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问题1 你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吗?

 

在一档大型亲子类综艺节目中,一对父子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阳阳是个6岁的小男孩,他勇敢、正直、友爱,对节目里比自己小的孩子都照顾得很周到。随行工作人员对小朋友们进行单独采访的环节中,他被全票通过选为“大家最喜欢的小伙伴”。看到这里,各位家长是不是会羡慕地表示:真是“别人家的孩子”!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可能要让人沉默了。

不得不说主持人是深谙儿童心理和善于观察细节的高手,他在“睡前采访”环节中,问阳阳:“宝贝,你爱爸爸吗?”

阳阳不假思索地说:“爱!”

主持人又问:“那爸爸爱你吗?”

阳阳低下头,搓着小手不说话。

主持人温柔地重复了一遍:“宝贝,你觉得爸爸爱你吗?”

阳阳终于说:“有时候爱吧,有时候……不爱。”

在另一个房间通过摄像头观察到这一幕的爸爸忍不住红了眼眶,其他的家长纷纷说:“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敏感。”

主持人为什么会这么问呢?通过节目里几组家庭的表现就知道了。其他几位爸爸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都会不时地拥抱、亲吻孩子,并热情洋溢地表达“爸爸爱你,宝贝”“你是上天送给爸爸最好的礼物”。孩子们也会回应“爸爸,我也爱您”“老爸,和您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时光”。爸爸和阳阳在一起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则是“你要做个好哥哥”。阳阳表现得沉默又懂事,点点头,努力表现得像个小男子汉。其他的小朋友会跑过来抱着他说:“阳阳哥哥,我喜欢你!”“阳阳哥哥,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好吗?”阳阳这时通常表现得“平静”又有点害羞。

 

阳阳的懂事,似乎有点超出了他的年龄,让人忍不住有点心疼。可能家长们的反应会跟阳阳爸爸一样:“这个傻孩子,怎么会认为爸爸不爱你呢?”

没错,很多家长会说:“哪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我们这么辛苦工作,提供给他好的生活,花时间陪他、教育他,我心里当然爱他。”是的,但是我们心里的爱,为什么不表达出来呢?家长凭什么会认为孩子能够从毫不亲密的亲子相处模式中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意?

很多家长会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他们习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而不善于用肢体接触或言语来表达。孩子也需要“感性教育”,因为人是偏感性的动物,即使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这个明白也只会停留在理性的层面。如果父母能够用更感性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孩子就能够在情感层面上感受到父母的爱,获得更多安全感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呢?

1.微笑的表情

在韩国著名的“视崖实验”中,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和妈妈被分隔在“视觉悬崖”的两边(其实“悬崖”上有透明玻璃地面,可供宝宝安全通过)。当妈妈面无表情的时候,宝宝因为对“悬崖”的恐惧,犹豫了一下便转头返回;而当妈妈露出灿烂的微笑时,即使“悬崖”中间又加了“火海”的投影,宝宝也会毫不犹豫地笑着爬过来。可见父母的微笑能给孩子内心带来巨大的正能量!注意,父母要多给孩子看自己微笑的正脸,而不是给孩子看侧脸或半侧脸。

2.亲昵的身体接触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经大量实验证明,孩子和动物一样有“另类饥渴”的问题,在婴幼儿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即使长大了,孩子也喜欢靠着大人或者拉着大人的衣服,这就是“皮肤饥渴”的表现。如果这种饥渴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变得性情孤僻、抑郁。消除这种饥渴最好的食物就是父母的亲吻、抚摸和拥抱。

3.温柔的情绪

有的父母在盛怒之后后悔,于是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爸爸妈妈这么爱你,就是天上的星星也想摘给你,你以后就乖一点好不好?”嘴里说着“爱”,可明明怒气未消。家长要注意,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情绪,他怎么有能力分辨爸爸妈妈是在生气还是在表达爱?

4.充满爱的语言

在这方面,孩子其实是父母的老师。孩子天生愿意表达爱,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快乐、内心充盈。父母要放下成人的羞怯心理,大胆地告诉孩子“宝贝,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