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献言
绪论
第一编 谈艺之本:钱钟书文学批评的思路与人文根基
第一章 钱钟书文学批评的思路
第一节 探索萌芽:谈文论艺觅“美踪”
第二节 深入发展:中西互证探“文心”
第三节 圆通成熟:文学文化相互“贯通”
第二章 钱钟书变易不居的性情学养
第一节 自由无障的痴者之心
第二节 丰富深厚的艺术素养
第三节 辩证通脱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钱钟书和而不同的学术渊源
第一节 浩博厚重的家学“文化群落”
第二节 兼重中西的清华“文化群落”
第二编 对话之蕴:钱钟书文学批评的特定语境与核心精神
第一章 中西“对话”思想之对话
第一节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对话”精神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中的“对话”思想资源
第三节 “对话”学理的中西同构
第二章 钱氏“对话”的多重内蕴
第一节 基本精神:“通观一体”
第二节 核心原则:“和而不同”
第三节 中介平台:“他者之镜”
第四节 运行机制:“视阈融合”
第三章 钱氏“对话”的内在文化诉求
第一节 古今相承通变
第二节 文化多元互通
第三编 文心之探:钱钟书文学批评的理论话语与隐性架构
第一章 “通天”之心:钱钟书文学本体批评论
第一节 文学与审美:“诗画一律”与“诗画相异”
第二节 文学与人心:“文如其人”与“文人不一”
第三节 文学与现实:“诗史一家”与“诗史分异”
第四节 文学与自然:“摹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第二章 “心匠之运”:钱钟书创作规律批评论
第一节 主体才能:“才而不学”与“才须学也”
第二节 创作动因:“发愤著书”与“不平则鸣”
第三节 情感投入:“执情强物”与“物我情契”
第四节 灵感揭秘:“应感之会”与“神秘经验”
第五节 物化难度:“得心之难”与“应手之难”
第三章 “文字之妙”:钱钟书文学文本批评论
第一节 语言痛苦:“言不尽意”与“言可尽意”
第二节 文体区异:“文各有体”与“文无定体”
第三节 文本层次:“拟象不即”与“取象不离”
第四节 文本间性:“蹈迹承响”与“暗与其合”
第四章 “出入”之感:钱钟书文学鉴赏批评论
第一节 主体素养:“作者能鉴”与“作者不鉴”
第二节 读者作用:“诗无达诂”与“文有定价”
第三节 鉴赏模式:“涵泳本文”与“通观圆览”
第四节 阐释策略:“以反求覆”与“阐释循环”
第五节 衡文尺度:“以文为断”与“以人为断”
第四编 品性之态:钱钟书文学批评的理论个性与学术贡献
第一章 钱钟书文学批评的美学品格
第一节 人文之蕴:“近取诸身,以文拟人”
第二节 游心之趣:“无稽而未尝不经”
第三节 求真之品:“不容以一说弊一字”
第四节 圆浑之境:“融化百花而自成一味”
第二章 钱钟书文学批评的学术贡献
第一节 对文学批评理论的当代建构意义
第二节 对当下学术研究范式的启示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更新时间:2021-02-03 17: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