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场决胜者: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2)
- 张炜晨
- 1833字
- 2020-06-25 00:04:21
强攻
奥列格喊道:“全体注意,炮火准备开始了,等指挥员口令冲锋。”
在应对坚固目标时,红军会以连为基础,组织若干个强击群实施强攻,除了包含全部班级步兵战术单位之外,还另配备有1至2个重机枪班、1至2个背囊式喷火器班、1至2个炮兵排、1个自行火炮排,有时还会增加1个坦克排。以上诸兵种须协同作战,尤其是火炮、坦克同步兵的配合更为关键,射击范围、时机必须拿捏十分精确,否则就很容易误伤友军。
跟着我们班的喷火枪兵看上去像来自远东的鞑靼人。他隐蔽在我身边,朝我微微点头问好。我的任务就是在他开火之前为他扫清堵在房门口的敌人,并确保没有敌人从侧翼或后方向他开枪。
他刚要准备做自我介绍:“我叫……”
我赶紧伸出右手同他握手说:“同志,你是跟着我们班的第4个喷火枪兵了。我会不惜性命保护你的。不过别离我太近了。”
一想到万一他不小心误操作,身边的人就有可能成为喷火器下的烧鹅,我就浑身不舒服。
他笑着说:“放心吧中士,我会很谨慎的。”
就在说话间,一个通讯员喊道:“同志们,抓稳,马上开始了。”
话音未落,整个大地开始颤抖起来,一切都在摇晃,头顶的天花板上簌簌地落下大把的尘土。我们用手捂住双耳,张开嘴。幸运的是,我不用像4年前那样蜷缩着身子贴在战壕地面上,因为这些恐怖的炮弹是飞向对面的敌人。
这是我们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场利器——“喀秋莎”火箭炮
第一轮火炮压制射击猛烈而短促。按照惯例,首先出场的是美丽的“喀秋莎”。这种自行火箭炮虽然精度不高,但威力惊人,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炸弹倾泻到敌方阵地,是发动进攻前必备的武器。“喀秋莎”的使用范围之广,装备数量之多,已经成为红军的标志性武器。
紧接着开来了一个庞然大物——被德国人称之为“斯大林之锤”的B-4榴弹炮。这种似乎装载在拖拉机底盘上的怪物拥有203毫米口径炮管,配备有混凝土穿透弹,是坚固工事的杀手。尽管它需要15个人伺候,但它就像攻城锤一样,一炮就能将建筑物的坚固外表炸开一个大洞,为后续进攻的步兵们打开一条通路。我曾亲眼看见,在“喀秋莎”和“斯大林之锤”的联合打击下,一幢6层公寓楼轰然坍塌,掩埋了死不悔改的纳粹分子们。我们俄国人的武器就是这么强大!
前戏还没完。配发给我们连的3辆T-34坦克隆隆地从后面冲上来。它们停留在离图书馆50米开外,对火力点目标定点炮击。子弹奈何不了坦克厚厚的装甲,“铁拳”这种反坦克火箭弹射程又够不着,一时间T-34坦克力克群敌,压得对面的德国士兵纷纷躲在沙包下面抬不起头。
忽然从路障后蹿出一名身着党卫军服装的德军士兵。他手持一枚反坦克手榴弹,向离他最近的一辆坦克跑去。真不知道这个家伙是怎么躲过刚才的炮火覆盖的。他刚好处于T-34的盲点下,坦克上的机枪手没有发现迫在眉睫的危险。
奥列格大喝一声,命令全排的轻重机枪一起向这名党卫军士兵开火,赶在他投出手榴弹之前,把他放倒在街道上。这个受伤的人失去了准头和力量,掷出的手榴弹在坦克前方爆炸,没对坦克造成伤害。T-34车组终于发现了他,调转方向朝他开去。他受了伤,却还没有毙命,挣扎着试图离开坦克前进的路线。当然,他未能逃脱命丧履带之下的命运,被轰然驶过的钢铁巨兽无情碾压。
“居然是个法国人。”奥列格疑惑地说:“‘查理曼’师不是已经被击垮了么?”
党卫军第33“查里曼”武装掷弹兵师全部由法国志愿兵组成。真不知道苏联哪里招惹他们了,这些人为德国人作战比为他们自己的祖国人民还积极。法国志愿兵的军装同德国党卫军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右臂上镶有红、白、蓝三色的法国国旗。这名掷弹兵估计是“查里曼”师被打散后又独自加入了其他德军部队。
我承认他是条汉子,如果法国人都用这个劲头去抵挡古德里安的装甲师,5年前西欧就不会那么快沦陷吧。可是硬汉也抵不过钢铁,刚才的血腥一幕也使见惯了残肢破体的我们微微发抖。
不待片刻,“斯大林之锤”已将图书馆东南角墙壁叩开一条长5米左右的裂口。连政委米哈伊尔上尉随即吹响进攻的口哨,高举手枪第一个冲上前去,1排战友也纷纷跃出地下室,跟着政委向缺口方向冲。同时后方所有轻重火力一起向图书馆各个窗户和门洞倾泻,馆内守军的反击有所减弱。
就在坦克掩护1排冲锋的同时,2排也紧随其后加入战斗。子弹飕飕地在我耳边划过,致命的弹片、木楔子、碎石在空中乱舞。我让喷火枪兵跟在身后,拼尽全力在街道上以不规则路线奔跑。就在我跨进图书馆内的同时,背后又传来一声尖锐的爆炸。我回头张望,原来一颗子弹击中了这位喷火枪兵的背囊。这个可怜的人霎时间就化作一团火球,痛苦地没命疯跑,直到被地上的尸体绊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