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古近代)
- 黄宇鸿 李志俭
- 15581字
- 2025-04-25 19:01:23
第三节 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应
广西对外开放港口历史,是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的重要内容。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腹地广阔,地域优势明显,探索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状,是落实国家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战略目标的具体实践。
一 广西主要港口的经济腹地和人文资源
(一)资源丰富的经济腹地
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直接依托腹地为广西地区,间接依托腹地为西南、中南地区。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电资源、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锡、铝、锌、锗、钒、钛等,铜、镍、金、铂、钯、锰、汞等保有储量亦名列前茅。“铁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其中云南保有储量达12.1亿吨。非金属矿储量更为可观:煤炭储量达742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10%以上,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两省,其中贵州省煤炭储量达462亿吨,在全国各省中居第三位。云南、贵州两省的磷矿已探明储量有230亿吨,品位都在30%以上。其中,云南省的富磷矿储量达4.47亿吨,居全国首位。云南省岩盐储量达12.1亿吨”[29]。西南地区是我国罕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也是非金属矿藏丰富的地区,有大量的矿产平调供外省和出口。
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已查明的矿产有96种,有47种矿产储量在全国名列前十名。其中锡、锰、磷钇矿、铟、砷、压电水晶、水泥配料、水泥用混合材、玻璃用白云岩、砖瓦用黏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锑矿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铝的储量居全国第四位;钨的储量居全国第六位;滑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煤、石油等重要矿产产量亦相当丰富。煤已探明储量达80亿吨”[30]。广西农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生产潜力很大,粮食一年可两熟或三熟,是中国稻米的主要产区之一。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橡胶、黄红麻、剑麻、烤烟、咖啡、胡椒、香蕉、菠萝、荔枝、芒果、龙眼、柑橙、沙田柚、柿子等。其中,甘蔗列全国第三位(不含台湾省),年产蔗糖100多万吨,除自给外,尚有部分出口。广西还有丰富的土特产品,其中罗汉果、田七、桂皮、红茶、松香、茴油、八角、马蹄、蘑菇、青刀豆、桂花油等,都是广西创汇率较高、货运量较大的重要物资。广西的水产资源亦十分丰富,仅海洋鱼类就有500多种,虾类达230多种。广西沿海地区可以发展为大型深海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基地。另外还有丰富的可供出口和与国内沿海省市交换的工农业产品。随着大西南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广西沿海将成为大西南地区的不可替代的最大出海口。
北海港经济腹地的直接依托为合浦县和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面积3370平方公里。北海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十余种。其中石油储量3.5亿—5亿吨。石英砂“储量8000万吨,品位名列全国第二。石膏产地在上洋一代,储量达2.7亿吨。陶土分布较广,储量可达3亿吨,品位高”[31],北海港亦是著名渔港,“年捕量达五六十万吨”,“占广西产量61%”[32]。钦州港经济腹地以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和灵山县、浦北县为直接依托,面积10843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亦十分丰富。其中,“石膏储量达4.7亿吨,煤储量2828万吨,锰储量887万吨”[33]。钦州市的坭兴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和世界陶器展览会金质奖。陶器年产量300万件以上,远销日本、欧美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钦州市现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保税区、中马钦州产业园。防城港经济腹地以港口区、防城区以及上思县、东兴市为直接依托,面积6238平方公里。近处腹地包括广西的百色、河池、柳州等地区。间接腹地包括云南、贵州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防城港市是边境城市,与越南相邻,拥有国家级的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沿海的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背靠祖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成为广西大西南地区不可替代的出海口。

钦州港码头一瞥(广西港航管理局提供)
南宁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包括南宁市(含邕宁、武鸣二县)和左右江流域的龙州、宁明、崇左、扶绥、大新、百色、田阳、田东、平果、隆安、靖西、德保等12个县,总面积4.42万平方公里。南宁市是一个综合功能较强的城市,不仅是广西的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而且是广西的工业、商业、金融、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中心。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和轻纺工业为主,包括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南宁市郊区及武鸣、邕宁两市辖县盛产稻谷、玉米、花生、油茶、甘蔗、烟叶、木薯、麻类,以及多种水果。左右江流域是广西重要的农林基地,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茶、桐油、八角、玉桂、黄麻等;“木材蓄积量仅右江流域就有1372万立方米”[34]。左右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保有储量10.42亿吨,其中褐煤约9.4亿吨,为广西主要煤炭基地之一”[35],“锰矿保有储量8893.8万吨,集中了全广西锰储量的66.9%,主要分布在大新县下雷、天等县东平等;铜矿保有储量29.73万吨,主要分布在德保县;铝土矿保有储量2.1亿吨,平果铝土矿为国内外少见的优质矿石,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重晶石保有储量578.5万吨”[36]。高岭土、石灰岩、大理石等亦有很大的储量。
梧州港经济腹地以长洲区、万秀区、龙圩区,以及藤县、蒙山县、苍梧县、岑溪市为直接依托,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2015年,梧州市完成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119.65亿吨公里。贵港港是西江水道的重要中转港,直接经济腹地为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以及平南县、桂平市,面积1.06万平方公里,间接腹地为云南、贵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西南出口的货物由铁路运至贵港转水路运往沿海地区。海外或沿海货物,溯西江而上至贵港转铁路运往大西南。2015年,贵港市完成客货运周转量495.64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5334.26万吨。梧州、贵港地区资源十分丰富,黄金、钛、铁、锰矿、锡矿、重晶石、石英砂、佛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大、品位高。有色金属品种较齐全,已探明蕴藏有14种,锡和锑的蕴藏量居全国前列。“粮食年产量达90亿斤以上,输往港澳和广东的优质米备受欢迎。黄麻、红麻年产量达20多万担,居广西首位。甘蔗、花生年产量占广西第二位”[37]。土特产质优量多,玉桂、八角、香菇、云耳、油茶、药材以及容县沙田柚、藤县无籽西瓜、苍梧古凤荔枝、容县乌园龙眼等特产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杉木、毛竹等重要木材蓄量很大,“仅梧州地区现有的木材蓄量就达2630多万立方米”[38]。梧州港、贵港港背靠大西南,面向珠江三角洲,辐射能力强,腹地辽阔,有利于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发展对外贸易。
(二)稳步发展的广西水运
2014年,广西水运经济基本与国家经济保持同步稳定发展。船舶结构进一步优化,朝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集装箱专业化运输亦进一步加快。全区水路完成货运量2.2亿吨,货物周转量1251亿公里;完成客运量511万人,旅客周转量24839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59%、5.12%、29.7%、29.4%。2014年底,广西共有内河航运企业271家,沿海海运企业95家。“各类船舶拥有量9078艘,载重773万吨,11.44万客位,10.39万标准箱位。同比,分别增长4.80%、4.04%、10.32%、0.27%”[39]。广西沿海共拥有运输船舶610艘,载重192.75万吨。海运船舶类型主要有散、杂货船,集装箱船,成品油船、液化天然气船,滚装船、高速客船等。经营业务主要包括货物运输,客滚船运输,高速旅游客运,集装箱(班轮)运输,危险品运输等。广西沿海航线,由沿海南北航线、台港航线、东盟航线和远洋运输航线组成。货种以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钢材、建材、粮食、化肥、机电设备和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大宗,国内货物主要流向广东、海南、福建、浙江、上海、山东、辽宁等省港口。集装箱货主要流向国内沿海,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并通过港澳、新加坡流向世界各港口。钦州市拥有广西鸿翔船务公司、广西航盛海运有限公司,以及钦州港顺达、威龙船务有限公司等,实力较强。其中,广西鸿翔船务公司拥有运输船舶31艘,载重20.7万吨。2014年,钦州市所属船务企业完成货运量1166.1万吨,运输周转量118.9万吨公里。防城港市拥有锦航、新海信、瑞源等船务公司,以及瑞达、合顺海运公司。其中,广西防城港锦航船务有限公司拥有运输船舶21艘,载重14.5万吨。2014年防城港市所属船务企业完成货运量290万吨,运输周转量37.7万吨公里。北海市拥有嘉捷储运有限公司,奥通、顺航物流有限公司,以及金海恒业、诚峰船务公司等。其中,北海嘉捷储运装卸有限公司拥有船舶12艘,载重6.1万吨。2014年北海市所属船务企业完成货运量122万吨,运输周转量22.3万吨公里。

钦州港(广西港航管理局提供)
广西内河货运量贵港居第一,其次为梧州。梧州市拥有藤县金海、风顺、华顺船务有限公司,以及同舟、江粤船务公司等。其中,广西藤县风顺船务有限公司拥有运输船舶46艘,载重7.1万吨,2014年完成货运量950万吨,运输周转量11.4亿吨公里。贵港市拥有平南县永佳、桂平市飞达、贵港市海安船务有限公司,以及广西润桂、桂平城厢等船运公司。其中,平南县永佳船务有限公司拥有船舶184艘,载重24.1万吨。2014年完成货运量778万吨,运输周转量28.9万吨公里。截至2016年底,广西全区共有生产性泊位777个,码头长度69524米,设计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35235万吨,集装箱600万TEU,旅客2074万人[40]。2017年,广西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4442.31万吨,同比增长7.36%。同时,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8.46万TEU。

防城港码头一瞥(广西港航管理局提供)
(三)宏大深厚的人文资源
广西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宏大深厚,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合浦、梧州、贵港汉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便是证明。其中,合浦汉墓群主要分布在廉州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约18公里,有1万多座汉墓。多数为西汉晚期的土坑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瓷器、铁器、漆器和金、银、玉、石、骨器等。1971年清理出望牛岭西汉晚期土坑墓穴一座,有主室、通道、耳室和墓道。出土黄金、铜器、陶器、玉石等器物245件。其中,铜凤灯、铜仓、铜魁、三足盘等比较珍贵,曾先后被送到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展出。此外,汉墓还出土了波斯瓶、水晶、玛瑙、琥珀、琉璃灯等舶来品,见证了中西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合浦还遗存了大量古窑群址,草鞋村汉窑群遗址的挖掘发现,震动了考古界,向人们展示了合浦汉代制陶业的生产规模和状况。另外,廉州古城、白龙珍珠城、冠头岭、地角、八字山、大观港炮台遗址也见证了北海(合浦)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海洋文化方面,北海百年老街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雕塑长廊”。它是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直线最长、保存完好的骑楼老街。老街的骑楼、窗拱雕饰线条流畅,房屋里面顶端的女儿墙风格多样,“中西方建筑群雕饰完美融合”[41]。同时,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是“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见证。它位于合浦城南郊文昌塔下的四方岭汉墓保护区内,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汉墓博物馆。到合浦汉墓博物馆参观,能看到汉代中国南部地区丧葬制度完备的实物资料。汉墓出土的“舶来品”,是了解汉代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此外,海角亭,东坡亭,大士阁,普度震宫,及英、法、德领事馆,洋行,海关,教堂,医院等,都是北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钦州市亦拥有越州古城、刘永福旧居、冯子材旧居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沿海旅游景点众多,旅游业十分兴旺。北海市拥有“海洋知识教育之窗”——海底世界、海洋之窗。海底世界坐落在北海海滨公园内,馆内建有全国最大的四面通透的独立表演池,中国第一个360度全方位透视海底隧道,“其文化内涵、展示方式、规模和鱼类品种在国内海洋馆中名列前茅”[42]。海洋之窗,位于北海市四川路终端,展厅前身是“世界贝类珊瑚馆”。它分别设立了生命的起源、远古海洋生物的对话、生命的长廊、南海水下世界、滨海景观、贝类与贝壳艺术、海洋资源、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和深海探奇九个展厅。该馆通过高科技声、光、电手段,再现了珊瑚、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开辟了一个海上丝绸之路海底探秘的新窗口。在人文环境方面,北海市建有“国家级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以及“休闲度假胜地”——侨港海滩、北岸海景和南湾风景区。其中,南湾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南部,三面临海。景区内有数百只白鹭长期留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景区内建有冠岭山庄、普度寺。南湾风景区是一幅壮丽的山海画卷,北海八景中的“冠峰览胜”“海崖双涛”“龙岩潮音”三景即在此,这里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同时,北海还拥有“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涠洲岛,“小蓬莱”仙境——斜阳岛,“食在北海”——外沙海鲜岛。其中,2016年涠洲岛旅游区上岛游客由2013年的57万人次,上升为88.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8.4%。2013年旅游总收入为3.5亿元,2016年上升为5.7亿元,年均增长21.3%。此外还有山口红树林、金海湾红树林、大江埠风情园等景区,合浦县已产生了一条以汉文化为代表的古韵旅游路线:汉闾文化公园(汉文化博物馆)→槐园→古海角景区→阜民老街→东坡亭景区。其中,汉闾文化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
钦州市亦拥有三娘湾、八寨沟旅游景区、刘冯故居、五皇山景区4处4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址有乌雷庙、大观港、杨二涧、江东博易场、唐池城等。防城港市拥有潭蓬古运河、伏波庙等一批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关的历史遗产,并以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伏波文化园、桃花湾公园、仙人山公园建设为支点,建设生态海湾城市。2013年6月,获“广西园林城市”称号。防城港市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深受游客欢迎,江山半岛成为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防城港旅游迎来新发展。边境旅游线路有两条,即防城港市经东兴口岸前往越南芒街陆地旅游线路,防城港市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线路。东兴已成为中国陆地出入境人数第三大口岸,江山半岛是广西最大的半岛,集山、海、古、少、边等特色景观于一体。“2012年被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协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评为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江山半岛白浪滩景区升格为国家4A旅游景区”[43]。
同时,广西沿海拥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其中,北海市、防城港市均有“赛龙舟”等民俗节庆以及疍家文化、南珠文化。北海的南珠文化代表作品有:戏剧《珠还合浦》、舞剧《咕厘美》《碧海丝路》等。其中,大型舞剧《碧海丝路》曾获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应邀前往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韩国演出。戏曲《老杨公》《耍花楼》是钦廉传统曲种,演唱时载歌载舞。民歌《西海歌》《咸水歌》深受群众欢迎。另外,珠贝和贝雕画的艺术文化独树一帜,作品曾大批出口。2015年钦州市有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和钦州跳岭头[44]。代表作歌曲《月亮湾》、壮族海祭《情献大海丝路》,分别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和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节目入围奖。男女声二重唱《壮家啊嘞嘞》获第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金奖。防城港市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设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曾举办国际海上龙舟节、东兴京族哈节、防城区金花茶节、上思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形成“一城一品”,成为防城港市文化特色的平台和对外宣传的名片[45]。防城港市曾承办中越青年大联欢分会场文艺演出。创编的音乐剧《过桥风吹》将独弦琴、哈节等京族特色与现代艺术结合,打造出了国内第一部京族题材大型音乐剧。歌舞剧《疍家秀》、音乐小品《香糯香》曾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戏剧比赛优秀剧目奖。
二 21世纪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与发展
进入21世纪,广西突出改革开放促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06年,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改善港口经营机制,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港企业实行三港组合,统称为“广西北部湾港”。同年,广西成立“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有控股企业,统辖广西沿海三市的国有港口企业。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广西北部湾港实行“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一港”即广西北部湾港;“三域”指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八区”指广西北部湾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8个枢纽港区——渔澫港区、企沙西港区、龙门港区、金谷港区、大榄坪港区、石步岭港区、铁山西港区、铁山东港区;“多港点”指主要为当地生产生活及旅游客运服务的规模较小的港点。
按照规划,防城港将建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我国西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连接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其将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发展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防城港域规划港口岸线东起大小东瓜段,西至竹山段,共105公里。其中港口深水岸线为渔澫半岛、西东两端,以及企沙半岛西段等,长约82公里。钦州港域将建成以临港工业开发和保税物流服务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近期主要依托临港工业开发和港区保税功能拓展,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远期将发展成为集装箱干线港,为广西重化工产业的重要支撑,为西南地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其中,金谷港区规划将建成以煤炭、原油、液化类产品运输为主的大型专业化港区。大榄坪港区规划发展成为集装箱中转运输基地,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原油储存中转基地。北海港域将建成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中,铁山港区重点为中南和桂东、粤西大宗物资中转运输和临港工业服务,石步岭港区以客运旅游及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拓展国际邮轮母港功能。
从2007年至2011年,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加快北海铁山港建设,“兴建了4个10万吨级码头,完成投资6.88亿元”[46]。同时投资1.5亿元建设北海港石步岭港区三期工程,投资7.2亿元建设邮轮码头工程,建成“5万吨级、7万吨级邮轮泊位各一个”。另外,合浦县沙田镇新港综合发展公司建设铁山港沙田码头,“项目建设规模:5000吨级泊位7个,800吨级泊位5个,项目总投资66221万元”[47]。广西投资集团北海实业公司亦在铁山港石头埠作业区建设1号、2号泊位,“项目建设规模:10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设计年吞吐量能力904万吨,总投资约13.84亿元”[48]。

北海国际客运码头(广西港航管理局提供)
随着北海铁山港加快码头建设,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应运而生,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三大临海工业区之一。该区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拥有深水岸线47公里。可建1万吨—20万吨级深水泊位160多个,“全部实施通过能力达5.25亿吨”,铁山港一期5万吨级及二期10万吨级航道工程已完成。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铁路已建成通车,再加上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北达中原,东达粤西,西达西南各地的立体交通网络”[49]。同时,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已在铁山港区投入使用,开放口岸设施已完备。该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林浆纸、临港综合产业、港口物流产业等。其中,能源化工产业项目中的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天然气(LNG)项目,以及输油、输气管道工程早已投产。临港综合产业项目中的诚德新材料厂,山东渤海实业公司4800吨/天大豆加工厂已投产,工业区推进的斯道拉恩索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亦早已投产。2014年,北海市拥有水运企业27家,营业性船舶166艘,载重22.1万吨,客位7112个。全年完成社会水路货运量656万吨,同比减少21.6%。水路货运周转量87.55亿吨公里,同比减少30.2%。全年完成水路客运量209万人次,同比增长72.8%。水路客运周转量完成1.2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0.9%。同年,北海海事局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35043艘次。
在水路运输方面,2014年钦州市拥有企业16家,运输船舶204艘,载重80.26万吨,684客位。全年完成货运量2208万吨,货运周转量285.96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9.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0.17万人公里。同时,为落实钦州促进口岸“大通关”政策措施,钦州市抓好海上航线开拓工作,“推动中谷新良开通钦州港—太仓直航线,开通钦州港—海防—林查班—胡志明市—洋浦—钦州港直航线。扶持加密钦州港至香港航班,实现周三班”[50]。

钦州港码头一角(广西港航管理局提供)
另外,抓好货源组织,“促进内支线北部湾三港”穿梭巴士内贸箱中转集装箱航线,升级钦州—连云港—青岛南北直航航线,运力由3艘4250标箱、5100标箱,升到4艘,促进航线及箱量稳定增加。同时,加密钦州—天津—营口直航航线,开通钦州—厦门、钦州—台湾高雄、钦州—广州南沙内外贸航线,并且“开通钦州—越南—韩国—印尼—泰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51]。2014年,“全年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1.74万艘次”[52],比2011增长42.6%。钦州港引航站全年共安全引领各类船舶2560艘次,比上年增长9%。其中,引领外轮1560艘次,危险品船舶1356艘次,万吨级以上船舶1926艘次,10万吨级以上船舶106艘次。以上数字反映,钦州港来往船舶甚多,航海十分兴旺。
2013年,防城港市拥有国内水路运输企业38家,船舶220艘,63万载重吨。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305万吨,货运周转量24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下降3.92%。同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560.5万吨,比上年增长4.99%。集装箱完成30.98万标箱,增长14.66%”[53]。其中,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970万吨,比上年增长3.1%。该公司为客户量身制定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物流方案,开展越南、印尼等非主流矿、水转水业务,转运越南铁矿202.2万吨,增量1.5倍。同时,该公司了解和把握集装箱市场需求,以个性化的服务措施争取船舶公司抵防城港开辟新航线。“3月底,新增一条直航东北亚集装箱航线,防城港累计拥有15条外贸集装箱直航航线,覆盖东南亚、韩国、东非、新加坡等地主要港口”[54]。

防城港港码头一角(广西港航管理局提供)
2013年,防城港“有效保障船舶安全出港3.13万艘次,比上年下降12%”[55]。其中,超10万吨载重船舶316艘次。2015年,防城港安全靠泊国际船舶4309艘次,国内船舶19503艘次,合计进出船舶23812艘次。2016年,因国内外贸易进出口出现下滑,防城港安全靠泊国际船舶2674艘次,国内船舶11988艘次,合计进出船舶14752艘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0688万吨,同比下降7.1%。
近年,广西内河水路运输发展很快。2015年,梧州市拥有水运企业35家。其中,港澳运输企业9家。全港拥有专门运输船舶542艘,71万吨位。其中,1000吨级以上船舶有321艘,载重59.8万吨。在各类船舶中,目前能行走港澳线的有3.2万多载重吨,承担着梧州口岸绝大部分出口物资的运输[56]。平均每天进出梧州港口的各类船舶约400多艘。全年完成货运量2383.5万吨,同比增长10%;货运周转量69.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2%。南宁市拥有水路运输企业55家,港口企业23家。有运输船舶1560艘,载重112.4万吨,载客1.16万客位。其中,沿海船舶54艘,载重31.23吨;远洋船舶20艘,载重2.88万吨。全市水路运输完成运货量3257.8万吨,比上年增长20.06%;完成货运周转量157.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31%[57]。

南宁六景港区、梧州长州船闸(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提供)
近几年,贵港市大力发展港航和物流业,有港口企业87家。港口龙头企业广西贵港爱凯尔港务有限公司已有件杂货300万吨、集装箱20万标箱和散货800万吨的吞吐能力,开通了贵港至香港、深圳集装箱定期航班、广州港“穿梭巴士”、广西贵港支线以及贵港至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水路常年货运航线。在贵港市116家水运企业中,利维集团在新加坡、香港、深圳、黄埔、贵港等地均有较大的装卸、运输和货运代理业务。同时,中远、中海、中国外运、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燃料公司、顺德大江码头有限公司、成都天枢快运公司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已进驻贵港港开发物流。贵港市正在规划建设水泥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园区、建材物流园区等一批大型临港物流园区,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2016年贵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达5763万吨,到2020年贵港港吞吐能力将达8000万吨和70万标准箱。贵港港将发展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便捷高效和安全环保的现代化港口。

贵港港一角(贵港市航务处提供)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其区域包括钦、北、防及南宁、崇左、玉林6市。钦州保税区,中马钦州产业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北海出口加工A区和B区,以及新成立的龙港新区(包括北海铁山港东港产业园,龙潭产业园)正在蓬勃发展。按照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北部湾畔将崛起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城市群的框架为“一湾双轴,一核两极”:其中“一湾”,指以北海、湛江、海口等城市为支撑的环北部湾沿海地区,并延伸至近海海域。“双轴”,指以南北钦防、湛茂阳城镇为发展轴。“一核”,指以南宁为核心城市,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推动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商贸交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五象新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两极”指以海口和湛江为中心的两个增加极。《规划》提出,在优化提升城市规模结构上,将做大做强南宁等中心城市,做强做优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等重要节点城市。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电子商务峰会、东盟信息港已落户南宁。水运方面,建设防城港企沙南30万吨级航道和码头,防城港域40万吨级码头;建设钦州港20、30万吨级航道和码头;建设北海铁山港15万吨级航道。同时,建设防城港域20万吨锚地,钦州港域30万吨危险品锚地,北海铁山港域10万吨级LNG大型专业锚地。可见,广西北部湾港将成为面对东盟,背靠中南、西南的“一带一路”交通运输枢纽和对外门户。
广西推进改革开放促合作,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结构调整跃上新台阶。广西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只有1.17万亿元,2015年升为1.68万亿元,“平均增长10.1%。财政收入达233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58]。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06倍。三大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5∶47.1∶35.4,调整为2017年的14.2∶45.6∶40.2。2017年,广西经济实现年均8.3%的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突破2万亿元,财政收入达2064亿元,年均增长7.5%。广西工业化已步入中期阶段,“三个千亿元”工程取得实效,石化、电子信息等10个产业成为千亿产业。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已成功建成南宁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呈井喷式增长。同时,旅游收入增长27.8%,粮食产量亦稳步增长,糖料蔗、特色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全国前列。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广西高铁建设突破1700公里,昂首跨入高铁时代。同时,北部湾港口码头建设加快,2016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3亿吨,比2010年翻一番。西江黄金水道基础建设亦加快,南宁至贵港、贵港至广州航道分别提升到2000吨、3000吨级。广西内河港口建设已取得突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亿多吨。同时,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宁机场跻身千万级旅客年吞吐量大港行列。由于基础建设大提速,广西已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

中石化北海铁山港炼油厂
(中共北海市铁山港区委组织部提供)

北海诚德镍业冷轧生产线
(中共北海市铁山港区委组织部提供)
最近,广西先后成立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北海电子产业园、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防城港企沙工业园、钦州石化产业园、钦州保税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龙港新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凭祥综合保税区和东兴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对外贸易的发展。其中,中马钦州产业园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后,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第3个园区。自2012年4月开园至2017年8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建成,目前园区项目超过100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开创了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钦州保税区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同时,粤桂合作实验区也成为两广合作新亮点。
三 广西“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对外贸易
2017年5月,我国成功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至2017年上半年,共有10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了成就和收获。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区域优势,形成骨干通道,促进互联互通,成为中国连接东盟的平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对外贸易,航运和港口是战略支点。近几年,广西抓住机遇,找准目标,加大开发西江黄金水道和北部湾港口建设的力度,全区航运和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广西已拥有生产性泊位777个。包括内河港口千吨级以上泊位152个,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集装箱、石油、天然气等专业化泊位数量明显增长,码头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广西共有港口企业358家,201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2075.88万吨。其中,贵港市、梧州市、南宁市分别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763.4万吨、3384.8万吨和131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05%、5.74%和30.81%。广西沿海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分别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49.68万吨、6953.51万吨和10688.41万吨。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沿海港口分别开辟了钦州至海防、岘港、胡志明市、归仁、新加坡、关丹、仁川、雅加达、曼谷、林查班、仰光,以及至高雄、台中、基隆、名古屋、大阪、神户、东京等地港口的17条外贸集装箱航线。同时,开辟了钦州至海口、洋浦、湛江、香港、深圳、厦门、福州、上海、宁波、天津、营口等地的14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并且,开辟了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穿梭巴士”内支线。西江内河航运出海方面,贵港、梧州、南宁加强了与香港的外贸航线,也大力发展与广东各港的内贸航线。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铁山港考察调研
(中共北海市铁山港区党委组织部提供)
2015年,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经济效益显著。全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5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出口总额280.3亿美元,增长14.8%;进口总额232.4亿美元,增长12%”[59]。一是促使广西外贸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使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6%和26.1%。二是促使广西加工贸易稳步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0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加工贸易增幅排名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7%。南宁、钦州、北海、梧州等4个国家级重点承接地加工贸易额增长较快,南宁富桂精密工业和广西鸿盛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贸易分别为24.7亿美元和10.1亿美元,居广西前列。201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贸易金额为2749亿人民币,其中,南宁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1%。三是促使广西边境贸易增长,贸易额居全国边境省(区)前列。2015年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达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在全国各边境省(区)名列第一位。四是促使广西连续15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全年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29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占全区对外贸易总额的56.6%”[60]。其中,对东盟出口贸易额194.6亿美元,增长13.3%;从东盟进口贸易额95.6亿美元,增长30.3%。同时,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贸易额分别增长了17.6%、29.5%、40.8%和1.75倍。五是促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广西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属的南宁、玉林、崇左、北海、钦州、防城港6市进出口额44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广西外贸总额的87.1%。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建设新貌
(中共北海市铁山港区委组织部提供)

铁山港公用集装箱码头
(中共北海市铁山港区委组织部提供)
2015年广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人民币1991.6亿元,增长19.6%[61]。南宁每年成功举办一次中国—东盟博览会,由服务“10+1”向服务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拓展,广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服务平台。中国—东盟信息港落户广西,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取得突破,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的多个项目实现投产。文莱—广西经济走廊、中国—印尼经济合作区、中泰(崇左)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使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大通道,沿边开发开放进程加快。2015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逐步推进,广西全年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688亿元,居中国西部省(区)第一位。同时与东盟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加强,广西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教育培训中心增至9个。
2017年6月,北海出口加工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成为继上海、深圳之后全国第三个示范区。2017年,北海市经济发展增速继续领跑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35亿元。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069.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在广西“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广西连续11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1月17日,新的中欧班列从钦州东站始发,由阿拉山口出境,最终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全程11000多公里。它开辟了一条从东盟国家经广西,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直至中亚、欧洲的海陆贸易通道,对于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实现“一带一路”有机衔接,增进我国与东盟、中亚、东欧等地区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866.3亿元,增长22.6%,其中广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为2100.2亿元,增长5.2%,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54.3%。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为189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此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崇左市为1338亿元,排名广西第一;防城港市和南宁市分别以768.54亿元和607.09亿元排名广西第二和第三[62]。由上可见,广西打造向海经济,已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发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1] (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卷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16—219页。
[2]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1页。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2016年广西水运市场与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北部湾港口管理局编印2017年版,第2页。
[4] 习近平:《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第1版。
[5] 罗星烈、庄宗球主编:《北海市海洋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页。
[6]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防城港市年鉴(2014)》,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5页。
[7]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
[8]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
[9]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10]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11]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12] 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港口年鉴(2017)》,中国港口杂志社2017年版,第241页。
[13]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钦州市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8页。
[14]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钦州市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8页。
[15]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钦州市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8页。
[16] 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港口年鉴(2017)》,中国港口杂志社2017年版,第241页。
[17]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防城港市年鉴(2014)》,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44页。
[18]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防城港市年鉴(2014)》,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44页。
[19] 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港口年鉴(2017)》,中国港口杂志社2017年版,第241页。
[20] 黄铮主编:《广西对外开放港口——历史、现状、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4页。
[21] 梧州市年鉴编辑委员会:《梧州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6页。
[22] 梧州市年鉴编辑委员会:《梧州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6页。
[23] 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港口年鉴(2017)》,中国港口杂志社2017年版,第244页。
[24] 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港口年鉴(2017)》,中国港口杂志社2017年版,第243页。
[25] 贵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1页。
[26]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
[27] 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港口年鉴(2017)》,中国港口杂志社2017年版,第245页。
[28] 黄铮主编:《广西对外开放港口——历史、现状、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58页。
[29]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2页。
[30]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2页。
[31]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32]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33]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
[34]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35]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36]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37]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5页。
[38] 黄名汉、杨家琪:《广西航运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5页。
[39]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管理局编:《2014年广西水路运输市场与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内部资料,2015年,第5页。
[40] 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港口年鉴(2017)》,中国港口杂志社2017年版,第245页。
[41] 罗星烈、庄宗球主编:《北海市海洋志·海洋旅游》,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70页。
[42] 罗星烈、庄宗球主编:《北海市海洋志·海洋旅游》,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78页。
[43]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防城港市年鉴(2013)》,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44]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钦州市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55页。
[45]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防城港市年鉴(2014)》,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44页。
[46] 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年鉴(2012)》,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27页。
[47] 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年鉴(2012)》,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27页。
[48] 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年鉴(2012)》,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27页。
[49] 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年鉴(2012)》,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17页。
[50]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钦州市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9页。
[51]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钦州市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9页。
[52]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钦州市年鉴(2015)》,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9页。
[53]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防城港市年鉴(2014)》,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43页。
[54]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防城港市年鉴(2014)》,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44页。
[55] 防城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防城港市年鉴(2014)》,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45页。
[56] 梧州市年鉴编辑委员会编:《梧州市年鉴(2016)》,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4页。
[57]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年鉴(2016)》,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3页。
[5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年鉴(2016)》,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
[5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年鉴(2016)》,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6页。
[60]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年鉴(2016)》,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6页。
[6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年鉴(2016)》,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9页。
[62]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广西各市出口总额排行榜》,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