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五谷纳元心经

姜神瑛在他尸体上搜寻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能佐证他身份的东西,却摸到了一张巴掌大小的褶皱黄页。

“【五谷纳元心经】

用稻谷酝酿,熟肉为食,配合冥想打坐以心法修炼,朝元炼藏,吐故纳新,以观内景【精、气、神】”

姜神瑛眼前一亮,这是玄修修炼法门,与武修练皮,锻血,淬骨不同,玄修通过滋养内景三素精气神做到提升能力。

姜神瑛迅速扫览一遍,将之收好,然后将魏朱乌的尸首抛至偌大的雀儿湖底。

为了以防万一,她连那柄腰间剑都不敢取走,怕日后惹人生疑。

待处理完一切痕迹之后,姜神瑛离去。

......

......

魏朱乌的失踪不像陈木笠一样如平地惊雷,一来他不是蓟槐县人,二来行迹本就遮掩,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来过蓟槐县。

只有陈如瓯急得团团转,他等了一夜未见魏朱乌回来。

“怪了,真的是怪极了...”

陈如瓯上次出现这种心慌的感觉还是从魏家回来后不久,他有些不敢去想那种最可怕的结果。

“应该是魏朱乌解决了姜家后自行回弦江县去了,对,肯定如此,他行事本就放浪形骸,何曾会与我打招呼。”

魏朱乌来蓟槐县主要还是为了猎杀狌兽,姜家只不过是随手解决,事情办完了就离去,陈如瓯在心底给自己的猜想打气。

他嘘出一口长气,摸了一把额头,才惊觉出了一身汗。

翌日。

姜守野唤回姜幼安,将【五谷纳元心经】交予他,同时叮嘱好好把握童试机会,如果能获得生员资格,就可去白鹿郡府学习,届时可参加来年秋闱。

姜幼安连连点头称是,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那本心法,心中感叹:

“我前几日深觉玄修道法未整,不成正统,今日才知须以心法配合,以观内景...这些无不作证我的猜想。”

想罢,他匆匆向父亲告别,不经意间瞧见姜神瑛整个人树立在那,宛如不朽木,惊疑道:“神瑛,为何我感觉到你的气势变化,远胜常人。”

“这些天,你又有所突破?”

姜神瑛眉飞色舞,轻轻笑道:“锻血境,气血如长虹,修炼突飞猛进,不足为奇。”

姜幼安无奈地瘪瘪嘴,自讨没趣,于是挥手告别。

而姜神瑛也收回目光,遥望前方道:“真不知那紫衣人来自何处,若是出自大宗大户,那可就麻烦了。”

姜守野凝思几息:“未必如此,且不说那些大宗之人何需来这小小的蓟淮县,就算真有,陈如瓯又怎会请得到他们。况且,那人死之时现场并无旁人,我也已确认过没留下痕迹,除了陈如瓯又有谁知晓他。”

姜神瑛担忧道:“爹,陈如瓯会不会将此事透露给那人背后的势力?”

“他口说无凭。”

“也是,是孩儿多虑了。爹,我准备再回武馆。”

姜守野微微诧异,不过并未拒绝:“去吧,也许不必再像从前那般警惕戒备。”

姜神瑛想了想,颔首告别。

两儿女的离去让院子又变得空空荡荡,姜守野背着手站在面向县城的方向看了看,又扭头望向背后的荒泉山,叹了口粗气,又回到了屋子里。

澄阳武馆内,浦澄阳满脸讶异地望向妻子邱夜蓉:“你教她袖箭了?”

邱夜蓉应声颔首,柔声道:“我看这个孩子绝不是平庸之辈,且心念恩情,知恩图报,是个好孩子。”

浦澄阳却是微微一愣,尤其是听到妻子最后提到“好孩子”时的缱绻感,他顿了顿,叹息道:“如果我们的孩子未亡,她也该同神瑛一般大了。我知道这些年你放不下,不如就收这孩子为亲传弟子吧。”

邱夜蓉怔了一下,旋即轻轻摇头。

浦澄阳不解:“你先前不是说愿意吗?怎么如今...”

邱夜蓉笑道:“我想她先开口。”

.....

姜神瑛接连在武馆待了几天,愈发察觉邱夜蓉对自己的特殊感觉,尤其是在廊前靠着柱子望向自己时,那种欣赏中带着忧伤和眷念的眼神,让她不禁失神,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柳氏。

“邱夫人,谢谢您赠予的梅花袖箭。”姜神瑛找了个机会向她道谢。

邱夜蓉温婉一笑:“我说过了的,不必谢我。”

“你还有其他的事麽?”

姜神瑛止住片刻,想了想,于是跪下诚恳地拜了拜:“若邱馆主不嫌弃神瑛年幼无知,愿收神瑛为徒,即便只是端茶倒水,神瑛也愿尽心尽力报答您的恩情。”

邱夜蓉温和的脸瞬露喜色,连连托起她,笑道:“好孩子,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从今天起,你便是我邱夜蓉的亲传弟子了。”

“弟子姜神瑛见过师父!”姜神瑛懂礼地连磕三个响头。

......

......

邱夜蓉刚收了徒弟,于是传给姜神瑛一套新的武器作为入门礼。

这是数十根形似铜丝线的暗器,实则是由一种极为罕见的山精断背熊的脊椎精心炼制的,绷紧后极其刚硬,表面呈现出淡淡的金属光泽,刀斧轻易劈不开,而松懈时又软如寻常的丝线,可以轻松地缠绕在手腕或腰间。

姜神瑛欣喜万分,没有浪费一息一刻时间又操练起来。

————

姜幼安在将《大黎宣法》完完整整背下后,董先生震惊不已,抚着白胡子感慨:“这才过了多久,你竟可倒背如流...老夫算是见识了。”

“还是先生教得好。”姜幼安低头恭谨道。

董先生摆摆手:“何须谦虚,在大黎王朝,学成即可参与考试,入仕途为官,恐怕要不了多久你就可摘得桂榜。”

姜幼安谦虚道:“先生,学生有一事不明。”

“但说无妨。”

“我大黎王朝明明是以武为尊,为何却还有这么多人去走仕途?”

董先生闻言后并未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多?何以见得?”

姜幼安怔住。

董先生笑道:“其实并非多,实则少,少得可怜。”

“你只觉学文无用,不如练武,许多人同你一样想法,因而大黎王朝武夫遍地,可想练出名堂来,其中多少武夫练到最后白白丢了性命或是成为废人。”

“文人重墨,却也不是什么柔弱书生。就我所知,大多书香门第的子弟皆是文武双修,只是一般百姓哪有这个功夫,两面都练个不高不低才是无用。”

“大黎王朝文官为任满年限或有大功时,朝廷都会予以表彰,赐予宝药以及宝物等,可助他们延年益寿。更有功勋卓著者,会被赐予一种类玄相。”

姜幼安静静听着,忽然一愣:“类玄相?”

“不错,玄相难得,但这种皇室以秘法提炼的类玄相却是可以供文官们修炼。”

姜幼安喃喃道:“难怪,原来如此。”

董先生见他一副沉思模样,笑道:“不必小看文官,幼安,你要知道,治国之道,不仅仅要靠武力,教育、文化都很重要,这才是一个国家绵延昌盛的关键所在。”

“学生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