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季兰作诗 姐弟离别
- 茶念三生:穿越千年的茶韵传奇
- 阔嘴巨笑
- 3199字
- 2025-04-08 22:11:25
时光如潺潺溪流,悄然缓缓流淌。季疵和李季兰在叶茗萱与李公的悉心教导下,似春日繁花,绚烂蓬勃地成长。
李季兰对诗书的热爱,在日复一日的研习中愈发醇厚,犹如一坛深埋地底的陈酿,岁月愈久,香气愈浓。而季疵对茶的痴迷,恰似深深扎根心底的古树,根系不断向四周蔓延。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阳光如细碎金箔,轻柔洒落大地。刚满六岁的李季兰,身着淡粉色襦裙,裙摆随步伐轻摇,宛如春日飘舞的花瓣。她漫步于府邸花园,彼时蔷薇花烂漫盛开,娇艳花朵在微风中轻晃,似一群翩翩起舞的彩裙仙子。
李季兰灵动的双眸紧盯着蔷薇花,眼神沉醉。忽然,微风拂过,蔷薇花瓣如雪飘落,洒在她的肩头、发梢。这一幕触动了她内心的弦,眼中闪过灵光,她匆匆转身,迈着轻快步伐回到书房。
书房静谧安宁,弥漫着淡淡墨香。李季兰在书桌前轻盈坐下,伸出白皙稚嫩的小手,稳稳提起毛笔。稍作思索后,她微微咬唇,专注地在洁白宣纸上挥毫写下“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的诗句。她的字带着孩童的稚嫩,却每一笔都透着与生俱来的灵动与才情,仿佛文字是从心底自然流淌而出。
李公偶然看到这首诗,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紧皱,脸上浮现深深忧虑。在唐代,对女子才情品德的评判标准极为严苛,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社交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作者的心境与品德。
李公深知,李季兰这首诗虽展现出聪慧,可过早流露情思,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被视为不祥之兆。他忧心忡忡,担心诗一旦流传,会给李季兰的未来带来诸多不利,成为她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与此同时,竟陵附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道观。它隐匿于青山环抱之中,四周静谧清幽,宛如世外桃源。道观里的道长们学识渊博,对诗书礼仪造诣颇深,在教导女子方面有着独特方法。他们以道家的宁静与智慧,引导女子修身养性,培养端庄贤淑的品德与才情。
李公思前想后,权衡再三,最终决定将李季兰送往道观,期望她在正统宁静的环境中,接受良好教导,塑造更为稳重端庄的品格。
季疵得知李季兰即将被送走,心中如压巨石,满是不舍。他们在李公府邸共度无数欢笑温馨的日子,情谊深厚如亲姐弟。
此后,季疵常沿着蜿蜒官道,徒步前往道观探望李季兰。道观静谧祥和,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道香交织的独特气息。
每次前往,季疵都会精心挑选李季兰喜爱的点心。点心精致小巧,如精美的艺术品,散发诱人香气,承载着他对李季兰满满的关怀与牵挂。同时,他还会带上几本李季兰心仪已久的书籍,盼为她在道观的生活增添色彩。
一到达道观,季疵便迫不及待寻找李季兰。而李季兰一看到季疵的身影,原本忧伤的眼睛瞬间焕发光芒,脸庞绽放出灿烂笑容。
他们会坐在道观庭院里,庭院中有古朴的石凳与石桌,周围花草繁茂,茶树错落有致。微风拂过,带来茶香与花香混合的馥郁芬芳。
他俩像欢快的鸟儿,分享彼此生活点滴,倾诉心里话。季疵眉飞色舞讲述府邸的趣事,以及自己在茶学上的新奇发现。李季兰则轻声分享在道观学到的诗词知识,她对诗词独特的理解与赏析,让季疵仿佛踏入全新的诗意世界。在这静谧的道观里,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如陈酿的美酒,时间愈久,愈发香醇。
随着时光流逝,李季兰在道观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她长到 11岁,季疵也 8岁,愈发聪慧伶俐,眼神透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渴望。
少女心思细腻敏感,李季兰对季疵暗暗生出情愫。每次季疵来访,她都会精心打扮,挑选喜爱的衣裳,梳理好发髻,插上精致发簪。她看向季疵时,眼中满是羞涩与欢喜,脸颊泛起红晕,似天边娇羞的晚霞。
季疵虽年纪尚小,但也隐隐察觉李季兰对自己的特别,那种特殊关怀与眼神,让他心里涌起别样温暖。
李公敏锐察觉到两人感情的微妙变化,心中十分担忧。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下,这种感情若任由发展,可能引发诸多棘手问题。封建礼教的束缚,如无形坚韧的绳索,紧紧捆绑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
恰在此时,李公夫妇年事已高,思乡之情汹涌袭来,日夜难安。他们最终决定回到老家湖州安度余生。李季兰自然要跟随父母回去,而季疵则被送回龙盖寺,交还给智积禅师照料。
叶茗萱敏锐察觉到这一系列变化。她仿佛感知到空气中的微妙气息,预感到即将发生的改变。通过与茶灵沟通,她察觉到茶灵传递出的不安情绪。茶灵们似乎预见到这场分别及可能带来的波折。每当叶茗萱试图探寻更多,它们便用闪烁不定的光芒回应,仿佛暗示这一切皆是命运安排,人力难以抗拒。
在李季兰离开道观的前一天晚上,季疵又一次来到道观。月光如水,洒在道观庭院,宛如给庭院披上银纱,如梦如幻。
李季兰和季疵静静地坐在石凳上,周围茶树在微风中轻晃,发出沙沙声响,似在低声诉说离别的愁绪。茶香四溢,为这离别的场景增添惆怅。
李季兰眼中噙着泪水,在月光映照下闪烁晶莹光芒,宛如璀璨珍珠。她微微颤抖嘴唇,轻声对季疵说:“季疵,此去湖州,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声音带着哽咽,满是不舍与眷恋。
季疵紧紧握住李季兰的手,目光坚定执着,说道:“季兰姐姐,不管相隔多远,我都会记得你,一定会去找你。”这时,周围的茶灵围绕着他们欢快飞舞,可光芒中又似带着忧虑,仿佛也为这对即将分离的姐弟难过。
叶茗萱深知季疵和李季兰感情深厚,也理解李公的担忧并非无因。她尝试与茶灵交流寻找化解之法,可茶灵传递的信息模糊复杂,如迷雾中的幻影,难以捉摸。
她能感觉到,季疵和李季兰的感情发展,似乎与季疵未来的使命紧密相关,而李季兰的命运也会因此改变。仿佛他们三人的命运,被一条无形的线紧紧缠绕,在历史长河中随命运波涛起伏。
李季兰离开后,季疵带着满心失落与不舍,被送回龙盖寺。叶茗萱也辞去学馆职务,回到龙盖寺。
龙盖寺庄严肃穆,与李公府邸的温馨截然不同,让季疵一时间难以适应。寺里的钟声悠悠回荡,诉说着佛法奥秘,可季疵的心思还沉浸在与李季兰相处的美好时光里。
叶茗萱看着季疵这般模样,心中满是心疼。她明白季疵日后在寺里的生活,将会面临诸多挑战。而且他之前在李公那儿叫季疵,如今回到龙盖寺,或许该有个更具深意的大名,一个能承载他未来使命与命运的名字。
于是,叶茗萱身着素雅衣裳,神色恭敬诚恳地去找智积禅师。她轻声说道:“禅师,季疵如今回到寺里,开启新的生活。您德高望重,又与季疵缘分深厚,能否为他取个大名呢?”
智积禅师听后,神色庄重地点点头。他目光深邃睿智,仿佛能看穿岁月迷雾,洞察未来轨迹。他亦觉得此事意义重大,关乎季疵未来的道路。
禅师将季疵带到静谧禅房,禅房内香炉青烟袅袅,檀香弥漫,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青烟如纤细丝线,缓缓升腾,仿佛连接着尘世与佛界。
禅师郑重拿出龟壳和蓍草,准备为季疵占卜取名。此时,原本分散在寺里各处的茶灵,仿佛感知到特殊气息,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禅房外。它们光芒闪烁,将禅房映照得五彩斑斓,宛如梦幻仙境。
禅师神情凝重,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低沉悠远,仿佛来自古老岁月深处。接着,他小心翼翼把龟壳放在火上炙烤。龟壳受热后,发出细微爆裂声,裂纹缓缓显现,犹如古老符文,记录着天地间的神秘奥秘。
与此同时,禅房外的茶灵光芒大盛,光芒透过窗户缝隙,与龟壳上的裂纹相互辉映,仿佛在进行神秘对话,传递着不为人知的信息。禅师专注观察裂纹走向,眼神深沉专注,又熟练摆弄蓍草进行推演,手指在蓍草间灵活穿梭,仿佛在编织命运密码。
良久,禅师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过智慧光芒,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神情。他慈爱地看着季疵,目光充满期许,缓缓说道:“孩子,你命中与茶有缘,这是上天赋予你的使命。此次占卜所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寓意你将如鸿雁一般,凭借自身羽翼,在世间留下不凡印记。从今往后,你便叫陆羽,希望你能领悟其中深意,不辜负这冥冥中的指引。”
陆羽聆听着禅师的话语,心中涌起莫名使命感。这个名字仿佛带着神奇力量,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他内心对未来的憧憬。他感觉自己肩负着神圣使命,即将踏上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
而那些茶灵似乎也认可了这个名字,光芒渐渐柔和,围绕着陆羽轻轻飞舞。它们的光芒如温柔怀抱,传递出安抚与祝福的情绪,仿佛在为他的未来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