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碳市场的机制设计、市场对接及减排绩效
- 张伟伟
- 1674字
- 2025-04-07 16:23:04
三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全书沿着理论分析—国际经验总结—国内现状与问题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顺序,即首先从建立碳市场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国际碳市场发展的主要经验,重点剖析中国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碳市场的经济绩效,最后分别从中国碳市场的机制设计、碳市场体系对接等层面详细分析促进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
具体而言,本书共分八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一,从环境问题催生低碳经济、碳市场成为低碳经济实施的有效手段及中国开始积极筹建碳市场三个层面分析了本书的选题背景;第二,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分析了本书的选题意义;第三,从碳市场的运行机制、碳市场的主要功能、碳市场障碍与风险、碳价格的影响因素、碳市场的体系对接五个方面对碳市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第四,阐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第五,指出了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第六,总结了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为碳市场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本章的目的是从理论层面解析与验证碳市场的功能与效率,为中国碳市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低碳经济、碳排放权、碳金融和碳市场的概念进行解析;二是依据外部性理论、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理论等基础理论解析碳市场的功能和绩效;三是对碳市场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详细介绍。当然,碳市场理论涉及了市场经济的诸多理论,基于本书的研究目标,本书仅对碳市场发展的基本性理论进行了一般性回顾,以期为中国碳市场发展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
第三章对碳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进行详细介绍。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对国外碳市场的交易机制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包括减排机制、监管机制以及价格机制;其次分别对欧盟、美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碳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再次对国外碳市场发展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对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具体而言:首先对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项目减排阶段、区域碳市场试点建设阶段以及全国碳市场启动阶段;其次是对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析,主要从清洁发展机制、基于配额交易以及碳市场试点地区之间的比较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对中国碳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碳市场交易体系要素不健全、价格机制不完善、运行难度大等问题仍是阻碍全国统一碳市场发展的瓶颈。
第五章对中国碳市场的机制设计进行了深入剖析。本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对碳市场的机制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总量设定机制、配额分配机制、统计核查机制、注册登记机制、初始定价机制、市场交易机制、调控监管机制、风险管控机制等;其次是对中国碳市场机制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介绍,包括中国碳市场机制的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
第六章对中国碳市场的体系对接进行了系统分析。碳市场对接有降低减排成本、减小价格波动的作用,其已成为全球碳市场发展的趋势。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碳市场对接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碳市场对接的内涵、模式、兼容性以及碳市场对接的意义四个方面。其次对国外碳市场对接体系进行了细致介绍,主要有伞形碳市场对接体系和平行碳市场对接体系两种方式。最后对国内碳市场的体系对接进行介绍,包括如北京与承德的内部对接以及中国与欧盟的外部对接。
第七章对中国碳市场的减排绩效进行详细阐述。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碳强度指标衡量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碳市场减排效果;其次通过脱钩模型检验各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最后选用倍差法和半参数倍差法对碳市场的减排功能进行了实证检验。
第八章对促进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中国碳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提出了完善中国碳市场运行机制的有效建议及对策;最后以构建多样化的碳交易市场为参考,对健全中国碳市场的发展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