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
继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又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这14个城市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又一新突破,对于加速建设四化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毫无例外,这将对机械工业的发展,实现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产生巨大影响。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机械工业,是摆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全国机械工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这些城市本身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1)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和技术服务。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不同于整个国民经济,不要求形成非常完整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各行业需要的技术装备不仅可以同内地协作,还可以广泛地发展国际协作,使相当一部分技术装备的供应国际化。尽管如此,这些城市仍然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机械工业。因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各自具有发展机械工业的优势,从优势条件出发,扬长避短地发展各自的机械工业,不仅可以大大促进各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还可以向本城市各行业提供比从内地购买,或从国际市场进口,技术更先进,经济更合理的技术装备。
在技术服务方面,由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生产社会化会更快地发展,设备维修、配件供应等一系列技术后方工作,将越来越多地依靠专业机械工厂,要求机械工业建立起相应的技术服务能力,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工厂和产品。
(2)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促进的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机械工业的发展,要求与之配套的相关行业也要发展,这就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二是机械工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越来越先进的技术装备,这样就促进了使用部门的技术进步。
许多科学技术,都要通过物化于生产资料,才能发挥实际生产力的作用。由于机械工业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资料产业,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中,机械产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程度将越来越高。比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步伐,现代电子技术已经逐步在加工机械、运输机械、工程机械、轻纺机械、农业机械、仪器仪表等机械产品中得到应用。应用的形式有:电子技术应用于高度机械化了的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取代由机械装置构成的控制机构;电子设备代替由机械设备完成的信息处理机构等。电子技术的应用,既极大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使用部门的技术进步。因此,发展机械工业对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3)改变出口产品构成,扩大出口。扩大出口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有合理的出口产品构成。机械产品不仅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点,还具有加工层次多、附加价值大、创汇率高的特点。因此,发展机械产品出口,是建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先进的出口构成的重要一环。应当看到,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产品出口,在我国机械产品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仍然是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产品质量、品种和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因此,尽快提高机械产品竞争能力,扩大机械产品出口,就成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对外支付能力的迫切需要。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的地位和作用,还表现在对全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1)带动全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这是由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已经具有的物质技术基础决定的。据1983年年底的统计资料,4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制造企业近1600个,约占机械工业部系统机械企业总数的18%;职工人数79万人,约占机械工业部系统职工总人数的18.6%;固定资产原值近80亿元,约占机械工业部系统总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6.8%;机械工业总产值123亿元以上,约占机械工业部系统总产值的25.8%;实现利润近26亿元,约占机械工业部系统利润总值的38.4%。在这些城市中,特别是上海、天津、广州、大连,机械工业技术实力雄厚,管理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全国骨干和重点企业,有一批较高水平的产品,是全国机械工业科研、生产的重要基地。青岛、烟台、厦门、南通等市,机械工业也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上分析表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在全国机械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在许多方面带动全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2)全国机械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窗口。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中,一般都有许多内地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1)具有天然形成的地理优势。这些城市都是沿海港口城市,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交通比较方便。据统计,1983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港口吞吐量达2.5亿多吨,占全国港口吞吐量的97%。其中最大的上海港,年吞吐量达9190万吨,大连、秦皇岛港各达3000多万吨,青岛、天津、广州等港口也达1500万吨以上。特别像深圳、汕头、珠海,临近港澳,对外接触方便,信息灵通。
2)具有历史形成的优势。这些港口城市大多较早接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这些城市萌芽和发展起来的。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些城市工业基础较好,科学、教育、文化较发达,又有较多的经营经验和经营人才。据统计,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72%,科学技术人员约占全国的12%,高等院校数占全国的17%。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沿海城市又都是集中的侨乡,侨民广布世界各地。这些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都有爱乡爱国的热情,大多数愿意回乡投资,支援家乡四化建设。
3)党中央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形成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些政策,包括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对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给予税收等若干优惠待遇,等等。这样,就形成了比内地更为有利的外商投资环境,就可以在我国沿海联成一线,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这也为机械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机械工业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使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成为全国机械工业对外交流的窗口。
从已经形成的机械工业物质技术基础和所具有的优势条件两方面来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的对外开放工作搞好了,技术水平上去了,就能促进和带动全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发展的途径选择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走什么样的建设道路,对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立足现有基础,各具特色地发展。4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由于发展历史、国家投资方向等原因,机械工业的基础大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基础强的;有一定基础的;基础薄弱的。基础强的有上海、天津、大连、广州。这4个城市产品品种门类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具有一批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经济效益较好的机械企业。有一定基础的有青岛、烟台、南通、宁波、福州、厦门、汕头。这7个城市的机械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已经形成若干具有优势的特色产品。基础薄弱的有秦皇岛、连云港、温州、深圳、珠海、湛江、北海。这7个城市基本上没有形成机械工业的生产和技术能力。立足现有基础,各具特色地发展,主要是指:
1)根据现有基础,确定发展和建设的路子。对于基础强和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应当走技术改造为主的路子。这些城市,最重要的问题是设计落后,工艺落后,加工设备和测试设备落后。要把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尽快地搞上去,最有效的办法是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关键加工设备和测试设备,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做,投资少,见效快,是实现大批老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新技术和新兴行业,可以建设新工厂。对于基础薄弱的城市,处于打基础阶段,可从需要出发,建设新工厂。
2)发挥优势,创名牌。在已有基础上,各城市形成一批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竞争能力,能站得住脚的名牌产品,建成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机械企业。各城市应当抓住名牌产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投资的重点应当放在名牌产品的科研和生产上,使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增加产量,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
3)注意生产组织合理化,发展专业化协作。一是每个城市都不应追求自成体系,要充分利用内地和国际条件,加强协作。不要一切从头搞起。二是改造老企业,建设新企业,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万能厂,也不要片面追求建设单个规模很大的大厂,而应当发展专业厂和小厂。这样做,投资少,周期短,收效快,效益好。三是不能重主机、轻配套,轻视基础零部件。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时,要特别注意把发展基础零部件,提高基础零部件的质量和水平,放在重要地位。
(2)加强同内地联合,沿海和内地共同发展。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根本目的是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既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自身建设的需要,又是全国和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地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后盾,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内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窗口”。两者之间存在着取长补短,互助互利,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联合,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由于现有基础不同,联合的表现也不同。基础强的上海、天津、大连、广州,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引进技术,发展经济,并肩负着支援内地的任务。基础薄弱的城市,则需要内地的支援,通过同内地联合,加快这些城市的建设。有一定基础的城市,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可以自已发展,又与内地联合。
联合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① 联合利用外资,包括共同使用外国贷款,共同承担贷款风险;按一定股份共同同外商合资经营。② 联合引进技术,包括共同承担引进费用,共同消化掌握,共同享受引进成果。③ 联合科研攻关和技术开发,包括共同对某些基础性技术联合研究,共同对当前不过关的关键技术、工艺等进行攻关,共同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进行产品开发,交流科研技术经验和成果。④ 生产联合,主要是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也可以发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体,以达到生产组织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益。⑤ 人才联合,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人才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力。⑥ 资金联合,除了按一定股份共同同外商合资经营以及共同引进技术外,还可以发展国内合资企业。⑦ 联合销售,共同建立流通性公司,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事产品的销售业务。
联合持久发展的基础是要处理好内地和沿海城市的经济关系。联合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共享对外开放的好处。只有给内地以优惠,才能对内地有吸引力。不能对外开放,对内封闭;不要对外优惠,对内刻薄;要搞“内联外引”,不要搞成“外联内挤”。
(3)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密切结合地发展。技术上求得先进性,经济上求得合理性,这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技术先进,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必然难以提高。从这一点出发,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重点是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城市,要打破从低到高的常规发展模式,起点要高,可以跳跃式前进,从而使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尽快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厂和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机械工业“窗口”的作用。不要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大劲,进来的却是些落后的东西,这样就失去了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实际作用。
实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① 认真对待世界新技术革命,抓住时机,提高机械工业技术现代化水平。一是从实际需要出发,逐步把电子技术应用于机械工业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逐步实现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计算机辅助生产,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二是开发设计新产品,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加速开发机电一体化的机械产品,逐步采用碳素纤维材料、工程塑料、精密陶瓷等新型材料;三是建立机械工业的新兴行业,如光导纤维等。② 积极发展高、大、精、尖和轻、小、新的机械产品,如高精度机床、数控机床、高精度仪器仪表、大型发电机组等。填补缺门,发展短线,以满足国家对精密机械和仪器仪表,以及大型成套设备的需要。③ 围绕提高量大面广的通用设备和基础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使现有机械产品升级更新。
必须指出,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在高起点上发展,并不是完全不顾基础,硬要搞高不可攀的东西,那样也会欲速不达,也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难以达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实现经济合理性,还有一个组织管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切实做好技术经济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建立严密的经济责任制,每个项目开始引进时,就要有相应的组织和专人负责,自始至终,贯彻到底。
(4)发展中外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这是解决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还有以下好处:① 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外商的经济利益,外商一般不得不把比较先进的技术拿出来,以便取得较多的利润。② 可以为我国培养大批掌握现代技术和管理现代化大工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 通过外商在国外的声誉和经销网点,可以扩大出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中外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
这几年,中外合资机械企业仅有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武汉派克密封件公司、上海福克斯波罗仪表公司、福州砂布砂纸公司等几个公司。外商独资企业还没有。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不理想。这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由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有较多的优势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条件,具有比内地好得多的投资环境。因此,在中外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方面,应有较大的发展,应当把中外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作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重点。
(5)发展机械产品出口。机械产品出口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许多国家都把扩大机械产品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机械产品出口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还很落后。在全国出口总额中,仍然占10%左右,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不仅是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窗口”,还应成为扩大出口的“窗口”。
发展机械产品出口,一要确定一个基本指导思想,这就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建设方向,原则上是外向型的。无论兴办企业,还是引进技术,都应当主要以国际市场为对象。针对国际市场需要,逐步发展一批能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从而要研究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二要制定鼓励机械产品出口的政策。现在鼓励出口的政策很不完善,已有的执行也不力。这种状况应当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首先改变过来。要使出口企业真正从出口中得到实惠,从而激发出口的积极性。三要建立强有力的外贸公司。外贸公司首先要承担起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出口生产企业的出口代理业务,同时要承担起内地出口生产企业出口的代理业务,充分发挥沿海城市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的有利条件,为内地生产企业提供国际市场商情、技术发展动向,搞好各种服务。
三、促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机械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改革经济体制,激发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这就要求在服从国家计划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企业应当具有经营权、组织供产销权、支配自有资金权、一定的职工任免聘用权、确定工资奖金形式权、一定的产品定价权等,从而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在这些方面,经济特区已经做出了示范。事实证明,改革经济体制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赢得时间、取得效益的关键。这些经验应当逐步地、尽快地在沿海开放城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加以推广。
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简化对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国家现在对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审批手续已经有所简化,如放宽了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生产性项目的审批权限,上海、天津每个项目总投资额放宽到3000万美元以下,大连放宽到1000万美元以下,其他沿海开放城市放宽到500万美元以下。再如,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今后几年内,天津定为每年2亿美元,上海定为每年3亿美元,大连增至1亿美元,其他几个城市也增加了一定的额度。这样,对这些城市来说,手脚就灵便多了。现在的问题是,生产企业的自主权还没有有效地扩大,企业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时,关卡仍旧甚多,审批手续依然较繁。应当把简化手续贯彻到生产企业,使生产企业有更大的外贸自主权。
(2)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虽然具有比内地优越得多的投资环境,但是总的来说,投资环境还不足以大量吸引外商投资,因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发展不快。改善投资环境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城市设施性投资环境,包括建设交通邮电设施,使外商来去方便,通信畅通;建设舒适的宾馆和游乐场所,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休息条件,衣、食、住、行方便等。
2)政治性投资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要有较好的精神文明,使外商感到社会安定,人身安全有保证;二是要有投资安全感。资本家投资,希望有投资安全保证。现在外商在中国投资,有种种顾虑,如害怕财产变相没收,害怕所得合法利润汇兑不出去,害怕政策多变等。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我国的对外法制,各级干部,特别是涉外干部,都要学习法律,加强法制观念,充分发挥法律管理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我国的对外法规。近几年,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涉外法规,如中外合资经营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公司组织法、外商独资企业法等。这些法规有些外商还不了解,需要大力宣传。
3)政策性投资环境,主要是指要对外商投资有优惠的政策,使资本家能得到理想的利润。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要有优惠的税收政策。现在经济特区已经实行了若干优惠税收政策,对吸引外资起了重要作用。如深圳特区规定,外商利润所得税率为15%,是世界上最低的税率。产品税率初步打算比国家现在规定的税率降低50%。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费等,都准备实行比较优惠的政策。现在国家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在税收方面也做了许多优惠规定。如凡属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或者外商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投资时间长的项目,报请财政部批准,可以减收企业所得税。又如,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生产和管理设备、建筑器材,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包装物料等,进口自用的交通工具、办公用具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统一工商税。再如,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所得税按15%税率征收。外商所得合法利润,免征汇出税。现在的问题是,要使这些政策尽快加以实施和贯彻。二是要适当开放国内市场。大部分外商来中国投资,是看中中国10亿人口的大市场。如果把国内市场的大门关闭得太死,不加区别地统统强调出口,就无法打开利用外资的新局面。因此,必须适当开放国内市场。凡属外商确实提供了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的产品,国内紧缺需要大量进口的产品,国内产品质量限期过不了关、性能限期达不到国际标准的产品,可以适当开放国内市场,允许按一定比例在国内销售。适当开放国内市场,对于机械工业更加显得重要。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抓紧制定开放国内市场的规定。
(3)加速人才培养。搞好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掌握两个市场,关键是人才。没有人才,一切都会落空,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国际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知识的竞争。谁拥有足够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从事对外开放工作的人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 政治思想强,政策水平高,有事业心,有干劲,能开拓前进。这是“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最重要的一环。② 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律,并能掌握一门外语。这是使对外开放工作顺利进行,不致吃亏上当的重要条件。③ 机械工业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点,从事机械工业对外开放工作的人才,要求懂得机械工业产品、工艺、标准等专业知识。光有热情、有干劲,而无专业知识是不行的;光有外贸外语知识,不懂得专业知识也是不行的。可见机械工业对对外开放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
解决人才问题,非常紧迫。解决人才问题应当多渠道进行。一靠以现有机械工业生产、管理部门中物色选拔。凡符合条件的,就要破格提拔,大胆使用,配备到重要岗位。出点纰漏、失误是难免的,帮助总结经验,继续给予支持和信任。二靠加大智力投资,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举办各种长期、短期训练班,有的也可以边实践、边锻炼,边提高本领。三靠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包括大胆引进国外人才。采用招考、聘请、借用、咨询、顾问等办法,招贤纳士、网罗人才。在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上,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要不惜工本,肯下本钱。我们有不少有能力的干部,只要加强领导,多下工夫,人才问题将会较快地得到解决。
(4)加强信息工作。对外开放必须重视信息工作,包括国内信息和国际信息。目前各地,特别是刚刚开放的沿海城市,急需获得国内国际技术、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情报信息。由于没有及时的信息情报,领导部门无法正确做出决策,企业无法适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这是造成对外工作失误的重要原因。现在无论全国,还是机械工业系统,已经有了一支做信息工作的力量,但大多数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一方面企业需要信息却得不到;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资料却无人问津,无用武之地。现在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工作,以便更有效地发挥现有信息力量的作用,把大量信息资料用活用好。但是总的来说,信息不灵,反应迟缓,仍然是个大问题,很不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形势需要。应当努力培养信息人才,改进信息工具,健全信息机构,使信息工作逐步形成体系。
加强信息工作,要求主管部门、企业和信息工作部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 要加强统计工作,建立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统计制度,为主管部门进行计划指导、综合平衡、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② 及时、广泛地收集国内外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市场供求等;③ 及时通报国内机械工业发展状况和趋向;④ 及时公布机械工业已经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情况,包括引进双方厂家名称、引进内容、引进技术水平、消化掌握情况等,以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引进。
[原载《国际贸易》(月刊)1985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