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教你应对结直肠癌
- 宋永春 党诚学编著
- 729字
- 2025-03-19 14:56:33
第七节 怎样看待术前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报告?
术前检查是医生判定结直肠癌病灶侵犯深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内转移的主要依据(具体见第五章)。但是大家要认识到,术前的磁共振和CT结果,也不是完全准确的,磁共振和CT等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都是癌肿在机器扫描下的影子,并不能完全代表癌肿的真正情况。比如,癌肿的转移灶在小于5毫米的情况下,在影像上是显示不出来的。这就导致有时候术前CT检查没有转移灶,结果手术中发现腹腔已经有小米粒甚至黄豆大小的转移灶了。再比如术前CT或者磁共振判断某个区域淋巴结没有增大,考虑没有淋巴结转移,但是术后病理观察淋巴结虽然没有增大但是已经有癌细胞存在了;或者术前磁共振判定是T3期,结果术中发现已经是T4期了。这些并不是影像科医生的责任,术前所有影像学检查只是一种估计,医学影像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完全准确,大概有60%~80%的准确程度。
所以术前检查的结直肠癌侵犯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和远处器官内转移(M分期)叫作“临床分期”,用“c”(英文clinical的缩写)表示。比如直肠癌磁共振显示T3期,没有淋巴结转移,胸部和腹部CT显示没有肺脏、肝脏和腹腔转移,那么术前分期就是“cT3N0M0”,而手术后的实际病情,可能与这个术前分期并不一致。
手术如果顺利实施,切下来的标本要送到病理科进行仔细地检查,要对癌肿侵犯肠壁的深度,以及所有能找到的淋巴结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这才是对病情最准确的判断,称为“病理分期”,用“p”(英文pathology的缩写)表示。例如术前诊断是“cT3N0M0”(属于Ⅱ期),而术后诊断是“pT3N1M0”(属于Ⅲ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医生才能对病情给予一个相对准确的分期,才能制定术后治疗方案,也才能根据既往的数据回答该患者今后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见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