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在某个茶楼里,这三人,还有穆瞻的一个朋友蒋琳。蒋琳说,这个茶楼经常有活动,所以时常带大家来这里喝茶。
有关汴京被攻破的事情,江西也知道了。这几日还发生了一些事情。
金人将祭祀礼器席卷而去,太庙之门洞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北宋皇帝间的公开的秘密:
宋太祖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平时用销金黄幔遮蔽,门钥封闭甚严。太祖命令有关部门,唯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方可启封,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届时只有一名不识字的小黄门跟随,其余皆远立庭中,不敢仰视。天子行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然后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北宋的各代皇帝“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泄漏”。
原来这个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形声。从歹,亟声。殛,诛也。《说文》)之”。
这个便是太祖的仁慈。从这里,还有编著百家姓的时候,“李”排在了第四位。
这个也是(文)字狱最少的一个时代。但是当沈志读《梦溪笔谈》的时候还是有些愤怒的。“乌台诗案”里引导火线的是沈括。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这也就成就了东坡。这便是沈志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好人,也没有完全坏人。
闲话少说,却说这江西城内曾经有一个玩韵的故事,所以这个茶楼也经常会有活动,定韵写词之类。
吕本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吕本中与徐俯、洪刍、李彭、潘大临、王直方频频通信,所谓“兰荪无异县,臭味同此举”。书信来往具有超越地域限制、同气相求的优势,大观年间,吕本中遂以“东”字韵诗,以书信来往的方式挑起唱和。顺便说一句,北宋是信奉道教的,前面骑驴那个人被看成道士,也可能多少会受到尊敬。(主要是道教有炼丹术,宣称长生不老是也)。
说话间,游戏又开始了。
游戏是这样的。首先有一个人选定一个韵。起一个意境,状物,然后传给下一个人。文人有时候会突然有新的灵感,这时候可能会遇到新交故友也说不定。
不过沈志让顾颜“闲事莫管,勿惹是非”。
这个领头的不是吕本中,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
他先引来了吕本中的这首《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这第一韵便是“东”,题材在状雪写梅。
写雪状梅,状梅写雪还是一般,只不过现在国破家亡,这种活动不过是“有所托”,借着这个品诗论茶的功夫以障视听而已。
江西派说什么也是自成一派的,没有些规矩的人是不敢来加入的。所以像沈志这样,不吭声的行为更多。但是沈志也不想让顾颜再有意无意牵扯更多是非。现在他们想好好的过几天舒坦的日子。
也是趁着这个国破之际,加上宋朝的“不杀文人”的漏洞,大家才有这个胆量的。
乍暖还寒玉树东,
铁骑僵来,送上春宫。
阿谁梦里醉相如,半尺孤藤,闩住枝弓。
瘦字轻描点杏红。
不耐疏风,吹散青瞳。
东君不老又蓬莱,勾个清霜,化与梧桐。(词寄,一剪梅)
这个文人骂人还真能不带脏字的。这个第一个出场的“一剪梅”就是如此。说“东”其实是说西水门被攻破时间是刚刚要暖和又有些冷的元月。“玉树琼花”就是指繁华的汴京。第二句比较露骨,就是金兵攻入。当然也可以看作是梅花要开。第三句是写皇帝还是在醉梦之中,却不知道自己家的防卫已经被自己改造地容易攻破,自己的弩箭被闩住了。“瘦字”是皇帝自创的“瘦金体”,还在批改哪个杏花是否好看,可是金兵的马吹过来的风,已经迷散了他的眼睛(哭),你说你好道教,我就说春(东君)不老,还当上了神仙(蓬莱),“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李煜被囚禁时写的,这个也是讽刺皇帝也被关起来了。
方外之人自然看不明白,要是懂的人一定掐指算出来,这个人有“反骨”。大家来看着个人的时候,却是一个女子。她顾颜也认识,就是葛云。
“姐姐?”顾颜忍不住叫道。
“怎么是你?”葛云也纳闷。
所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大家再次相遇,都是十分高兴。沈志这方看时,才发现这个女子相貌清秀,眉目明朗,比起顾颜美丽许多,才懂得微之为什么对她念念不忘。
“原来这个就是给你写信的那个人啊?”沈志用眼睛藐视了一下顾颜。
“什么态度!没看见人家是大才女么?”“对了,姐姐在这里,那么,那个木头呢?”
“你说谁木头?”旁边正打算也写个词的人被惊住了,随口问道。
“哥哥?”“你怎么也在这里?难道……”
葛云在一旁打岔:“这个就是你出来学刺绣要嫁的人?”葛云看了看刚才搭话的沈志。
“你说你为了我学过刺绣?”说着,沈志从怀里拿出来一个已经有点破的写着“沈志”二字(歪歪斜斜)的东西继续说道:“那这个东西你别告诉我是刺绣!”
葛云一看,是顾颜的不成功的作品。自己都觉得有些丢人。
顾颜想要抢过来,沈志又塞了回去。“我就是拿那个练手的。谁让你的名字字好写,我的名字字太不好写了。”说着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你还拿着做什么?”
“这个……这个东西擦手比较好使,你知道的,那些大炮很脏的,我不能总有东西擦,就……”
“怪不得这么破了……”
“可能也有睡觉流个口水,就顺便擦了。”
“别吵了!我也要出来了!”微之在一旁大叫起来。
“你不是比我早十多年就出来了么?”顾颜一旁不屑地说。
君前细弄几笺风,别样有唇红。
一手推成春晓,画廊踏雪伊功。
座前梅瓮,指间毫墨,凭写弦弓。
不是酒和杯醉,少年金岁闲翁。(词寄,朝中措)
葛云看了,顺手把这张纸给撕碎了。
她低低地附在微之的耳边说道:“我那么写就算了,你还写?木头胆子大了啊?”
原来徽宗还考过一个画画的题目,怎样表现花的红色。一个人画着一个女孩子去吻花枝,于是得到了赞扬。后边无非写了金兵攻入,宋军失败都是皇帝的功劳。不过这个除了写梅写雪,还有一个意思。所谓一语三关。
“哥哥,你是少年得意,娶了我们如花的葛云姑娘,‘别样有唇红’‘少年金岁闲翁’咯?”
“少胡说,娶不娶,你姐姐还没答应呢。”
葛云脸一片绯红,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沈志也看了看顾颜,好像……。
“答不答应还要看你这个媒人的意见咯。”旁边说话的不是别人,是如晦,和如晦的妻子。
“你们怎么也来了?”顾颜赶紧给大家介绍。
“就许你的木头哥哥来,就不许我们凑数?”如晦的妻子还是那么爱吃醋。
沈志又看了过去,这个女子果然一看就是聪慧的人。再看看顾颜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真有一种,“当时惊艳,不过是见识少”的感觉。
顾颜说着,打了一下沈志的脑袋:“这个药方叫做‘一响白’,专门治疗目色昏迷的毛病。”
大家轰然大笑。
穆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一旁偷偷扔了写了一半的词。
“这个是什么?”
说话的是如晦妻子的一个妹妹。长得和慧娴很像。
“动雪翻成恨,风来便不融。
淡云揉眼看枝红,宝马捎来家信却不同。”
“这个词比以前的两首都要好,至少没有过多的责备,只是一种悲怜,这个梅花寄得好!干嘛撕了呢?我给你补上,别嫌弃我的尾巴不好便是了。”
“泣鸟添为血,蟾居月也朦。
蓝桥觅路且蓑篷,见那一行白鹭又匆匆。”
这个南歌子一边写雪,一边写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用了这个典故。
至于下片这个把梅枝上面添上了血红,多半是“杜鹃啼血”“蟾居月也朦”不过是说领兵打仗的人糊涂。最后一句有些女孩子心思,就不再多说了。
这两个在写这个南歌子,那边还是在叙旧。
“你们是不是也赶上那场战争了?”
“什么?你小子还带兵打仗?”微之假装那么一问,就是告诉大家我的妹夫可不是一般人。
“疏斜月胧,簪搔鬓穷。小楼转处东风,有他年阙宫。
修成笛桐,牵来梦同。几声惊乱鸣虫,是残枝打红。(词寄,醉太平)
几个人打趣,却忘了穆瞻的朋友蒋琳。这个词是写改朝换代的梅子打落,树木砍伐做了笛子,不敢做梦,做梦便是家破人亡的景象。
穆瞻连忙给大家介绍。又是谈论一会这个词。
也罢天涯海角,寻寻香暗吹风。
散落衣襟浑不是,弦外铿锵饮马丰。
几曾怕莽童?
雪恨春行春醉,梅怜丝乱丝绒。
吐尽芳尘灯一展,挑透窗寒雌竟雄。
日竿一笑中。(词寄,破阵子)
这个是吃醋的慧娴写的。她说不过一笑。但是如果如晦足够勇敢,她也愿意上战杀敌。她心中金兵不过是折梅花的“莽童”。
画眉深处点唇红,
袖间风,写来工。
月语人前,影乱杏枝同。
千片梅风销作雪,曾共饮,看花笼。
锁头心上弄青铜,
似顽童,有痴翁。
笑看丝愁,鬓上一般聋。
且取秋弦寻借谱,将不语,角微宫。(词寄,江城子)
而如晦想得,却是平静的生活。有妻子、有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后来平水人刘渊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大家写词就不用只写东韵了。
而即便只是江城子,在苏轼笔下也有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寄,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寄,江城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