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奇峰画集(二首)

吸尽天风与海涛,迸将心力泼生绡。

云山滃郁人人见,细入毫芒也不挠。

滓秽何曾损太清,要从神秘彻光明。

非经百炼千锤后,莫使刀圭误后生。

赏析:

这两首诗写于1931年9月,录自《蔡元培全集》第七卷。高奇峰(1889—1933),名,字奇峰,广东番禺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曾在上海创建审美画馆、美学馆,后任岭南大学教授。善画花卉鸟兽,为岭南画派倡导人。1931年10月,蔡元培应约为《高奇峰画集》题诗二首。

第一首言其绘画特点。

“吸尽”二句,作者原注:“先生居前后面水,自题天风海涛额。”迸(bèng),喷射,涌出。泼,泼墨,国画山水的一种画法,画时用水墨挥洒纸上,其势如泼,故名。生绡,没有漂煮的丝织品,古代用来作画,故也指画卷。诗句意谓,友人吸进天风与海涛,迸将自己的心力喷涌而出泼墨于生绡之上,即决心从事绘画创作。

“云山”二句,云山,高山,高耸入云的山。滃郁,烟雾弥漫。毫芒,毫末,谓极微细。挠,搅和、扰乱。诗句意谓,高山烟雾弥漫却人人可见,细入毫末也不会受到扰乱,形容画家的工笔山水画已入至境。

第二首言其后人难学。

“滓秽”二句,滓秽,污浊。太清,道家谓天道,亦谓天空。道教最高的仙境之一为“太清圣境”。彻,贯通、透彻。诗句意谓,污秽之物何曾有损“太清圣境”,更从神秘之处贯通光明。

“非经”二句,作者原注:“先生雄浑之作,非曾有基本功夫者,不许效颦,近编有《画苑》,以教初学。”刀圭,古代量取药物的工具。庾信《至老子庙应诏》:“盛丹须竹节,量药用刀圭。”后亦称医术为“刀圭”。诗句意谓,非经千锤百炼,莫使艺术贻误后生,实即劝人切勿随意效颦。

这两首题画诗,既抓住了这位画家绘画的特点,给予很高评价;又发表了对于泼墨山水技法的见解,劝人不要东施效颦,应练好基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