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曲玉管

却说本来要用来传递词韵的一次诗会变成了旧友相逢,后来他们又认识了其他朋友,这里姑且不说。

且说这些人怎么来到了江西,又遇到了顾颜他们。

首先说这个穆瞻自从慧娴的妹妹慧蝉给她补了下半首词以后,就经常有事没事地到处嚷嚷:“我中美人计啦,我中美人计啦!”

且说自那次以后,如晦和慧娴的关系越来越好,后来妹子慧蝉来投奔姐姐,妹妹也喜欢上了如晦。当时有一种很普遍且令人奇怪的亲戚间的通婚是娶已逝妻子的妹妹。所以这一点也不算什么。

如晦实在忍不下去的时候就会说:“你何妨将计就计?”

慧蝉发嗔:“什么叫‘将计就计’?难道你的妹子那么嫁不出去么?”“不过,你这个泼皮,究竟中过多少次美人计?”

穆瞻不好意思说你是第三个了,只好又打哈哈地说:“大概……也不多吧,我得好好数数,从我记事起……不过,还是中我美男计的人多!看我这般英俊,”说着看了一眼顾颜,她正在和沈志打趣,“那个孩子见我第一眼就晕倒了。”也不说是被壮士的球踢倒了。

“我说他这个人说话只说一半吧?”沈志又记恨起“粽子皮”的事情,对着顾颜解释道,又说:“不管他们,我说你是不是……”说到一半,沈志又停住了。看了看顾颜的脸色。

汴京城门沦陷,果然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柳烟担心自己的女儿就让微之过来看看。那时候如晦他们夫妻也在那里。

至于葛云,又要从那次她离开汴京开始说起了。

前方讲到,一个女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外面会遇到很多事情。但是葛云都一一克服了。在会见柳烟他们之前,她便经历了许多人,她以女孩子的一片隐忍之心逐渐习惯了。连日赶程,不敢有半点疏忽。

不过快到地方的时候,她突然不想过去了。先是在附近找个一个教人弹琴的工作(她还是男儿装)。

前面讲过,柳烟也喜欢乐器的,尤其是羌。

说唱音乐最早发源于唐、五代时期佛教寺院中的讲唱经文活动。在当时的讲唱活动中,佛教寺院里的僧侣们为了吸引听众,将经文俗讲,以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后来这一形式发展到了将讲唱教义的佛教文本演变成变文。

由于种种原因,音乐在唐代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宋代,各种不同文化的市民阶层已经不再满足于零散场地的文化活动,又加之在很多城市当中出现了较早的专业演艺场所——前面提到过的“勾栏”又称“银字儿”,因此自这一时期开始不但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说唱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艺术家,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说唱作品。

另外还有“涯词”:凡傀儡敷衍:胭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涯词。“陶真”南宋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作为一种较为通俗的说唱艺术,陶真的说唱形式是浅显和直白的。“鼓子词”:因在表演时用鼓为伴奏,演唱当中反复使用同一曲牌而得名。在形式上鼓子词分为两种,其一是宋代士大夫阶层在宅邸私院举行筵宴时所自演自唱的一种小型说唱形式,另一种是在城市勾栏中由专门艺人表演并供市民阶层欣赏的说唱形式。宋代的鼓子词在开始时都要唱:“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唱赚(覆赚)”:赚者,误赚之义也。令人正堪美听,不觉已至尾声。”绍兴年间有张五牛大夫因动听鼓板中有‘太平令’,或赚鼓板,遂选为赚。……凡唱赚最难,兼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接诸家腔谱也。……今又有覆赚,又且变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诸宫调”:是北宋时期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说唱音乐,其名是因为在表演中使用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牌而得名,因此又被称为“诸般宫调”。

当然,唐诗宋词元曲,曲子发展还是元朝比较兴盛。葛云就在这种环境下,又当起了“音乐老师”的职业。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不久以后,柳烟就知道了这边有一个很懂音乐的人(潜伏啊),并时常来听曲子。

当然,被吸引的还有微之。

后来,葛云逐渐了解到,原来那年指腹为婚的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子。就又有了几分信心。

于是,三难微之。

当年弄玉和萧史有一段笙箫和鸣的故事。葛云也想试探试探这个木头。

葛云喜欢自编曲子,也就是用来解闷用的。这第一难就是靠微之的辨音能力。

关于古琴,大家都有一种好古的偏向。比如说,有一个故事里面讲,为了琴的样子仿古,有人就专门把琴割破,放在地下面埋上一年,也能蒙混过关。但是晋陶渊明,却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后人相仿,给自己诗集上用上“琴趣”又是对音乐的一种误读了。

“士无故不彻琴瑟”既然是为了终身大事,动动琴声,也没有什么不可之故的。

宋代皇帝都喜欢古琴,宋太祖赵匡胤征战途中亦不忘随身带琴。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也沉溺琴,还作琴曲,以至欲效仿周文王、周武王,给古琴再加两根弦。到了宋徽宗时代,皇宫里保藏了近万张好琴,为这些琴特地建筑了“万琴堂”而此时的“敌国”金国的皇帝也喜爱古琴,最出名的数金章宗,是抱着唐代的“雷音”琴死去的。以至官方传说演义金兀术率兵南下,就是为了给金主侵占这些古琴。

沈志原来揣测“微之”是防微杜渐的意思。其实在动琴弦上面,“微之”也是取轻不取重的意思。

这第一个题目就是苏轼著名的“醉翁操”: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

微之说,这个音有不协,于是又自己吹奏了一下。但是微之还是觉得能够弹出这个曲子的已经不是一般角色了。

这第二个题目还是对于凤求凰的纠结。对于司马相如太过浮夸的音乐有些余悸,所以请微之自谱一曲。

微之没有太在意,所以只是吹奏了李之仪的《浪淘沙》:

霞卷与云舒。月淡星疏。摩徽转轸不曾虚。弹到当时留意处,谁是相如。魂断酒家垆。路隔云衢。舞鸾镜里早妆初。拟学画眉张内史,略借工夫。

这个颇有调侃滋味:“无弦胜似有弦声。欲对人前弹一曲,不遇知音。”微之这时候心中还是有着葛云的。

这个弹琴的事情,只有心心相印,旁人是体会不了多少的。

葛云欢喜,又出了第三个题目,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东晋诗人伏滔有〈长笛赋〉,曾述及汉晋以来的竹笛文化。东晋名臣桓伊有“笛圣”之称,曾拥有东汉才子蔡邕所制作的名笛柯亭笛,并编奏出《梅花三弄》,葛云便让微之吹奏这个。

笛者,涤也,丘仲所作。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吹出这个,也让微之不再惧怕他和葛云之间的情感,也能写出前面一章那样狂妄词作了。

当然以后,柳烟也同意了他们两个,这边风尘仆仆来到了汴京、梁园,微之葛云听闻沈志他们又到了江西,便随行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