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许政敏 刘大波主编
- 1498字
- 2025-03-18 19:07:38
序二
医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针对老年、成年和儿童三大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制订以人为本的不同方案。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解剖和生理的变动,其疾病谱和临床表现与成人显然不同,其治疗方法及用药也应有异于成人。这种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在耳鼻咽喉科特别明显,例如,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平、宽”以及其免疫功能发育不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儿童过敏性鼻炎不但发病率比成人高,而且哮喘、结膜炎、过敏性皮炎等并发症也明显多于成人;成人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大多萎缩,对儿童而言它们却是很重要的免疫器官,然而过度肥大又是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的主要病因;成人声带轻度肿胀仅表现为声音改变,而婴幼儿却可能造成急性喉阻塞;又因为儿童的认知和行为习性,鼻腔异物、耳道异物和喉、气管异物的发病率均远高于成人。凡此种种均提示我们:诊治儿童疾病不能套用成人公式,儿童耳鼻咽喉科学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当然,我国西医儿童耳鼻咽喉科学和国外一样,也是在综合性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分化出来的。1958年3月,阎承先教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创立了耳鼻咽喉科,因为儿童医院只诊治儿童患者,可视为我国“儿童耳鼻咽喉科”正式成为独立科室的标志。儿童耳鼻咽喉疾病大多发病急,进展快,尤其是气道疾病,引起呼吸道梗阻,其风险更大,但只要诊治及时,好得也快,所谓“来得快,去得快”,所以,及时准确地对儿童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十分关键的。在数十年实践的基础上,阎承先教授主编的《儿童耳鼻咽喉科学》于1985年面世,极受欢迎,并于1999年再版,该书为学科成长做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我国儿童耳鼻咽喉科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就社会层面而言,我国已开放三孩政策,随着儿童总数增加,儿童耳鼻咽喉科患儿也会增加,需要更多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治和康复。以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项目为例,今后不但数量增加,工作量加大,更要完善项目的系统性和管理,克服多年来重“筛”轻“查”、数据库不统一等缺陷。
就学科领域而言,传统的耳鼻咽喉科学已经扩展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儿童耳鼻咽喉科学需要向儿童头颈外科开拓,尤其要引入微创理念,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最少的组织破坏获得最佳的疗效,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就医学科技而言,近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影像诊断、基因检测、遗传咨询、人工听觉、听力/语言和前庭康复,以及内镜、激光、射频消融和显微外科技术等方面均有飞速发展,大量文献,目不暇接。
为适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许政敏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刘大波教授组织国内59位专家编写了《临床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本人初览之后感觉该书有“全、新、实”的特点,是业界重要的参考书。全书包括总论、耳科、鼻科、咽喉科、喉-气管外科和头颈外科六大部分,字数100多万,图300余幅,视频19个。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耳、鼻、咽喉外,将头颈外科与以上亚科并列,而且在咽喉科中列了一章口腔疾病,内容之全超出以往的专著,此为“全”。书中除了在各章节中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外,在概述中分别列出“病人护理”“麻醉及围手术期”“上下气道炎症性疾病特点”“交流障碍”和“免疫缺陷及分子生物学”等章节,令人读来耳目一新,此为“新”。全书着重临床,章末有“关键点”,实用性强,此为“实”。
该书的作者群分布面广,且多是临床一线的中年骨干,书中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实际临床需要。他们能在繁忙的诊疗工作中编著此书实不容易,也充分表明我国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后继有人,前途辉煌,值得庆贺和点赞!
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