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汉字

鲍超突围

在太平天国时期,清朝大臣曾国藩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做鲍超。有一次他被太平天国的军队包围了,当时太平军的将军是陈玉成,外号叫“四眼狗”。鲍超是个大老粗,只会写自己的姓,慌乱之中就给曾国藩画了一张画。曾国藩一看,他画了一个圆圈里面写着一个“鲍”,外边画了条四只眼睛的狗。曾国藩看了以后就知道鲍超被陈玉成给包围了,所以就赶紧派兵去给鲍超解围,就这样鲍超逃过了一劫。

这个故事体现了我国文字起源于图画这一说法。汉字只是一种记录的手段,起初人们只是用带有文字性质的图画记载一些事,最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些图画逐步转化成了文字。只有图画并不能算文字,当图画和读音结合起来时,变得可识可读,才可以说它是文字。

《镜花缘》中的才女说字

《镜花缘》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具有神话色彩,类似于《西游记》、《封神榜》。它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写的,这部书借助幽默的写法批判了一些社会现象以及一些行为不端的人。

其中第93回写道 “百花仙即景露禅机,众才女尽欢结酒令”。“春辉道:‘我说一个“甘”字,好像木匠用的刨子。’兰言道:‘果然神像。此令倒还有趣。’施艳春道:‘我说一个“且”字,像个神主牌。’褚月芳道:‘说“非”字,好像篦子。’紫芝道:‘倒是一张好篦子,可惜齿儿太稀了。’妩儿道:‘我说“母”字,好像书吏帽子。' ”

这段文章中提到了古代文字的造字方法,其中有许多字是象形字,还有的用到指事方法。

“困”字变为“囚”

传说项羽自幼爱护树木,他的邻居院子里种有一棵桂花树。一天,邻居的老伯要挥斧将这棵树砍掉,正巧被项羽看到,项羽急忙阻止道:“老伯,桂花树这么漂亮,为什么要砍掉它?”老伯回答说:“你看我的院子四四方方的,中间种一棵树,多像个困字啊,这太不吉利了。”项羽回答说:“那照老伯这么说,桂花树砍掉了中间就剩下您一人了,这样不是像个囚字么,那样不是更不吉利?”老伯听了觉得很对,就打消了砍树的念头。

这个故事就是说砍掉院中的树,“困”字就变成了“囚”字。“困”字是指围在墙中的树不能任其发展,因此被解释为“受困”的意思。而“囚”字是指困在四面墙里的人,那就可以解释为囚犯。

“鸠”是九只鸟吗?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王安石拿出自己的新作《字说》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看了几页就忍不住发笑,因为王安石解释“笃”就是用竹子赶马的意思,然后苏东坡就说:“照你这么解释,那么‘笑’(古文的‘笑’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犬字)就是用竹子打犬的意思了?”王安石知道自己错了,就问道:“那么‘鸠’是九只鸟吗?这有根据吗?”苏东坡想和王安石开个玩笑,就说:“《诗经》上说‘鸤鸠在桑,有小鸟七只’那么加上他们的爹娘不就是九只鸟吗?”苏东坡说后便哈哈大笑起来,王安石知道他是在开玩笑。

其实,“笃”和“鸠”都是形声字,由形旁和义旁组成的,形旁表声,义旁表义。而不是像王安石那样把“竹”和“马”合起来取义的。

老考童生

从前有个年轻人,才华横溢,从青年就开始上京赶考。但是他为人耿直,家庭贫寒,不懂得行贿,更不会作弊,所以每次都考不中,人们都嘲笑他,而因为屡考不中他自己也非常郁闷。

年轻人比较倔强,每年都不灰心,考不中就重来,不知不觉地就由年轻人变成了老头。这年他信心百倍地来参加考试,笔试完了,接着面试。主考官一看是一位比自己都年长的老人,就准备奚落他。于是出了一副上联让他来对:“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他听了非常生气,想到官场的黑暗,他非常愤怒,于是对道:“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主考官就把年过古稀的老人取为童生。

这就是老考童生的故事,在古代“老”“考”是同一个字,是互为转注的。

章友直的篆书

章友直是北宋的书法家,它写的篆书无人能及,篆书讲究横平竖直,多半是圆形的笔画。

有一次章友直被召到京城,当时有几位翰林院的篆字待诏想去见见他,想看看著名大家的技艺,见到章友直就说:“您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说,今天想要当面领教一下您的书法。”于是章友直让人把数张小纸粘在一起成为两张大纸,在其中一张纸上横竖画了十九画成为一张棋盘,在另一张纸上画了十个圆圈,成为一个箭靶。他的笔道粗细疏密全都一样,让几位大人心悦诚服。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秦朝统一六国后,大篆改为了小篆,小篆具有线条圆匀,笔画粗细大体一样的特点。

士子测字

从前有个士子,在他参加完科举考试后就去测字,想测一下自己的考试结果。他写了个“点”字,便问:“您看我能不能取得第一啊?”测字先生看了说:“你考一等会有希望,但是进不了前几名!”士子不明,说:“‘点’是‘文’的首部,怎么就不能得前几名呢?”测字先生说等放榜以后再给他解释。后来,这位士子真的得了一等的最后一名。于是,士子又去找测字先生,测字先生给他解释说:“你只看到‘点’为‘文’的首,而没看到‘点’是‘等’末呢!”士子听后心服口服。

测字是古代的一种迷信活动,测字先生只是借用字的特点附会其说,并不是有通灵之术。“点”在“文”的首部,在“等”的下部,测字也就是利用了汉字笔画的特点。

同一个“因”字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前,心里非常着急。他听说有位测字先生测得很准,于是相约友人一同去测字。该书生随便写了一个“因”字,测字先生一看就说:“这是‘国中一人’的意思,预示着你一定会高中。”该书生听了非常高兴。和他一起来的朋友也说我也要测“因”字,测字先生看了看他说:“你这次只有陪考的份,你必须等到下次恩考才能高中。”朋友很不解就询问原因,测字先生说:“你朋友是无心用因字,而你是有心来用因字的,所以你只有在下次的恩考中才能考中。”

此时旁边有位读书人也是刚刚考完,看他们两个测出了好的结果,于是就用手中的折扇指着桌上的“因”字说:“我也来测这个字。”测字先生看了看边摇头边说:“因字加上一竖就是个‘困’字,这说明你此生与考中无缘,不论这次还是下次都没办法高中。”

测字先生巧舌如簧,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其实无非是利用了汉字造字法的一些特点,将同一个“因”解释成不同的意思。

宋高宗测字

南宋时期,有一位测字高人,在测字领域是很有名望的,他经常出入皇宫给皇帝和皇室人员测字。这位测字的高人经历了北宋灭亡、朝廷南迁的变故。

宋高宗在位时,有一天宋高宗召见这位测字高人进宫测字。当时宋高宗写了一个“春”字,然后问:“您看看国家状况如何?”这位测字先生看了看,想了想说:“圣上所写的这个春字,上半部分写得很大,而下半部分的‘日’字却写得很小,这样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宋高宗听完就想起奸臣秦桧专权的情况,悄悄地给了赏钱。但是测字的事后来还是被秦桧得知,秦桧气急败坏,使用诡计将这位测字先生流放到偏远之地。

这则故事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术士的气节,测字高人想利用给皇帝测字的机会除掉奸臣秦桧,最后却没有躲过被流放的命运。

崇祯帝测字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就要打入京城了。崇祯帝非常不安,于是乔装成一个平民去测字,但是这个测字先生没有纸笔书写只能说字,崇祯帝觉得自己是金口不肯启齿,于是在地上用脚画了个“一”。这样相当于“土”上加“一”就是王,测字先生就立马下跪参拜,并说明原因。

崇祯听了非常信服,于是说了个“友”,测字先生说:“‘友’是‘反’字出头,说明造反者已经出头了。”崇祯一听连忙纠正说:“我说的是‘有’。”测字先生说:“这更不好了,‘有’是‘大’和‘明’字各去掉一部分组成的,大明已经残缺了。”崇祯听了更加着急,最后回到宫里不久就自缢而亡了。但是他却不知道那个测字先生是李自成的手下乔装打扮的。

测字先生是利用了拆字和组字巧妙地解释了字的含义,“有”是由“大”的一部分和“明”的一部分合起来的,由此借用“大”、“明”两字的残缺,来解释明朝的灭亡。

测字戏纨绔

明朝时期,有一位才子看到朝廷腐败很是气愤,也无心取得功名,只是靠作文卖画为生,但是名气也不小。有一天,他去酒店喝完酒,又让小二记账,小二觉得拖欠太多,就让他结清,这位才子很无奈,就在酒店门口摆起了测字摊位,赚钱来付酒钱。

一会儿,走来一个纨绔子弟,他问:“你这卜金是多少啊?”才子说:“我测字是依字论价的。”纨绔子弟听了想为难一下这个有名的才子,他说:“请测‘也’字。”才子便问:“不知道要问何事?”那人回答:“我这次参加科举考试,我想知道我能否考中?”这位才子想了想说:“照你写的来看,是没什么希望了,下场再试吧。”这位公子听了正要发火,才子便说:“你测的‘也’加个‘水’就变成池了,现在池中无水,蛟龙不出啊;加个‘土’就成了地,地无土,草不生啊;加个人就变成了‘他’,功名是他人的没你的事。至于钱么,把也拆开是七十七,所以你给我七十七钱就行了。”众人们听了赞叹不已。

文中提到的词是在同一个字上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不同的字,如。“也”加上“水”成为“池”,加上“土”变成了“地”。

刘墉测字

在清朝乾隆年间,刘墉需要破“一枝花”的“谋逆造反”大案,他为了侦查情况就乔装成一个测字先生。有一天,“一枝花”的一员干将来找他测字,他对此人有一定了解。这位青年随手写了一个“休”字,要刘墉给他测测生平。刘墉看了,便郑重其事的解释道:“从这个字来看你的凶吉参半。一人倚木,说明你年幼早孤。”青年听了觉得很对,就让刘墉继续解说。刘墉又说:“别怪我直言,‘休’字不成‘体’,恐怕你小时候不成体统,是个浪荡的人。但是‘休’又有‘止’的意思,而‘休’又可以拆为十八成人,意思是说你过了十八岁才立志改过的。”青年听了很难过,但是刘墉告诉他将来还是有后福的。后来,这个青年投降了朝廷,成为朝廷的一员干将。

“休”是个会意字,是一个人靠着树木睡觉,表示休息。“休”的本义是“歇息”,由此引申出“停止,完结”的意思。刘墉就是用了拆字和添笔画的方式巧妙地劝说了青年。

“用”变“甩”救一命

从前有个帮人打官司的人叫做常胜,他机敏过人,打官司经常能够反败为胜。当地有个流氓,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有一天那个流氓路过阿强的家,看见他的妻子非常漂亮,就起了淫心,百般调戏,阿强上前阻止,两个人就打了起来,阿强的妻子看见阿强被打,一时情急就拿起斧子朝流氓砍去,失手将他打死了。官府将阿强夫妻抓起来,并定了阿强妻子的死罪。

阿强找到常胜帮助他们,办案的法吏是阿强的朋友,阿强向法吏求情,可是法吏告诉他判决结果记录在案,官印已盖,不能改变了,而常胜说他有办法,只改动一笔就能够救她。于是常胜挥笔在“用柴刀劈死”上的“用”上加了一笔变成了“甩”。用刀劈人是故意杀人是要偿命的,而甩刀就是失手劈死的不至于判死罪。就这样常胜把故意人杀人罪变为误伤致死的过失罪,救了阿强妻子一命。

汉字的趣味在于随便改变一个字都会使语言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

添几笔退敌兵

汉朝时,匈奴侵犯中原,派人送来一份战书,上边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字,但是汉武帝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当时有个小吏能解此谜,便说出了其中的意思,他说:“天,是我国的意思;心,是中原的意思;米,是圣上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要夺取我大汉江山啊!”然后,他在这几个字上略添了几笔,就把信送回去作为回复。

他在这几个字上添了几笔就把信变成了“未必敢来”,这样一封回信便吓住了匈奴,他们觉得汉朝人才济济,于是就退兵了。小吏就是使用了添笔画改字,充分利用了汉字多变的特点吓跑了匈奴,不费一兵一卒就为朝廷立下了功劳。

这个故事体现了汉字的多变性,稍微改动一下就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意思。

神童戏宰相

唐朝有个叫贾嘉隐的人,自幼就很聪明,别人都称他为神童。唐高宗听了以后,就把这当作是朝廷的荣耀和兴盛的象征,于是就召他进宫。当时他还不满7岁,由家人引着进宫,等候皇上。同时在宫院的还有两位大臣各自靠着一棵槐树,也在等待皇上的召见,他们分别是任太尉的长孙无忌和任司空的李勣。

他们看到神童,想要试试他,于是就将小嘉召换过来,李勣问他:“我靠的是什么树啊?”小嘉隐随口答道:“松树”,李勣说:“这明明是一棵槐树,为什么说是松树呢?”小嘉隐回答说:“你位居三公,靠在树上,不是‘木’配‘公’么,那不就是松么?”长孙无忌看这孩子辩得巧,于是又挑衅他说:“那我这靠的又是什么树?”小嘉隐又回答说是槐树,长孙无忌非常得意觉得这小孩在他面前不敢巧辩了,就大笑,而这时小嘉隐不慌不忙的说:“你靠在树上,那是意‘鬼’配‘木’,那就是‘槐’了。”

“木”配“公”是恭维,“木”配“鬼”是奚落,同样的造字结构却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害怕耳朵

从前有个文书经常混淆结构,写错别字。有一次,他把“陈”字的耳朵旁写在了右边,于是长官就将他打了二十大板。这个文书记住了,以后凡是看到耳朵全写在了左边,所以就把“郑”字又写错了,又被打了二十大板。后来又遇到聂字,他就害怕了,说:“我因为写了两个耳朵就被打了四十大板,现在三个耳朵,这不是要我的命么?”

我国的文字变化很多,耳朵旁在左和在右可以组成不同的字。

袁世凯的年号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推翻共和国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袁世凯的恶行激怒了人们,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但他最终还是把1916年改为“洪宪元年”,从此开始了“洪宪帝制”。

当初讨论年号的时候,意见不统一,而最后主张使用“洪”字,是由于袁世凯迷信图谶之说。他认为成立帝国是“得见天地之心,原本《洪范》,历察谶纬,洪字历历如贯珠,故帝业纪年,洪字先行决定,再拟他字。”从历史上看,很多帝王用“洪”字来做年号,而《洪范》是以原始五行说解释自然和社会的文献,这样袁世凯就可以标榜他恢复帝制是顺应天意。

后来人们为了表示抗议,在出版《申报》时将“宪”字改为“害”字,第二天报纸上出现了“洪害元年”,解了人们一时的愤怒。袁世凯本想用一个吉利的年号,却没想到改了一个字之后,就变成了个倒霉的年号。袁世凯称帝仅仅81天,最后以失败告终。

巴县走狗

古时候四川的巴县有一个县官,专门搜刮民脂民膏,盖了一所既大又豪华的庭院。在这座庭院建成时,鞭炮四起,很多名流来庆贺和恭维。有个秀才写了一副对联:“邑县起敬,口心己文”就把这副对联送给了县官,然后转身就走了。客人们都以为对联的内容是秀才对县官表示尊敬。有位老者揣摩了半天,觉得上联没什么问题,但是把上联中的各字去掉“口心己文”四个部首,然后就变成了“巴县走苟(狗)。”人们听后都暗笑。

其实文中的老者是用了古代文字的拆字法,根据上下联的联系,把上联包含下联的部分去掉,而“苟”与“狗”同音。秀才借用这副对联暗暗地讽刺了这位县官。

拆字酒令

从前,有三个人在一起经常喝酒还以拆字和行酒令作为娱乐活动。有一次,一个人说:“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盅。”接着另外一个人说:“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盅。”听了他们两个的,另外一个也不甘示弱地说:“困字不透风,木字在当中;木字推上去,杏字赢一盅。”这时旁边有一位行人,也插话说:“日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人们大笑,问他:“推作何字?”此人笑笑说:“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盅。”于是端起一盅一饮而尽。

以上这些都表现了汉字字形的变化,这些字的笔画不变,但是位置的变换就引起意义的改变,由此也可以看到汉字的神奇。

庞振坤行酒令

庞振坤年少的时候聪明过人,有一年他去舅父家拜年,他的三位表姐也非常有才气,喜欢吟诗作赋,看到他来了,就和他一起行酒令。他们要求:每人都念一首四句诗,第一句要把单字拆开,第二句要把一字分三字,第三句必须是第二句分开的那三个字,第四句要用第一句前两个字合成的那个字作为结尾。于是大表姐先说:“豆页为头,牛牛牛,不知赶来多少头?”二表姐说:“尸至为屋,森字三木,木木木,不知能盖多少屋?”三表姐不甘示弱:“水为酒,品字三口,口口口,不知该罚谁酒?”庞振坤很镇定地说:“田心为思,姦字三女,女女女,不知何人害相思?”

三位表姐暗暗称赞他对得好。文中都是巧妙地用了文字结构的灵活性,有些字是独立的,但是几个独立的字组合在一起又会变成另外一个字,比如“姦”个女字构成。这也体现了汉字的丰富的变化。

王十朋赶考

王十朋是南宋的政治家,诗人,还是一代名臣。有一次,他上京赶考,路过永嘉府时,没钱投宿客栈,就投宿一座寺庙中。寺庙的方丈很势利,看见王十朋是个穷书生,便想要奚落他,就让他吟诗。王十朋便答应了,方丈说:“那么请以投宿为题,每句要同一偏旁,要能作出诗就可以住宿。”于是王十朋写下了一首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殷勤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近游。”方丈看后虽然佩服,但是还不甘心,又为难他说:“如果你能一笔写出两个字,我就让你寄宿。”王十朋想要教训一下方丈,看见庙堂上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天心”两字,然后就提笔把两个字穿在一起写成了“未必”。方丈只好让王十朋住下。

文中王十朋巧妙地在“天心”上添了一笔变成了“未必”,这是利用了汉字多变的特点,有时候添一笔就可以变为另外一个新的字。

包公巧斩“鱼齐即”

在北宋期间有个叫鲁斋郎的人,是陪伴皇上祭祀宗庙社稷的执事,他深受皇上宠爱。但是他是一个好色之徒,并且仗着皇威到处横行霸道。一日他在闲游时看中了李四的妻子张氏,为了得到张氏他逼死了好几条人命,而死者的亲戚上告到了包公那里。包公是疾恶如仇,公正无私的,查明这个案子后非常想替老百姓声张正义,也决定除此大害。但是由于鲁斋郎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想要判他死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于是包公就想了个办法,上奏皇上说有个“鱼齐即”的人作恶多端,欺男霸女,并且逼死数人该如何判罪?皇上看了以后批了一个字“斩”。包公回去就下令将鲁斋郎斩首示众。

第二天皇上传鲁斋郎进见,包公就把皇上的御批拿出来,皇上看了以后也无话可说,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也没有怪罪包公。实际上,包公在“鱼齐即”上添了几笔变成了鲁斋郎。就这样包公为民除害了。

很多汉字都是由多个偏旁部首组成的,有些偏旁单独成字,包公就是利用这一点巧斩鲁斋郎的。

嘲讽张义

宋朝时期有个人叫张义,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年纪很轻就进入了最高学府当上了斋长,但是他总是让很多同学不满意。有一个学生看不惯他,就拿他的名字作了一首诗和一篇赋。诗和赋都是在讽刺张义。那首诗中写道:“分爻两段,风使十横斜,文上原无分,人前强出头。”每句话都可含有一个“㐅”。赋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长;腹内空虚,乏刘义一点之墨。”意思是“交”字欠“六”是“㐅”, “义”字乏一点也是“㐅”。

张义的这个同学正是在文字上运用了字形的变化技巧,在每句话中都暗含有一个“㐅”,巧妙地讽刺了张义。

解缙戏弄师爷

解缙是明朝时期的大学士,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被人们称为神童。那时候衙门的尤师爷听说了他的才华,想要刁难一下他,就对他说:“人们都说你很聪明,那你给我作首诗吧,但是要求你把我的姓放到诗里,作不好就把你抓进衙门。”说完后等着解缙作诗。解缙听了很是不高兴,就想戏耍一下师爷,于是马上吟了一首:“添心便生忧,患病会长疣,犬儿拐起脚,学人仕而优。”师爷听了赶紧灰溜溜的走了。

解缙的第一句诗中是在“尤”上加了竖心旁变成“忧”,第二句是在“尤”上加上病字头成了“疣”,第三句是说“犬”字后边翘起来就变成了“尤”,第四句式说把“仕”字的单人旁借用来再加上尤就是“优”。句句都含有师爷的姓,并且还巧妙地讽刺了他。

无德县官挂匾

从前有个财主无才无德,花钱买了个县官。为了附庸风雅就在他家门口挂了一块匾写着“文献世家”四个字,显示自己家是读书世家。但是乡里人谁都知道财主的为人,为了捉弄他,当天夜里,有人用纸糊住了“文”“家”两个字,只剩下“献世”。第二天早上在他们家门口站了很多人,都议论纷纷,说:“献世就是丢人现眼的意思,说得真对啊。”财主听了非常生气,把人们都打发走了。

这天晚上又有人来把“文”字上边的点糊上,就变成“又献世”,第二天门口又围了很多人,财主气急败坏,到处叫骂。可是到了晚上又有人把“家”字改为了“冢”,就变为“献世冢”。第二天早上又有人取笑财主说:“财主家是一座丢人现眼的坟墓。”财主听了气得直吐血。几天后,那块匾被取了下来,财主不敢再挂了。

汉字的联系千变万化,稍微改动一下,就能把吉祥美好的意思变为不好的意思。

拾得一横

在小学的一次阅读课上,一位小同学被同学们称为“小马虎”,他在阅读课文时不小心将“荼毒生灵”念成“茶毒生灵”,还没等同学们回过神来,平时就喜欢博览群书的新新就专门发难说:“我们一会还要‘酒扫校园’呢,没有时间听你在这‘茶毒生灵’”。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然后新新示意人们安静并说:“你们不会以为我也读错字才这样笑我吧?其实不是我读错字的,只是我听小虎阅读时,拾得一横,而我没地方安放这一横,所以就把捡到的这一横放到‘洒’里就变成了‘酒’字,这有什么奇怪的?”

这就是汉语变化多端的一面,“荼”比“茶”就多一横,读音和意思却大不一样,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辨认,否则会闹很大的笑话。

借我一点

有一个姓冢的人和一个姓卜的人志同道合,想要结拜为兄弟。一次,哥哥对弟弟说:“我的姓比较奇怪,你看冢好像没有头很难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你把你‘卜’中的那点借给我吧,到时候就成了‘家’这难道不是好事么?”弟弟听了说:“我借给你一点你成家了肯定是好事,而我成全了你我不就成为光棍一条了?”

文中弟弟用了诙谐的语气回答了哥哥,他把自己的姓“卜”中的一点借给哥哥,哥哥的姓就变成了“家”,于是他说哥哥成了家。而他自己的姓只剩下一竖了,所以说自己就剩下光棍了。这个故事体现了汉字的形象性。

卜昌遭讽

咸丰年间,有一个知府叫卜昌。有一天他路过一家学堂,看到两个学童正在读书,便想一展身手,于是就和这两位学童对诗。卜昌说:“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变淡?”一个学童听了说:“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变卦。”另一个学童也不示弱:“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卜昌听了气得满脸通红,径直离去。

这两个学童,利用拆字和组字的特点,把卜昌的名字作为题材,不光对上了诗,还把卜昌嘲讽了一番,让卜昌无地自容,恼羞成怒。

临财毋苟得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是《礼记·曲礼》篇中的名句,大概意思是面临财物不能非法窃取;面临危难不能只想到自己逃避。但是古代在此句上出现过一些笑话。

相传郑板桥在任潍县县令时,一次路过一家私塾,听到孩子们在朗诵“临财母狗得”,郑板桥怕这位塾师误人子弟,就劝他辞职,而塾师为了不让自己失业就向郑板桥求情,于是郑板桥出了一个上联:“曲礼一篇无母狗”让塾师对出下联,而塾师思考了半天没有对出就自动辞职了。而他在辞职以后发奋苦读,终于对出了下联:“春秋三传有公羊”。

还有一位塾师死后见了阎王,他要求阎王把他变成母狗,而阎王很不解就问他原因,这位塾师解释道:“《礼记·曲礼》上说过‘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所以愿意变为母狗。”

阎王听了哭笑不得。

不知羞(修)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据说,当时有一位秀才,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听说欧阳修是个有才的人,就想找机会和欧阳修一比高下。

一天,该秀才准备去找欧阳修比试,于是背起行囊上路了。在路上,他看见一棵枇杷树,就脱口而出:“路旁一枇杷,两朵大丫杈。”这前两句听起来很顺当,但是后面的怎么也憋不出来,说来也巧,此时正好欧阳修路过,听到就直接对出下联:“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秀才一听觉得这个老头挺有才的,就想和他比一比,在秀才的死缠烂打之下欧阳修就答应了。秀才看到河里的鹅就脱口说道:“前面两只鹅,扑通跳下河。”欧阳修随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秀才感觉很不服气。

然后他们上了同一条船,秀才又念道:“你我同乘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随即接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东门抗草王皮

从前有个人叫王皮,他是个卖草的,家住城东门,他通过卖草积累了一部分财富,后来转做生意而发了财,但是富人们还是看不起他,叫他“扛草王皮”。有钱之后王皮建了一处豪宅,为了附庸风雅就找当地一位很有名的书法家为其题写匾额。这位书法家就为他题写了“兰玻”二字,王皮看了心里暗喜,觉得这两个字听起来很高雅,有文人气息,便非常得意。而有一次,一位书生路过一看匾额上的题字就大叫:“这不就是东门扛草的王皮吗?”

其实书生是把“兰玻”二字拆开来看,那就是“东门扛草王皮”。这则故事就是讽刺那些胸无点墨,有点钱就学别人附庸风雅,最后捉弄的是还是自己,名字转了一圈还是回到“扛草王皮”了。

施氏食狮史

《施氏食狮史》是赵元任先生在1930年写的,是他用同一读音但字形不一的汉字组成的一段话。全文共九十二个字,每个字的发音都是“shi”。原文如下:

石室诗士施氏,嗜食狮,誓食十狮。适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有一位姓施的诗人住在石屋子里。他特别喜欢吃狮子,发誓要吃十头狮子。姓施的常常到市集里看狮子。十点钟,刚好十头狮子来到了市集,这时姓施的也来到市集。他看到这十头狮子,就拉箭射死了他们,然后拖回石屋。但石屋很潮,令仆人擦干后再吃。吃时才发现这十头狮子是石头做的。

“扬子”对“狗儿”

宋朝有一位枢密使请他的诗人朋友吃饭,正要动筷子的时候,来了一位客人,拜访枢密使,他们只好放下筷子。客人说他写了一首新诗要请枢密使指教,可是枢密使和他的朋友早已饥肠辘辘。客人说:“我写了一首《甘露寺诗》,第一句是‘下观扬子小’。”枢密使的这位诗人朋友听后说:“你说的是羊,那我对狗,可以接‘卑职狗儿肥’。”客人一听不怎么高兴,于是又说:“我还写了‘猿啼旅思凄’。”诗人朋友继续回应他说:“你说的是吕四妻,那我接‘犬吠王三嫂’。”客人听了非常生气,甩袖子就走了,还自言自语地说:“根本不懂诗,气死我了。”这位枢密使和他的诗人朋友暗暗自喜,赶紧吃饭。

文中诗人朋友用了相似读音的词代替了原有的意思,将诗的意思都改变了,巧妙地气走了客人,使他们能够好好吃顿饭。

王羲之智断敲诈案

王羲之曾在临汾当太守,上任不久时就判了一桩敲诈案。

一天他收到村民唐兴的状书,说当地某财主王陆同意让他用一块空地安葬他的父亲,但要以一“壶”酒来答谢。事后他却要一“湖”酒,这是明显的敲诈。王羲之看后就决定亲自去王陆家,王陆看到王羲之亲自到来受宠若惊。王羲之说:“我很喜欢鹅,听说你养了很多鹅,是否可以用我亲手写的《乐毅论》来换你一只活鹅?”王陆听了非常高兴,就备好笔墨让王羲之写字。然后他提了一只鹅送给王羲之以表谢意,不料王羲之大怒,说:“大胆刁民,我要的是一河鹅,你怎么给我一只鹅?”王陆吓坏了为自己辩护说:“请问大人,鹅从来不以河来计数啊。”于是王羲之反驳他:“那鹅不以河来计数,酒可以以湖来计数吗?”王陆听后自知理亏,只得认错。

彭德怀敬梨

1951年4月底,刚从朝鲜归来的洪学智向周总理汇报工作,他提出要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周总理听了很感兴趣。最后经过商议,一致通过让洪学智担负起后勤的工作。洪学智自知后勤这个工作不好做,就再三推托,但是在彭德怀的要求下还是接受了任命。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因为一次误报让彭德怀对洪学智大发雷霆。但是经过调查后发现,是电报有误,其实粮食早就送到了战场。于是第二天早上,彭德怀见了洪学智拉着他的手对他说:“我已经查明了,粮食这件事我错怪你了,对不起啊。”随后他拿起一个梨,递给洪学智说:“给你一个梨,吃梨,给你赔个梨(礼),向你敬梨(礼)。”“梨”与“礼”谐音,一语双关,彭德怀是在巧妙地表示歉意。

冰心坐以待“币”

著名作家冰心晚年深居简出,但她笔耕不辍。有一天,和冰心一起在美国留学的几位美籍华人学者,到冰心的家里拜访。老朋友见面大家都非常激动,又聊天又合影,有人还送给她一只精美的玻璃牛,冰心笑着说:“你们还给我牵来一头这么漂亮的洋牛,我非常喜欢。”她的朋友们问她最近写什么大作呢,老人笑着说:“能写什么大作?我只是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我在家坐以待‘币’呢。”她的朋友们听了满脸疑惑,非常不解。冰心笑着解释道:“你们误会了,中国有句成语叫‘坐以待毙’,我所说的是坐以待‘币’,这个是人民币的币。我的意思是说我坐在家里写稿等待人家给我寄稿费,坐在这儿等人民币来呢。”

冰心老人利用谐音制造了幽默的效果。客人望着精神矍铄的冰心老友,不禁哈哈大笑。

穷人的妙计

在很久以前,有个姓陈的穷人在荒山上栽了一大片果树林。几年后,树木茂盛,果实累累,有了很好的收成。一个财主看中了这片果树林,想把它据为己有。于是这个财主就跑到县衙告了姓陈穷人,并花银子贿赂了县太爷。于是县太爷传讯这个姓陈的穷人,穷人觉得自己一定会吃亏的,所以心里非常着急。当他走到县衙门口,官差问姓名时他想到一个妙计。官差通报了以后,县太爷开始审案了。县太爷先喊了财主的姓名,然后喊了那个穷人的姓名,喊完以后那个财主就吓得偷偷溜走了。

原来,那个穷人上报自己名字时自称是“陈旧”,当县官喊了“陈旧”,那个财主还以为是“臣舅”,把他们当成了亲戚,所以就吓跑了。姓陈的穷人巧妙地利用谐音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后母哭子

从前有个后母,她生性喜欢嫉妒,为人也非常刻薄,一天他丈夫前妻的儿子死了,按照传统习俗,她也必须前去哭祭。但是这个死去的儿子比他后母年龄还大,而前来帮忙的教书先生、道士、和尚、漆匠、裁缝和木匠等这些人想知道这位后母会怎么样哭。

这位后母非常聪明,知道了这些人的目的。于是,她把鼻子一捏就开始了:“我还没有生,先生(先生)下我的儿呀;我还没有死,倒死(道士)我的儿呀,要说是我的儿,何尝(和尚)是我的儿呀,若说不是我的儿,极像(漆匠)是我的儿呀;只有寻到阴间去,才逢(裁缝)我的儿呀;奉劝世上人,莫像(木匠)我的儿呀!”后母利用谐音把那些人都骂了一遍。那些人听了憋了一肚子气,不敢做声,只能听着她骂了。

我不敢娶

据说,清朝大官李鸿章有个远方亲戚,他从来都不苦读钻研,却想要通过科举考个功名。这年他也来参加考试,可是拿到试卷,就冒虚汗。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写了半天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快到交卷时间了,他非常着急,脑子一转,就想要是把自己和中堂的关系写在试卷上,那些考官绝对不敢不录取他!于是他就在卷尾写下了一行字:“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其中亲戚的“戚”不会写,写成了“妻”字。当主考官看到狗屁不通的卷子时非常生气,正准备扔掉的时候,看到最底下那行歪歪扭扭的字。因为主考官为人正直,看到这些字更加生气,便提笔在下面批道:“因你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所以我不敢娶(取)。”主考官利用谐音把李鸿章的亲戚嘲弄了一番。

三白与三毛

以前苏东坡对他的朋友说,他在乡下的生活很简朴,晚餐只有萝卜、米饭和清汤,但是这样的生活也很好,过得非常悠闲自在,他很喜欢。他的朋友就记住了这些话。

一天他的朋友邀请他来吃饭,说“将以三白待客”。苏东坡很好奇,就如约赴宴了,坐到桌前发现桌上只有一盘白萝卜、一碗白米饭和一碗白开水!他明白是被朋友捉弄了。过了几天,苏东坡就回请他的朋友,说请他朋友吃“三毛”餐。他的朋友来了发现桌上空空的,苏东坡请他就坐,可过了很久还没上菜,他的朋友直喊饿,苏东坡笑着说:“请吃三毛餐吧。”他的朋友就很不解问怎么回事?苏东坡回答说:“三毛餐就是没(毛)米饭、没(毛)萝卜、没(毛)白汤。”苏东坡利用“毛”与“没”谐音,报了一箭之仇。

白吃又何妨

相传,以前某地有卖韭菜、蒜、葱和白菜的四个人,平时四个人相处融洽,关系很好,经常在收摊后聚在一起饮酒。但是卖白菜的人十分小气,从来不请客。

有一天,卖韭菜、蒜、葱的三个人聚在一起捉弄那个买白菜的,想让他破费一次。于是他们又相约去喝酒,吃饭期间,卖韭菜的人提出,每个人吟诗一句,每句要求是本人所卖的东西。卖白菜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就说:“那谁先说?”

买韭菜的人先站起来说:“久(韭)饮他人酒”。

卖蒜的说:“算(蒜)来不应当。”

卖葱的紧接说:“聪(葱)明人自晓。”

轮到卖白菜的人了,他知道其他三人在取笑他,但是他不慌不忙的应对他们,并且夹起一块肉边往嘴里放边说:“白(白菜)吃又何妨?! ”卖白菜的按照要求吟了一句,却又理直气壮地白吃起来。

七两漆

很久以前,有个麻子在河上摆渡,上船过河的人一律收银子,其他不收。他经常刁难别人,并且摆渡费也很高。一天一个漆匠想要整整这个麻子,就准备过河。过河时麻子嫌漆匠给的钱太少,又百般刁难。漆匠说:“那我只有七两漆,凑个尾数吧。”麻子不依不饶说:“那又不是银子,我要的是银子。”漆匠很无奈,就到县衙击鼓告状。县太爷升堂并说:“麻子贪心,我也早有耳闻,有什么尽管说,我给你做主。”漆匠说:“我坐麻子的船过河,麻子嫌我给的钱太少,后来就硬要我的七两漆。”县太爷听了大怒,道:“好大的胃口呀,七两七就快八两了。”麻子吓得一直打颤,并结结巴巴解释道:“那那……那是漆……七两呀。”县太爷怒斥说:“七两七还少吗?来人给我重打四十大板。”老百姓们都拍手叫好。

原来,县太爷把“七两漆”当成了“七两七”。

马皇后送给刘伯温枣桃

晚年时的朱元璋总是对大臣们疑心重重,生怕别人会夺他的江山,并且为巩固自己的江山不惜一切代价。当时国师是刘伯温,一次他带领太子出去游玩,他和太子间的对话,被朱元璋知道了,而朱元璋就觉得刘伯温是在侮辱他,就很生气地大骂。

在朱元璋大骂时马皇后听到了,她知道皇上想对国师下黑手,心里特别难受,也特别气愤。马皇后想救国师,可是想想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就是在皇上面前美言也无济于事啊,那有什么万全之策呢?突然马皇后想到了一条妙计。她让太监给刘伯温送去两盒礼物,一盒枣,一盒桃。当刘伯温收到这两盒礼品时很纳闷,心想马皇后要送礼一定会送一些新奇的食品,怎么在这时候送这两件呢,一定有什么用意,思索之后突然明白这是“早逃”的谐音,于是连夜逃出城,隐居起来,由此免于一死。

纪晓岚茶盐救姻亲

有一年,两淮盐运使司亏空了1000万两白银,当时被人举报上告到了皇帝那里,乾隆皇帝于是准备追查历任两淮盐运使。其中有纪晓岚的儿女亲家卢见曾。此时纪晓岚在京城听到消息,十分着急,也很为难。如果前去报信,被发现的话会连累自家;如果不报信,自己的亲家肯定会倒楣。纪晓岚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他拿了一撮盐、一撮茶叶,装到一个信封里,然后把空信封封好,就赶紧打发仆人连夜送到卢见曾的家里。卢见曾接到信封后立即打开,可是打开一看很惊奇,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用意:“盐案亏空查(茶)封!”卢见曾恐慌不已,赶紧将财产转移,等到调查的时候,他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纪晓岚使用妙计救了自己的亲家。

有机可乘

有一个普通职员要去外地出差,他想要乘飞机,但是又害怕经理不给报销,于是想了个办法,他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看了电报,他以为是生意上的“机”就回电说:“可乘就乘。”职员出差回来报销时,经理不给报销飞机票,说是按照规定不能报。于是这位职员就拿出经理给他的电报,经理看了特别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给他报销了。

文中使用了一语双关,“有机可乘”的“机”本来是“机会”的意思,而这位职员巧妙地借用了这个“机”字为自己报销飞机票提供了机会。他把机会的“机”当成了飞机的“机”,让经理上当了。

狼狗之辩

纪晓岚向来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纪晓岚任户部侍郎时,他的上司户部尚书和御史大人一起来给他拜年。刚踏入纪府,突然有只狗窜了过来,把两人吓了一跳。当时纪晓岚正在书房,听到狗叫声立马出来迎接两位大人。三人寒暄了半天,尚书大人突然指着狗大吼:“是狼?是狗?”纪晓岚一听心里不是滋味,心想:好啊,竟敢侮辱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不知道我的厉害。便笑笑说:“我以前被发配新疆时对狼和狗有一番的研究,区分狼和狗有两种方法,第一看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这时正在郁闷着的御史大人终于明白了,便笑了起来。而纪晓岚接着又说:“第二,狼是吃肉的,狗则不同,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就这样纪晓岚巧妙地挖苦了御史大人和尚书大人。

苏东坡巧吃佛印鱼

苏东坡喜欢美食,也喜欢研究美食。有一次他做好了鱼正准备吃,这个时候他的好友佛印来了,苏东坡便把鱼藏了起来。佛印通过巧妙的方式吃到了鱼,并学到了做鱼的方法。

一天佛印也做了一份鱼,正要吃,苏东坡来了。佛印也想和苏东坡开个玩笑,就把那份鱼放到磬头里。苏东坡一进入大殿就闻到一股鱼香味,并看见大磬里热气腾腾,便开口问道:“大法师,本学士今天想请教你一件事,问完就走。”佛印心想这个苏东坡想照搬我的方法,我可千万别上当。苏东坡又说:“我写书的时候想起一副对联,只记得上联,忘记了下联,那副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想了想这个与鱼没有关系,就回答说:“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大笑:“既然是庆(磬)有余(鱼),那你就快点把鱼端出来。”

有贼形的“赋”

古代有一个不太识字的富商经常外出经商。有一天他带领几个朋友到外地做买卖,当船经过一座寺庙时便停靠了下来,他和他们的朋友一起上岸游寺。富商看到墙壁上写“江心赋”三个字,便急急忙忙转头要离开,来到江边就叫船夫开船。

朋友们实在很不解就跟上来问明原因:“你为什么慌张地跑掉啊?”这位富商很慌张地回答说:“赶紧离开这里,这里有江心贼。”朋友们听了边笑边解释:“那是江心赋,不是江心贼。”富商心里还是很不服,嘴里嘟囔着:“赋就赋吧,还长个贼形!”

华佗再见

华佗是三国时期的神医,他行医无数,救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是在现代却出现了可笑的事。

有个青年由于英语很好,单位就让他给外宾当翻译。在领着外宾参观走访的时候,他翻译得很好。有一次,他陪着外宾来到一家医院,医院的匾额上写着:“华佗再见”。其中一位外宾问“这块匾上写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位青年是说:“再见,华佗。”外宾不禁感觉到奇怪,为什么叫我们华佗呢?但是也没好意思问,只是藏在心里。

其实,在文中提到的是“华佗再见”其中的“见”同“现”,意思是形容这家医院的医术很高明,就如同华佗再世。“见”和“现”在这里是相近的意思。

列阵而逃

清末时期,有一个名叫李奎元的著名山东画师。慈禧要修建颐和园时,听说了这位画师,就传旨召他进宫。想让他画一个屏风,到时候放到仁寿殿。可是李奎元特别恨慈禧,又不能抗旨,只好无奈答应了。

献画那天慈禧请来了文武百官,只见屏风上画着一个胖小孩跪在午门前,手里托着一个大寿桃,而后面排列着各国的军队,飘扬着各国的国旗。大臣们看了都拍马屁说道:“这是仙桃祝寿,万国来朝!”慈禧一开始还很得意,可突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大声骂道:“他好大的胆子,竟敢拿谐音来骂我!”便立马派人去捉拿李奎元,但是李奎元早已逃走。

原来,这是一个暗讽,各国军队列“阵”,托桃意为“脱逃”,总的意思就是讽刺当年慈禧“临阵脱逃”。

“百无一是”和“自无一是”

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不仅是绘画奇才,在诗文字谜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他的好友祝枝山家里有一个花园。春天来了,园中牡丹盛开,祝枝山就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前来赏花。并且相约每个人从不同颜色的花中选一株,然后进行点评,评出牡丹之王。人们议论纷纷,只有唐伯虎赏而不言。大家都知道唐伯虎是赏花高手,就让唐伯虎发表意见。唐伯虎便说:“依我看,百无一是,百无一是啊!”此时人们听了满脸狐疑,非常不解,心想这个唐伯虎口出狂言,牡丹是花中之王,他竟然说没有一株能看得上眼。这时祝枝山说:“是啊,是啊,自无一是,自无一是啊!”

原来在“百无一是”和“自无一是”中都藏着一个“白”字,他们两个都是在夸白牡丹是牡丹之王。

“沁阳”与“泌阳”

1930年冯玉祥和阎锡山结成了反蒋联盟,并且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双方都动用了100多万兵力。为了能更好地联合讨蒋,阎、冯商定在河南北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然后一举歼灭驻河南的蒋军。谁料想,冯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有泌阳一地。但是沁阳在黄河北岸,而泌阳在河南南部桐柏山下,两地相距数百里。结果,由于一撇之差,导致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因而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阎、冯联军处处陷入被动,最后导致联合作战失败。后人戏称这场中原混战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

草菅人命

民国时期,山东陆军的某个将军是个大老粗,不认识太多的字,但是喜欢舞文弄墨。有一次部队要上战场了,他就召集士兵们讲话:“我们军人应该命丧疆场,马革里尸!”还有一次他竟然还把“草菅人命”念成了“草管人命”。后来,有人想要捉弄他,就写了一副对联请他指教。上联是:山管人丁水管才,草管人命;下联是:皮里袍子布里脚,马革里尸。这个将军看了非常高兴,直夸写得好。而其他人却发出戏谑的笑声。

文中将军不识字,总是把形似的字相混淆,比如“草菅人命”的“菅”和“管”字很相似,而“马革裹尸”的“裹”和“里”很相似,由此而引起了一堆的笑话。

房子为什么拆了卖

在土地改革时期,一位高级官员到下面视察工作,他发现有一个村把地主的房子先拆了然后卖掉,再把钱分给百姓们。这位官员很不解,就去向村干部问其原因:“你们为什么不把现成的房子分给大家,而是拆了再卖呢?”村干部告诉他:“这是上面的规定,我们也是按规矩办事啊。”听了村干部的话,他感到更是不解,因为土地改革的政策中好像没有这么一条。于是他想调查这是怎么回事,最后发现是区政府的干部把上级的文件抄错一个字。规定里写的是,对地主的房屋可以折分给群众。就是说房子不能够公平分配,让分了房的人拿出钱来给那些没分上房的人。但是现在区干部多抄了一点就变成了“拆房”。一点之差就让意思相差甚远。

买鸡风波

从前有个王五,是个监生但是识字不多。有一天太守给了差役一张条,让他买鸡两只,兔一只。差役不识字,就拿去给监生看,监生就说:“买两只鸡,免一只。”最后差役买了一只鸡回来拿给太守,太守看了非常生气,问:“我明明写着买两只鸡,一只兔,为什么买了一只回来?”差役说是监生告诉他的。于是太守把监生关进了斋戒库,监生看到斋戒两字就哭起来,别人问他为什么哭泣,他说:“这是我父亲的灵座,不知道是谁建的?我睹物思人了。”太守一气之下就把他革职让他回去苦读诗书。

原来,“斋”字的繁体和“齐”字的繁体很相似,所以监生就把这两个字混淆了,所以看到“斋戒”两个字,还以为是自己父亲的名字了。而前面,他把“兔”字看成了“免”,所以最后闹得自己被革职。

汉字的对话

汉字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在汉字中添一笔,去掉一笔都可能组成新的汉字。以下的汉字对话正是体现了汉字的变化。

“飞”对“乙”说:“亲爱的,你慢慢飞,翅膀丢了你怨谁?”“飞”字去掉翅膀就是“乙”。

“口”对“日”说:“小样儿,你系条腰带我就不认识你了?”在“口”字中间加一横就是“日”字。

“女”对“奴”和“妃”说:“看到两位姐姐,我才知道嫁错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形象的表达了“兵”和“丘”的关系。

“木”对“术”说:“你以为脸上长颗痣,就是美人了?”

“尺”对“尽”说:“结果查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这些对话中的字都是用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字形的变化,也体现了汉字的多变性。

送礼越重越好

据说,以前有个叫庞振坤的才子,他所在的村有位财主横行霸道,贪婪小气。有一次财主老婆生了第八胎,还请客庆贺并且要求佃户送礼越重越好,否则就不让种地。佃户们听了很着急,因为按当地的规矩只有第一胎需要请客祝贺,其他就可以免了。于是佃户们去找庞振坤让他出个主意。请客的日子到了,庞振坤就带着佃户们去了。他们每人都背着一筐石头。财主看到十分生气,准备发怒。庞振坤笑笑说:“你不是说礼越重越好么?”说完他们就去吃饭了。财主气得脸发绿。

汉字中一词多义的词很多,比如文中的“礼越重越好”的“重”是指“贵重”,而庞振坤把它解释为“重量”巧妙地回击了财主。

明天是哪天

古时候,有几个考生一起进京赶考,在途中住进一家客栈。入住当天门口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几个字。几个人看了很高兴,就在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多点了几个菜。吃完以后,店老板还是照样来收钱,这几个考生就问:“你那明明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么?怎么又要?”店老板狡辩说:“我只说明天,又没说从哪天开始算。”

这几个考生很生气,就想办法要惩罚他!所以在再一次吃饭的时候,店老板来收钱,这几个考生就对他说:“明天再给。”连续几天都这样说。店老板终于忍不住生气了,而这几位考生却对他说:“我们说的只是明天,又没说从哪天开始算。”老板哑口无言了。

这个故事的趣味在于有些词语指代不明,就会造成误解,比如“明天”一词就不能表明确切的日期。

狐女戏书生

蒲松林曾经写过一个故事。一天晚上,有个书生正在勤奋苦读,来了两位美女。书生知道她们是狐精,就让她们离开,但是这两位美女要求对对联,说是能对上就离去。她们说:“戊戍同体,腹中只欠一点。”该书生想了半天,不能够对上。两位美女笑笑说:“既然你对不上,那我们帮你吧。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说完就离去了。

在文中,戊戍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戍”比“戊”多了一点,这里也可以把这点理解为“变通”。而“己巳”也是结构基本一样,足下是对书生的尊称,在这里的双挑是一语双关,是说书生为何不选择我们两位美女呢?以上都使用了一语双关。

“富贵无顶”和“寸土不让”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挂着一副对联是:“与国咸林安冨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的气势磅礴,堪称一绝。但是,我们可以看见这副对联的“富”字上边少了一个点。孔家人希望他们家庭的富贵永无止境,所以“富”字顶上无点,意为“富贵无顶”。

在抗战时期,张作霖被邀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他正与几个朋友交谈,一起前来参加宴会的一个日本人请张作霖写一幅字画。张作霖就大笔一挥,写了个“虎”字,落款“张某某手黑”。人们看了都面面相觑,不明其意。他的秘书就悄悄提醒他:“您把‘手墨’写成了‘手黑’了。”而张作霖则大声喝道:“我不知道‘墨’字下边有个‘土’字啊?可是,这是写给日本人的,给日本人就不能带‘土’字,这叫‘寸土不让’。”

这是汉字的一种变法,故意改变字形,从而表达新的意思。

枇杷不是琵琶

明朝有个文人收到了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和一封信。信上说:“送上一盒琵琶,请笑纳。”当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枇杷。于是他就给他好友回了一封信,信中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这位友人看了非常惭愧,就写了一首诗自讽:“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使用时不能拿一个同音字代替。在汉语中同一个音会有很多的字,一般,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枇杷”,它是属于果类,果从“木”来,就使用木字旁了。

武则天谈文论字

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很有才学,对文字也颇有研究。有一次,她和臣子们共宴,并谈论文字,气氛非常活跃。她忽然对群臣说:“我发现,射字是由身和寸组成,你们说一个人的身高只有一寸这不是矮么?而‘矮’由矢和委组成,委原是发放的意思,把矢发放出去这不是射么?所以我觉得矮和射的意思应该互换一下。你们说我说的对吗?”群臣们听了,无不拍手叫好,都夸女皇聪明过人。

其实,“射”字在金文中是由弓、矢、手三部分组成的会意字,意即箭搭弓上,用手发射,所以就是射。“矮”字右边是委旁,甲骨文的形体是一个跪在地上的奴隶手拿一个干枯蜷曲的禾,禾稻枯萎蜷缩,比生长挺拔之时显得矮小,矢加委,表示枯萎的禾只有一箭之长了,故本义为矮小。

两手准备

1858年,太平天国的前军主将陈玉成听从洪秀全的命令,攻打六合。当时驻守六合的是江苏知府温绍元,他写下了“城在臣在,城亡臣亡”的豪言壮语,并呈报给咸丰皇帝。以表现了自己誓死坚守城池,效忠国家的决心。但是在同时,他却在六合挖掘暗道,准备逃跑。其实这位“忠臣”写的“城亡臣亡”是具有两层含义的,亡可以是“死亡”的意思,也可以是“逃亡”的意思,这就是做好了两手准备。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位有胆识有谋略的将军叫蔡锷,袁世凯在称帝之前将蔡锷软禁。但是蔡锷为了谋反大计假装拥护袁世凯,受到袁世凯的信任后,就给他的部下发电报:“帝制已成,做好准备。”而这个准备可以是准备拥戴袁世凯,也可以是准备策反。这也是两手准备。

“万”字怎么写?

以前有一个财主,是个大老粗,不识字。有一次,他雇用一个塾师教导他的儿子。塾师教他儿子先学习描红,写一横就教他“一”,写两横教他“二”,写三横教他“三”,学完这三个字,他儿子就高兴地叫着“学会了!”,就去找他的父亲报喜。财主听了很高兴就把塾师先生给辞退了。后来,财主打算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做客,就让他儿子写请帖,但是过了很长时间这个请帖还是没写好,财主就去催他儿子,没想到他儿子说:“这个人姓什么不好,偏偏姓万,我一早上到现在才写了五百画。”

财主的儿子学习没有耐心,以为写几画就表示几,但是事实上汉字极其丰富,每一个字都有各自的写法。我们现在使用的“万”字是简体字,繁体字是“万”,在甲骨文里像是一只蝎子,它的繁殖能力惊人,所以就把这种动物的形象代表了“万”。

凡鸟不是一般鸟

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嵇康有个好朋友叫做吕安。有一次,吕安来看望嵇康,恰好遇到嵇康出门在外,四五天之后才能回来。所以吕安准备立即回家,而嵇康的弟弟前去挽留,可是吕安坚持要走。走之前,在嵇康的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嵇康回来看到这个“凤”字很高兴,觉得朋友在夸奖他是“鸟中之王”。后来,他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另外一个朋友,而这位朋友告诉嵇康:“这是在讽刺你是一只凡鸟,凤,从鸟,凡声。这意思是不屑与你交谈。”嵇康听完,才恍然大悟。

“凤”字的繁体字是“凤”,是“凡”字加上“鸟”字组成的,所以“凤”是一般的鸟。

纪晓岚妙解“老头子”

乾隆皇帝编汇《四库全书》时,任命纪晓岚为总编修。一天,天气特别热,纪晓岚和几位学士在修书馆抄书。纪晓岚身体较胖怕热,于是脱去了上衣。不巧,乾隆来了,纪晓岚猝不及防,就钻到桌子底下去了。谁知这一切都被乾隆看见了,但他佯作不知,有意地走到纪晓岚书桌旁边坐下来。纪晓岚躲在桌子下非常闷热,想出来又不知乾隆走了没有。于是他小声问:“老头子走了吗?”乾隆了:“朕在此。”

纪晓岚听了连忙钻出来跪在皇帝面前请罪。皇帝问道:“纪晓岚,你为什么叫我‘老头子’? ”纪晓岚忙解释道:“‘老头子’不是我一个人臆造的,而是众所公认: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是一国之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连在一起,不就成‘老头子’了吗?”乾隆一听,不错,于是恕他无罪。纪晓岚巧用汉字的多重意思为自己开脱。

汉字中的三胞胎

我国汉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个一样的字叠加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汉字。比如:三人为“众”表示人很多;三水为“淼”表示水很大;三火为“焱”表示火很大,三石为“磊”表示石头多;三个直为“矗”表示直立、高耸;三木为“森”表示树木多;三金为“鑫”表示财富兴旺。

这种现象也可以看做是文字中的三胞胎,三个相同的字组在一起组成的新字的意思也是由原来的意思而来的。

溥仪缘何自称“青巾”?

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在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在天津有个习俗,穷困潦倒的文人沿街乞书春联,向商铺换一些糊口之资,溥仪便混入其中。溥仪这样做不是缺乏银两,只因想到自己也潦倒无依,倍增感慨,便乔装成落魄文人,随着他们一起出去。一连走了写了十几家,不管人家待以白眼还是青眼,一概落款“青巾”。有的店家不厚道,付了钱之后,就将墨迹未干的对联撕碎扔掉。但是溥仪不露声色。即便在那年代,末代皇帝的“御笔”也是很值钱的。第二天,溥仪派人回收落款为“青巾”的春联,每副百元。结果只有四副保存完整。

据此,人们才知“青巾”原来是“清帝”的简写,“青”取于“清”, “巾”取于“帝”。

郭沫若妙解“风月无边”

以前,有几个外来学者到中国访问。有一天,他们在登泰山时发现路旁的石壁上刻着“虫二”,这些外国人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就询问陪同的中国学者。这些古怪的字难倒了中国学者,他们准备回去查询答案。但是他们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找到答案。后来此事被传到北京,就有人拿这两个字去请教郭沫若。郭老先生看后沉思了一会,就在“虫二”上添了几笔就变成了“风月”二字。然后郭老就解释说:“这两个字的意思是‘风月无边’形容风光无限好。”后来有个书法家把“虫二”当成上联,他写了个下联“年华”上都加了个国字框,意思是“有限年华”。

郭沫若很巧妙的在“虫二”上加了几笔,使得原来不通的词变成了“风月无边”的美好风景,巧妙地对此做出了解释。

一个别字丢状元

北宋仁宗年间,四川成都府有一个叫赵旭的书生,自幼博学多识。这年京城科举,赵旭也上京赶考。考完,赵旭觉得考得非常满意,得中很有希望。

有一天,仁宗皇帝早朝上殿询问考试的事。试官就将前三名的文卷呈给皇上。他看了第一卷对试官说:“此卷作得极好,可惜中间有一字差错。” 试官便问皇上哪个字写错了?仁宗笑着说:“这是一个‘唯’字,原来‘口’旁为何写成‘厶’旁。”试官解释说:“此字皆可通用。”仁宗便要召他进见。赵旭到了,仁宗问他:“卷里有错,‘唯’字,原来‘口’旁为何写成‘厶’旁?”赵旭回奏:“此字皆可通用。” 仁宗闻听后,很不高兴,就在御案上写下八个字递给赵旭说:“卿家看看,单翠、去言、吴矣、吕台,卿言通用,那么写与朕来!”赵旭看了半晌无话可说。仁宗说:“卿可暂退读书。”一顶即将到手的状元桂冠就此落地。

买伞与买命

汉字有一万七千多个,不但字多,意思也很丰富。每个读书人,都做不到将全部汉字会读、会写和会用。将字读错、写错和用错,是很常见的。

古时候,有一个人出门在外,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到一个地方避雨,遇到一个同乡人,于是写了一个字条让他带给他自己家人。本来要写的内容是:“天上下大雨,有伞拿伞来,无伞赶紧拿钱来买伞”,但写时出现了两个错别字,写成:“天上下大两,有命拿命来,无命赶紧拿钱来买命”。家里人看到这个字条后,特别着急,拿了钱赶紧前去救人。

“待贾”不是“待嫁”

古代有个叫高及的人喜欢讲笑话。有一次,某富商正在庆贺生日,家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台上道士们念完经,高及就迫不及待地登台,开始了他的演讲。他自称晓通三教。底下就有人问他:“既然你晓通三教,那你解释一下释迦牟尼是什么人啊?”他回答说:“女人。”别人很不解就问:“为什么是女人呢?”他解释说:“《金刚经》里说释迦如来‘敷座而坐’,他要不是女人,为什么是‘夫坐’后‘儿坐’呢?”又有人问:“那太上老君呢?”他答道:“也是女人,《道德经》里讲,‘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要不是女人,他怎么能怕怀孕呢?”话刚说完就又有人问:“那孔老夫子呢?”他继续答道:“也是女人,《论语》里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他要不是女人,为什么待嫁呢?”

人们听了哄堂大笑。

他利用了音同而意不同的字编造了这些笑话,其实,“待贾”不是“待嫁”。

“八字胡”和“国字脸”

汉字的字形具有特定的修辞效果,借用字形可以描述事物。南京艺术家刘汝礼曾经看到一件书法作品“矗立”时说:“这两个字组织得像是摩天大楼,使人想到施工中的金陵饭店。”汉字的字形具有形象感,所以人们经常会把汉字当做一个图形来使用。比如说“八字胡”和“国字脸”,其中“八”字是代表了胡子的形状,“国”字是形容脸庞的形状。这样能够更直观地体现词所表达的样子,可以让人们感受文字带来的形象感和美感。这种字形形体的借用是一种生动的手段,能够诱发读者的审美情趣,也能产生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