第35章 公司改组计划
- 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
- 自由分子
- 3647字
- 2025-01-06 17:10:52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停施工,一元科技公司发动机工厂和金属冶炼工厂终于在2X06年的年底先后完成了项目建设。
两座工厂所需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也早已提前半年开始招聘培训。
由于是新成立的工厂,人事部门在招聘的时候尽可能的多招聘了一些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的人。
尤其是金属冶炼工厂,甚至高薪从一些大型钢铁厂和金属冶炼厂挖来高级技术工、工程师。
于洋在新发动机工厂40%的工位上,使用了天工机械厂制造的“天罡”系列工业机器人。
金属冶炼工厂也使用了近30%的“天罡”系列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主要是在一些比较繁重或者危险的工位上,就算是这样两座工厂依然需要近三千名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两座工厂建成并不能立即投入使用,还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检验测试,再进行试生产,产品主要还是自产自用。
等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之后,天工机械厂制造的工程机械将逐渐减少购买重工集团的发动机。
于洋之前和他们签的三年采购优惠合同也要到期了。
而于洋和重工集团签的两年内不得进入发动机行业的协议也早已到期,一元科技公司研发中心发动机项目组根据于洋提供的一些核心技术,已经设计研发出多款不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
天工发动机工厂制造的新型发动机被命名为“CY-2005”系列柴油发动机,可以替换重工集团之前购买于洋专利生产的发动机,而且性能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性价比更高。
这款发动机一经推出给重工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他们早有准备,也在那台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新发动机。
都知道于洋不会止步于此,又无可奈何,重工集团不得不放下身段,和于洋接触寻求再次合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使用自己工厂制造的新型发动机后,天工机械厂制造的“搬山-2004”系列工程机械就可进行全面升级。
研发部门根据新款发动机的性能设计了性能更优异、更多种类的工程机械,于洋最初设计的一些中、大型设备也可以拿出来了。
用来增加天工机械厂的底蕴,沿用公司编码规则,“搬山-2006”系列工程机械应运而生(大型挖掘机、起重机,自行脑补一下吧,就不叙述了)。
新款工程机械上市,营销部建议适当的把价格降了下来,让更多的人可以买的起,销量提上去一样可以赚钱,于洋和几位公司高层商议后,同意了营销部的这个建议。
按照规划天工发动机工厂全力生产可每年制造15-20万台“CY-2005”系列各型号柴油发动机,可以满足现阶段天工机械厂的工程机械设备的产量,还有富裕。
多出来的发动机还可以卖给其他机械制造公司,一元科技公司打算抢占进口发动机的市场。
当然这只是公司高层们的设想,毕竟,这款发动机好不好用,不是你一元科技公司自己说了算,需要市场和用户去验证,经得起验证的发动机才是好发动机。
一元科技公司专卖发动机也可以,毕竟是机械的核心部件,也算是价值最高的部件。
目前夏国制造工程机械设备的公司厂家不少,能制造发动机的就屈指可数了。
而且发动机技术一直是个软肋,自产的发动机性能差了进口的发动机很多,大头都让外国的发动机公司给赚了去。
自从重工集团制造出于洋研发的第一款发动机,国产发动机就有了崛起的趋势。
现在于洋也进入了这个行业,更研发了的性能比进口的更好、更便宜的发动机,只要不傻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天工发动机工厂除了能制造柴油发动机,于洋还建造了单独的厂房,用来制造工程机械上使用的液压系统,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这也是机械设备上很重要的部件,在于洋看来,只要是核心的东西,还是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还有机器人身上的伺服电机,现在天工机械厂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使用的还是进口的电机。
为了摆脱这个现状,于洋其实早已在研发中心组建相关的研发项目组,只等发动机工厂建成,也给伺服电机留了一间厂房。
至于汽油发动机和未来新能源汽车上的主驱电机,因为一元科技公司暂时还没有涉及汽车制造产业,只有研发中心存在几个相关的研发项目组进行初步研发。
动力项目方面暂时就这么多,也没有建其他类型的发动机生产线,只留了少部分厂房配合研发中心试验,为未来公司进军汽车等行业做准备。
于洋把天工发动机工厂当做整个一元科技公司的动力部门,专门负责各种动力设备的生产制造。
……
另一边,金属冶炼工厂主要负责冶炼优钢材质钢、高优钢材质钢,基本不生产普通钢材。
生产出来的钢材主要用于天工机械厂的机械设备制造,优质钢材用于机械臂杆、高优钢材用于磨损部件(比如挖掘机的铲斗这些磨损部件),计划年产可达到5万吨。
天工金属冶炼工厂还有制造合金钢、特种金属合金、铝合金的厂房,合金钢和特种金属合金一元科技公司自身暂时用途不多,市场上除了一些特殊装备也用不多。
剩下的就是军工行业,这个是于洋暂时涉足不了的,只是军部会私下通过别的公司购买一些天工机械厂的设备。
天工金属冶炼工厂现在只计划每年生产五千吨左右的特种金属合金,主要用于制造起重机用合金钢丝绳(索具)和一些特殊机械设备的零部件,至于铝合金之类的高质合金则是用于制造发动机,每年计划产量一万吨左右。
……
一元科技公司已经成立三年时间,于洋也重生了三年时间,于洋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无到有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于洋愈发觉得原来的管理模式和公司机构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发展需求,也是时候再次对一元科技公司进行改组了。
按照于洋的想法,首先行政管理和技术研发彻底分开,让技术研发远离公司杂务,专心科研。
组织机构方面,将一元科技公司升级改组为一元科技集团,于洋升格为集团董事长(设立虚拟董事会),仍兼任研发部门首席技术官,拥有集团100%股权和股份。
一元科技集团仍然分成行政管理和技术研发两大部分,行政管理部负责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的一应行政管理事务。
除了原有的人事部、财务部、法务部、后勤部等,新成立战略决策与风险管理部、审计部、监察部、金融投资部、信息部、安全部(后勤部保安部门改)等,设首席执行官CEO一人,副经理3-5人,各部门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2-3人。
原一元科技公司旗下天工机械厂、发动机工厂改组为天工机械公司,下辖天工机械厂、天工发动机工厂等装备制造公司及工厂,为集团甲级子公司。
新成立星耀电子科技公司,原研发中心计算机研发部产品项目组和原一元科技公司软件销售部、售后部门并入其中。
负责商用软件的销售、售后、软件初级代码研发,云计算服务、3D引擎二次开发、视频播放器、音乐播放器、浏览器、门户网站、社交软件等网络服务,同样为甲级子公司。
新成立祝融金属冶炼公司,金属冶炼工厂归其管理,负责金属冶炼、化工、新材料等业务,暂定为乙级子公司。
原一元科技公司培训中心改组为魁星教育公司,负责技术工和职业教育以及将来成立大学的筹建和管理,为乙级子公司。
新成立天御商贸公司,由公司后勤部改组而来,负责集团公司旗下办公、研发等地产建筑项目的开发、集团旗下物业、食堂餐饮、保洁服务等管理,以及成立自己的物流运输、商业贸易等业务部门,暂为乙级子公司。
两个甲级、三个乙级子公司的股权股份100%归集团所有即全资子公司,集团的股权和股份100%归于洋所有。
原一元科技公司研发中心改组为一元科技集团研究院,于洋自任为研究院院长、首席技术官。
设置副院长若干名,研究院负责管理旗下1号、2号研发中心及后续建立的研发基地(中心),负责中级(丙级)和高级(乙级)、核心(甲级)技术研发,子公司研发部门负责初级(丁级)技术研发任务。
技术研发成果由研究院授权给子公司转化为产品制造销售,研发成本计入子公司营收后返还给研究院。
研发人员另外增加一项研发产品销售分成奖励,拿出一部分销售利润,按比例奖励给研发项目组和研发人员,现阶段于洋设置最高奖励1000万元夏币,不是他不舍得,是怕奖金太高了研发人员后续会躺平没上进心了。
……
人事方面,甲级子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兼任集团总部的副总经理,特殊子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兼任集团总部的经理。
子公司M6-9级的管理层由集团总公司任命,6级以下职位子公司自行任命,营运P和后勤S部门6级以上由集团人事部门考核任命,6级以下子公司自行任命。
T1-4级为初级技术人员(研究员),在各子公司的初级研发部门(丁级),5-8级为中级技术人员,少量为初级研发部门负责人,大部分在乙级、丙级研发中心。
9-12级为高级技术人员,可为丙级研发中心负责人或在甲级、乙级研发中心任职,13-16级为专家级技术人员,多在甲级研发基地或中心。
于洋给自己定的是T16级加M9级,以于洋的技术能力足以胜任,所以他也不自谦。
还有改组后集团总经理人选,各部门经理人选,五家子公司总经理等高层人员,还是得征求一下现在公司高管的意见和建议。
于洋又对未来十年内公司要涉足的行业和发展进行了初步规划,写写画画了大半天,把这些规划都在电脑上打了出来。
叫来秘书通知公司高层,元旦假期过后照例召开公司年会,到时候,于洋就把改组计划公布出来实行。
一元科技公司现在的高管,除了老班底郑岩、赵东明、张燕、李云凯、李磊、张丽几人,还有后来加入的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
他们有的是通过猎头公司在一些大企业挖过来的,有的是在全国招聘会上招聘来的。
独资公司有一点好处就是,老板说的算,没有股东的掣肘,只要于洋这个老板不是昏庸无能,又整天对下属指手画脚胡乱指挥,而且给的待遇又高,下面的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