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王朝,平县,春分。
户计房的木门“吱呀“推开时,陈年的霉味裹着青瓷笔洗的茶香扑面而来。林小满抱着粗布公文包站在门槛外,晨光斜斜照进屋内,尘埃在光束中翻涌如金粉。公文包角新绣的小账本纹样在光晕里忽明忽暗,银线勾出的算珠正巧映着对面木架上歪斜的账册。
“这是近三年的赋税账。“沈砚之的声音从木架后传来,月白长衫的下摆扫过积灰的地砖。他踮脚去够顶层的账册,袖口滑落时露出腕间褪色的红绳——正是年前雪夜小满送的那根。“陈典史说,能清完半架账,就算你熬过了春寒。“他忽然转身,耳尖微微发红,“不过...也不必太急。“
小满盯着木架上歪斜的账册,发现每本封皮都用炭笔写着村名,却有两本张村的账混在李村堆里。她轻轻放下公文包,指尖划过账本边缘,忽然触到片枯黄的桑叶——某村账册里夹着的,叶脉间还留着虫蛀的痕迹,像极了父亲桑园里遭灾的桑叶。
沈砚之转身时碰落本泛黄的账册,纸张纷飞间飘出片枯叶。小满蹲身捡起,叶脉间的虫洞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这是张村王老汉家的桑叶。“她将叶片对着光,“去年秋蚕闹瘟病,他拿这当信物求减免赋税。“
少年耳尖倏地染上薄红,慌忙去接叶片时指尖相触:“你怎知......“
“叶缘锯齿是双钩形,只有张村沙地长的野桑这般。“小满翻开账册,指腹抚过墨迹晕染的“赋税未清“四字,“就像我爹的桑园,遭了虫害的叶子总在叶脉分叉处蛀洞。“
沈砚之的算盘珠子在掌心发出轻响,他看着小满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科场她修正鳏夫数的场景:“陈典史说你会从这里入手。“他忽然指向木架最底层,“张村和李村的账册混了,你能分清吗?“
“张村的账册用桑树皮纸,李村是槐树皮。“她抽出两本账册对比,封皮纹路在光下纤毫毕现,“去年春汛冲垮造纸坊,各村都是就地取材。“公文包里的桑皮纸本滑落在地,首页手绘的平县地图上,张村位置画着个流泪的桑蚕。
沈砚之的喉结滚动,耳尖红得比青瓷笔洗里的朱砂还要鲜艳。他忽然转身,假装整理笔洗里的狼毫:“知道了,小...林户计。“
小满看着他慌乱的背影,忽然笑了。她打开公文包,取出母亲缝的桑皮纸本,首页画着平县地图,每个村子旁都标着待核事项:张村荒地、李村鳏夫、青水村孤儿。那片枯黄的桑叶被她小心地夹进纸本,像夹进了农户的一声叹息。
“先核荒地。“她自言自语,指尖划过地图上的张村,“三年前暴雨冲毁的三亩桑田,至今还挂在赋税册上。“
沈砚之忽然递来算盘,竹制的算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需要去实地吗?我...我可以帮你查旧档。“
小满接过算盘,发现算珠上刻着细小的蓍草纹,正是她袖口的图案。“劳烦沈公子找出张村近三年的核田记录,“她忽然想起兄长的猎刀,“再调一份猎户的荒地勘察图,他们对地形熟。“
户计房的日影渐渐西斜,小满的粗布公文包被账册撑得鼓囊囊的。她忽然发现沈砚之悄悄在她的桑皮纸本里夹了张纸条,上面用小楷写着:“荒地核查需验墒情,附前朝《垦荒令》三条。“字迹工整,却在末尾画了个歪扭的算珠笑脸。
“沈公子,“她举着纸条,看见沈砚之慌忙低头拨算盘,“这算珠笑脸,是跟科场账册学的吧?“
少年的算盘珠子哗啦散落,他蹲下身捡拾,声音闷在衣襟里:“母亲说,算账时多些笑,算珠会更听话。“
小满看着他发顶的竹簪,忽然想起县丞夫人送的蜀锦——上面的算珠图案,竟与沈砚之画的笑脸如出一辙。她忽然明白,这个总把关心藏在账册后的少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她职场路上的同路人。
暮色漫过木架时,小满整理出半架清晰的账册,枯黄的桑叶被她郑重地夹进张村的赋税册,旁边用红笔写着:“荒地待核,暂缓征税。“沈砚之端来热茶,看见她公文包上的小账本刺绣,忽然说:“其实...你绣的账本,比母亲绣的还好看。“
小满低头看着包角的银线,想起昨夜母亲在油灯下指导她穿针:“女户计的公文包,要让算盘珠子看着欢喜。“她忽然抬头,看见沈砚之正对着她的账册轻笑,青瓷笔洗里的月光晃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算珠在时光里。
这一晚,小满抱着公文包坐在回家的桑树荫里,指尖划过包角的小账本。她知道,这个粗布缝制的公文包,终将装满农户的叹息与希望,就像母亲的蚕匾,装满了蚕宝宝的未来。而沈砚之错放的账册、夹着的纸条、画的笑脸,都在告诉她,职场路上,她从来不是孤单的算珠。
当第一颗星子亮起,小满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猎刀碰撞的声响——兄长林长柏正靠在桑树上,猎衣上沾着新砍的桑枝。“哥来接你了,“他踢了踢脚下的石子,“沈公子的算盘,比我的猎刀还亮堂。“
沈砚之手中的账册“啪“地落地。长柏眯起眼打量少年:“酸秀才,我妹的鞋要是破了半寸......“
“哥!“小满慌忙合上窗棂,震得木架上的灰尘簌簌飘落。转身却见沈砚之正对着公文包发呆,断掉的银线在他掌心泛着微光。
暮色漫进户计房时,半架账册已分门别类。小满将枯桑叶夹回张村账册,红笔批注的“暂缓征税“旁画了只破茧的蚕。沈砚之忽然递来张泛黄的纸:“前朝《垦荒令》第三条:新垦之地免赋三年。“
小满就着夕阳细看,发现边缘有行小楷:“算珠朝右,心要软。“字迹清俊,正是沈砚之的手笔。她抬头欲言,却见少年已走到门边,月白身影被霞光染成暖橘色。
“明日...我陪你去张村。“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门框的裂痕,“陈典史说核田要两人同往。“
公文包突然鼓动起来,小满翻开夹层,发现不知何时多了包槐花蜜饯。油纸包上画着个歪扭的笑脸,算珠拼成的眼睛正对她眨动。窗外传来兄长磨刀的“霍霍“声,与归巢雀鸟的啁啾应和成曲。
当第一颗星子亮起时,小满抱着公文包走过桑园。母亲候在篱笆旁,手中的灯笼照见包角新补的银线——那是沈砚之打的同心结,在暖光里泛着温柔的光泽。
“今日核清多少账?“母亲拂去她肩头的尘埃。
“三十六本。“小满摸着桑叶标本,“但最重要的,是找到了算账的温度。“
夜风掠过桑枝,公文包里的桑皮纸本沙沙作响。她知道,明日同往张村的路上,沈砚之会指着新垦的田垄讲解《垦荒令》,兄长会躲在荆丛后假装猎兔,而她的粗布公文包,终将在春风里装满人间烟火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