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古代史·第十三卷:晚期帝国(337—425年)
- (英)埃夫里尔·卡梅伦 (英)彼得·加恩西
- 3989字
- 2025-04-28 17:15:28
二 朱利安在高卢
朱利安带着一支精干的私人随从队伍(据他说,除了密友奥里巴西乌斯医生外只有四名随从:Ep.ad Ath.277b-d)和360人的卫队到达维埃纳,去度过他在高卢的第一个冬天(Zos.Ⅲ.3.2)。[16]356年他开始发动战事,向北经奥吞(6月24日来到这里)、奥克塞里和特鲁瓦去兰斯,在兰斯与骑兵长官马尔凯鲁斯(打败西尔瓦努斯的乌尔西辛努斯后在高卢是军事上的二号人物)指挥的高卢主力军团会师。作为皇帝的代表,此时朱利安率军向东到达莱茵河岸尚在阿拉曼尼人手中的领地。打败蛮族后,他的军队收复了斯特拉斯堡北面的布吕马特(ⅩⅥ.2)。接着他大胆地沿河而下,成功地从法兰克人(ⅩⅥ.3)手中夺回被占了十个月的科隆(Jul.Ep.ad Ath.277a)。朱利安回到高卢腹地,在桑斯过冬,将大部分军队派去其他城镇以保护当地不受蛮族的袭扰(ⅩⅥ.4.1,cf.Ep.ad Ath.278b)。为此,这位凯撒却使自己遭受了攻击,他和留下的少数军队不得不固守在桑斯的城墙内经受长达一个月的围攻。当君士坦提乌斯得到报告,他的凯撒遇到了危险,将军们却没有派出援军。这时,马尔凯鲁斯和乌尔西辛努斯奉命返回米兰,新的骑兵长官塞维鲁被任命为高卢的指挥官(ⅩⅥ.10.21)。
这样的叙述来自于某份“朱利安”史料。它主要强调君士坦提乌斯对凯撒施加了不应有的限制、皇帝属下指挥官的不合作,以及蛮族多次入侵罗马的领地(以提高朱利安最初所获胜利的荣耀)。在朱利安刚开始从维埃纳北上时,桑斯地区显然容易遭受攻击,他肯定因受到敌人多次袭扰而感到困苦。但正如他后来所说,认为日耳曼人的蹂躏不受控制,能够深入高卢“使得荒漠遍野”(Ep.ad Ath.279a-b)的说法不免有些夸大。而朱利安对其凯撒的地位以及君士坦提乌斯和现有高卢军事机制之间关系的错误看法更为重要。他是作为帝国统治的标志在那里巡行(朱利安将之看成是对他活动的限制:Ep.ad Ath.278a,d;cf.Lib.Or.ⅩⅧ.42),这实际是他在阿尔卑斯山以外出现的真正的政治上的理由(raison d'être)。在君士坦提乌斯眼里,朱利安的作用准确地说就是在帝国的骚乱地区体现其统治王朝的存在。此外,高卢命运多舛的经历也让君士坦提乌斯有理由发布具体的指令,以限制缺乏经验的朱利安的活动,并加强他自己属下军事指挥官的权威。这些指挥官都收到信要他们注意朱利安(Ep.ad Ath.277d)。君士坦提乌斯甚至还亲自编了一本小册子(ⅩⅥ.5.3),其中规定得很细,诸如凯撒所用食物的数量(这份材料对朱利安来说要比“哲学家、史学家、演说家和诗人的书”难读:Or.Ⅲ.124a,皇后尤希比娅在他离开去高卢时将之交给他)。朱利安将这些做法视为是马尔凯鲁斯和其他人的捣乱,表明他们要听从皇帝的命令,同时也是对朱利安夺去他们现有权力的不满。正是这种凯撒和将军之间的个人与体制的紧张关系使得朱利安在抵挡桑斯之围时得不到支援。值得注意的是,君士坦提乌斯实际接受了他的凯撒对这件事的看法,更换了高卢的军事指挥官,并得到朱利安的首肯。朱利安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他宣称自357年后他已得到对这支军队的指挥全权(Ep.ad Ath.278d),而君士坦提乌斯一直在任命属下的这些将军。不过,新的骑兵长官塞维鲁与这位凯撒的关系比其前任要和谐得多(ⅩⅥ.11.1)。
无论君士坦提乌斯有多大兴趣要控制凯撒的独立性,而朱利安得到任命就表明,应该将皇帝和凯撒看成是王朝统治的伙伴,他们为保卫高卢相互合作。[17]当朱利安负责从西向阿拉曼尼人发动进攻时,君士坦提乌斯的将军也被严令从北意大利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这样的“钳形”攻势在356年就已开始,但直到第二年才有了详细的记录。步兵长官巴巴蒂奥在凯泽奥克斯特集中了2.5万兵力从南面进攻敌军,与朱利安从高卢发起的新攻势相配合。这次作战两支军队未能协调进攻,巴巴蒂奥的军队被阿拉曼尼人击退(ⅩⅥ.11;cf. Lib.Or.ⅩⅧ.49ff.)。记载中一再表明朱利安的判断有误,巴巴蒂奥因不能将兵力合在一起而对这位凯撒成见很深。不过有些看法并非没有道理,正是因为朱利安将军队调往莱茵河去对付其他敌人,才使得这位步兵长官处境孤立而遭受攻击。[18]

地图2 高卢与日耳曼边境
这种完全不顾及合作的战略为朱利安在高卢“最好的时刻”铺平了道路(或许是有意为之)。他成功地在斯特拉斯堡战役与阿拉曼尼人首领克诺多马里乌斯(还有其他六位国王)率领的众多盟军对垒。没有了巴巴蒂奥的2.5万人,他面对的敌人拥有数量的优势(据说朱利安的军队是1.3万人,与3.5万阿拉曼尼人对垒:ⅩⅥ.12.2,26),而且还受到新近打败巴巴蒂奥的鼓舞。朱利安行动鲁莽,甚至还想采用拖延之计,只是因其部属的狂热以及身边高级军官的主动而遭否决。据说朱利安是受到劝告才投入作战,其所作所为已让人产生不信任,胜利的光荣看来主要来自其他人的催促以及神的眷顾(ⅩⅥ.12.13-14)。斯特拉斯堡战役无疑是这位只有一年作战经历的凯撒个人的胜利。朱利安自己对这次战事的叙述我们已看不到,而在阿米亚努斯书中所存的主要叙述是对这位要人英雄壮举史诗般的记录,只是对冲突(还有其他指挥官的活动)的细节描述不够详尽。[19]但结果很清楚,阿拉曼尼人在战场上遭到挫败,退到莱茵河地区,伤亡了几千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马一方的记录死者只有243人(ⅩⅥ.12.63)。
这年的战事还没有结束(ⅩⅥ.1-2)。此时朱利安沿河而下,深入美因茨对岸阿拉曼尼人的领地作战,又迫使三个国王投降。他还分出精力来驱赶占据默兹河岸两座废弃堡垒的法兰克人,耽误了他返回冬季营地。直到358年1月,这些忙乱的行动才结束,朱利安在巴黎住了下来,以后三年他的指挥部就设在那里。同时,阿拉曼尼人首领克诺多马里乌斯在斯特拉斯堡被捉,作为俘虏被及时送往君士坦提乌斯的宫廷(357年由意大利迁往多瑙河地区)(ⅩⅥ.12.66;cf.Lib.Or.ⅩⅧ.66)。朱利安对其皇帝上司表现出了适当的服从,尊重他们在打败阿拉曼尼人一事上的合作,无保留地认可长期形成的礼节,即将帝国所有的胜利都归功于当今圣上。如果君士坦提乌斯听到(他肯定会听到),在斯特拉斯堡获胜的士兵一致欢呼推举朱利安为奥古斯都(ⅩⅥ.12.64),那么他就更有理由坚持这一礼节。当然,这位忠诚的凯撒很快就拒绝这一头衔,但这件发生于战胜罗马敌人浪潮中的事,对朱利安感受帝国命运的意识觉醒不会没有影响。
除了由君士坦提乌斯任命接任的军事长官(magitri militum)监视这位凯撒外,皇帝在高卢的主要下属就是近卫军长官了。新近到任的近卫军长官是弗洛伦提乌斯,他在指挥斯特拉斯堡战役的机构中是辅佐朱利安最重要的幕僚(ⅩⅥ.12.14)。这是他们两人关系中难得的合作时期。通常他们在处理税收、军需物资时会意见不一,而这些是近卫军长官分内的事。与对君士坦提乌斯麾下将军的看法一样,朱利安也将弗洛伦提乌斯的行为看成是挑衅的寻仇之举(Ep.ad Ath.282c);而这位近卫军长官对年轻凯撒对其职权的干涉有所怨恨。朱利安越过这位长官直接与君士坦提乌斯沟通,拒绝他提出的在高卢行省加税的请求,他成功地劝说奥古斯都不同意批准增税(ⅩⅦ.3)[20]。此外,如果我们相信阿米亚努斯的说法(ⅩⅥ.5.14),朱利安在任凯撒期间完全无视弗洛伦提乌斯在高卢取得的将人头税从25个硬币降为7个硬币的“巨大业绩”(extraordinary feat)。[21]君士坦提乌斯默认了朱利安不理睬弗洛伦提乌斯所订立协议的举动,这一协议同意来自不列颠的供应船进入莱茵河,以换取付钱给萨里安法兰克人和卡马维人(他们住在河口附近)。358年,朱利安主张以军事进攻迫使这些民族屈服,他调集了600艘供应船驶往莱茵河(ⅩⅦ.8;Ep.ad Ath.280a-c)。君士坦提乌斯继续好言抚慰属下的近卫军长官,让他拥有对高卢民政管理的最高权力。[22]他自己早先与阿拉曼尼人作战的经历让他明白,让军事指挥官和近卫军长官分担责任必然会造成供应困难(ⅩⅣ.10.2-5),从安条克命运不佳的政权就能预见到凯撒和近卫军长官之间权力冲突的后果。有关朱利安的记录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与弗洛伦提乌斯的这些冲突中,君士坦提乌斯为了帝国前线的统一站在他的凯撒一边(就如与将领们的对立一样)。近卫军长官也吸取教训,至少在359年的战事中,弗洛伦提乌斯在作战中是愿意合作的,同意给朱利安的军队大量补给(ⅩⅧ.2.4)。
在取得斯特拉斯堡战役胜利后的几年(358—359年)中,朱利安越过莱茵河发动了征讨,蹂躏了阿拉曼尼人的土地和村庄,迫使其首领屈服(ⅩⅦ.10,ⅩⅧ.2)。被俘的罗马人被交还,莱茵河畔几年前拆毁的堡垒得以重建,那些刚被打败的国王提供了帮助,送来马车和物资。到359年朱利安的军队已能深入敌境,抵达过去尚存的边界。这些边界代表着安东尼鼎盛时期的罗马权力,让阿拉曼尼遥远市镇上的居民得以一睹他们不熟悉的罗马兵器。阿拉曼尼人的首领马克里阿努斯“惊愕地看着武器与军队的繁杂和辉煌”(ⅩⅧ.2.17)。在对日耳曼人作战的四年中,朱利安宣称,他收复了“近40座”城镇,抓了1万名俘虏(Ep.ad Ath.280c-d);称颂他的人说,他重建了边境地区,实行仁慈的税收制度,以此恢复对高卢的民政管理[Lib.Or.ⅩⅧ.80-1;Pan.Lat.Ⅲ (Ⅺ).4.5]。对他们来说,朱利安在高卢的出现是所有军事和民政善政的体现,获得了一连串胜利,让身处高位的皇帝感到嫉妒。在他的凯撒成就到达顶峰时,他在考虑重新经波斯进入美索不达米亚,收复阿米达。[23]认定君士坦提乌斯是这样的态度或许并不真实,有可能是受到属下廷臣的怂恿,或只是对颂扬朱利安在高卢的功绩给予言辞的阻遏。实际上,这位凯撒在西部实现帝国大业的成功(或许是过于成功)也同样是君士坦提乌斯的幸事。尽管他一直在公开支持其早熟的代理人,但同时也在试图限制朱利安控制用于奖赏得胜士兵的钱财(尤其是在这个地区奥古斯都们要阻碍其凯撒的行动:ⅩⅦ.9.6,ⅩⅩⅡ.3.7)。在帝国的这个地区要谨慎小心,在十年中这里已出过两个篡夺皇位的人。而朱利安在公开赞扬君士坦提乌斯的演说(358年)中,提到了希腊人对国王身份的理想看法,这可以作为他统治的政纲;[24]他与其亲信随从(以奥里巴西乌斯为首)都暗自有个想法,总有一天他注定要代替君士坦提乌斯。[25]与朱利安在高卢有过冲突的皇帝下属不同,他自己小圈子里的异教下属,还有当地的军事首领,都效忠他们战功卓著的凯撒。[26]这些人很有信心,对未来朱利安的统治寄予希望。无疑,由于这些人要想从中获得最大利益,朱利安注定的命运来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