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体育器材市场分析
从比赛器材方面来看,我国发展较快的有乒乓球、羽毛球、铁饼、杠铃、击剑器材,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代表性水平,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在许多项目上我国的运动器材还与国际水平有较大距离。尤其是在高科技背景下的现代化的比赛器材,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整体看,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较少。
从健身器材方面来看,我国健身器材市场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处于一种大众化、通用化产品销售的阶段。一些健身器材市场的细分正在形成,如中老年人使用健身器材的人数增加;妇女更多地使用无氧型的运动器材;健身中心的迅速发展,使得专业健身器材产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运动器材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这几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纷至沓来,国外运动器材采购商也将采购的目标转向中国,使得越来越多的工厂,包括内资工厂成为国外诸多运动器材品牌的加工生产基地。这对于我国的企业了解国外体育器材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品质要求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带动企业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更快地进步。这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相对比较高。但是,这些企业对于自有品牌的经营和国际市场的研发尚处于萌芽阶段。一些专做国内市场的企业,又存在生产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而言,大部分的体育器材是通过商场、体育器材专卖店。电视销售等渠道进行的。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各类体育器材的销售量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是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研发出来,尤其是农村体育器材市场研发得还很不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的广阔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生产和经销商,发达国家先进的体育器材大批进入中国。同时,我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比较成熟的加工制造技术成为外商生产体育器材选择的合作对象,在中国生产体育器材外销成为外企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也成为我国现阶段体育器材市场的重要特点。我国体育器材市场面临较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特别是中国加人WTO以后,这一压力尤为明显。高档产品面临国外企业的强烈竞争,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体育器材公司基本上都在中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的生产和营销企业,在运动器材商品中,国外企业的产品几乎占领了高档消费市场,如我国有两万多条保龄球道,这些设备95%都是来自美国的AMF和宾士域两个公司。高尔夫球设备以及水上运动项目设备绝大部分也是来自国外。而国内运动设备企业只能生产普及型的、中低档次的运动器械和大众健身器材。中低档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买方市场的格局。体育器材市场的横向透明度增高,消费心理逐渐成熟,对体育器材的功能、质量。价格、适应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进步促进体育器材科技含量的增加,对生产企业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二、我国体育器材行业分析
党的第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这些改革政策与措施为我国体育器材业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加上世界范围内体育器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梯度转移,大量的“三资企业”落户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世界体育器材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为我国体育器材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体育器材制造中心,占居世界65%以上的体育器材生产份额,其中运动鞋超过70%,乒乓球超过80%以上,羽毛球、羽毛球拍和网球拍等也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80%。我国体育器材业加工着几乎所有的世界名牌运动鞋、运动服、羽毛球、羽毛球拍、乒乓球、乒乓球拍、网球、网球拍、棒垒球、高尔夫球器材、滑雪器材、健身器材、渔具等各类体育器材,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体育器材业已经建立了广东、上海、江苏、福建、山东、黑龙江等地的生产基地,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加工贸易为主,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
(一)体育器材行业规模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地发展,市场的繁荣,外贸出口的拉动,加上《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实施,体育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刺激体育器材用品消费的增长,促进了我国体育器材用品业的快速发展。自1999年以来,体育器材用品销售收入、外贸出口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截止2003年底,我国体育器材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31家,职工14.96万人,实现产值229.44亿元,占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7251.93的0.20%,实现销售收入2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51.81%,全行业中盈利企业423个,占79.66%,亏损企业108个,占20.34%,200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02亿元,比上年4.71亿元增长了70.28%。2003年全行业出口创汇达3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2004年全行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趋头,1~9月全行业完成产值229.20亿元,前三个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31.58%,实现销售收入215.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5%,仅“三大球”出口就达1.26亿美元。
但上述统计数据只是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统计,统计产品范围为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育器材制造业(242)类的企业,许多产品像保龄球、杠铃盘、划艇、计时秒表等体育器材用品生产企业均不在统计范围之内。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而我国体育器材制造业的特点恰恰是小企业多,私营企业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却很少,家庭作坊式企业大量存在。由于管理、税收、体制等方面问题,我国体育器材业在统计上存在较大难度。中国轻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则更小,2003年中国轻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体育器材及用具产量”为84.86亿元,较2002年增长14.49%,产品出口23.90亿美元,增长24.86%。而事实上我国目前器材设备行业规模要远大于以上数字。在我们调查统计中,仅富阳市上官乡,这一个乡生产羽毛球拍、网球拍、乒乓球拍等球拍企业就达321家。2004年春夏刊《体育商鉴》上列出的体育器材设备制造类企业的名录就达549家。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体育器材博览会会刊》所列国内体育器材设备制造类企业的名录达642家。《贸易商·体育器材采购指南》(2004年秋)中体育器材生产企业名录达783家。2004年温州市体育器材制造销售收入137517.05万元(“温州体育产业发展及管理概述”全省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根据我们对体育器材设备制造行业的企业调查资料整理、统计后估算,若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体育器材制造业(242)中类以外的生产体育器材企业以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包括在内,我国体育器材设备制造类企业大约有10000家,产值在500亿以上。
(二)体育器材行业分布
我国体育器材用品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省市,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六省市最为集中,2003年排位前六省市占全国企业数、产值、销售收入、出口额的85.12%、92.90%、92.90%和91.84%。从省份看上,无论是体育器材的产值、销售收入,还是产品出口额,广东省都列第一位,分别为42.71亿元、43.15亿元和25.63亿美元,各自占全国总量的18.62%、20.29%、32.78%。而宁夏、贵州、青海这些相对落后的省份几乎为零。这种情况表明,各地体育器材业的发展是与当地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从区域上看,我国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其国内生产总值为82018.53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7%;中部地区为35451.49亿元,占26.16%;西部地区为18069.12亿元,占13.33%。而体育器材行业的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体育器材行业的产值为221.28亿元,占体育器材行业总产值的96.45%,企业数量501家,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4.35%,销售收入205.32亿元,占整个行业的96.56%,出口金额36.28亿美元,占行业出口总额的96.83%;中部地区的产值只有7.43亿,占3.24%,企业26家占3.23%,销售收入6.86亿,占3.22%,出口1.09亿美元,占2.91%。而西部地区则更少,产值只有0.72亿,企业只有4家,销售收入只有0.46亿,出口额只有0.10亿美元,分别占0.32%、0.75%、0.22%、0.26%。
从具体的单独城市来看,上海市作为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我国体育器材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也是门类齐全、规模最大的城市。在体育器材制造业整个行业中,其销售收入列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19.94%。在球类制造业、体育器材配件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4个子行业中,分别以19.96%、16.85%、12.44%、21.95%的市场占有率均列第一位。在体育器材制造业及其4个子行业中,除湖北咸宁市以2.58%的球类市场占有率列第10位外,其他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均为东部地区的城市。我国的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较早,存在着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政策环境上的优势,有利于吸引国(境)内外的体育器材业投资者,尤其是台商投资者。据台湾区体育器材工业同业公会(TSMA)的“大陆台商检索系统”对其会员单位的不完全统计,台商在大陆开办的体育器材企业60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等省。
从省份来看,在整个体育器材制造行业中,广东省无论销售收入,还是在出口额都占居首位。在其子行业和主要产品出口方面,广东省占有绝对优势。在5个子行业中,除训练健身器材市场中以13.45%、其他体育器材以9.41%列第四位外,其他都列第一位。在16种主要出口产品中,有12种产品列第一位。各子行业的销售收入和主要产品出口额列前5位的省份均为东部地区的省份。表明我国体育器材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广东、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等省市。在我们的调查中,体育器材如:各种球拍、武术器材、体操、田径等,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富阳、苍南;江苏省的江都、泰州;河北省的沧州。篮、排、足三大球主要集中上海、天津和浙江的奉化、富阳以及厦门、广州等。健身器材主要集中在山东青岛、上海、福建厦门。渔具主要集中在山东威海。
(三)体育器材行业规模类型
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工业中小小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我国体育器材企业对照此标准,绝大企业多数属于小企业,有相当数量的是家庭作坊式企业。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体育器材小企业占到全国体育器材企业总数521的90.58%、产值占到75.75%、销售收入占到74.83%。若将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育器材制造业(242)中类以外的生产体育器材企业包括在内,我国体育器材设备制造业小企业占到99%。
(四)体育器材行业经济类型
从我国体育器材设备制造业的所有制成分和经济类型看,非公有经济占据了主体位置,体育器材设备制造企业大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尤其是台商投资企业。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非公有企业在数量上占到81.54%、其产值占到87.63%、销售收入占到94.80%、资产总值占到94.75%,而且这一比例还有扩大的趋势。
体育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热点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晋平根据行业偏向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与劳动密集型程度、资产产出效率、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注重利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外商,对文教体育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制品业、服装加工业等行业的投资趋向较强,向这些领域投资的可能性比较大。以提高资产产出效率为投资指向的外商,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制品业、服装加工业等行业的投资趋向很强,向这些领域投资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以回避税负为主要目标的外商,对税负水平比较低的行业具有比较高的投资趋向,这些行业包括皮革毛皮制品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器材制造业等。如前所述,体育器材制造业仍将是外资投资预期和偏向程度较高的领域。国家外经贸部台港澳司司长王辽平说,至2004年7月底,祖国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达53400余个,合同投资金额600亿美元,实际到位台资逾300亿美元。在投资结构上,传统制造业仍是台商投资的重点,制鞋(运动鞋)、制衣(运动服)、文体用品(体育器材〕、玩具、礼品及家具等传统劳力密集的产业占了七成以上。2003年体育器材制造业及子行业球类制造(2421)、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242)。训练健身器材制造(2423)、运动防护用具制造(2424)、其他体育器材制造(2429)、包括游艺用品及室内游艺器材制造(2451、2452)中的娱乐体育器材,其销售收入处于前10位的主要企业,除娱乐体育器材主要企业有一家集体企业列第9位外,其余几十家均为“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