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由于每个学生先前经验的独特性及学习情感的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因此,要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

2.体验德育论

学习理论证实,20%来自听,50%来自眼见,80%来自亲身参与。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就会记住,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真正掌握并内化。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生活,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实施“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就是坚持体验的观点,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的同时也得到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3.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实施“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单向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在亲自感知、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4.生活德育论

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生活,德育理论也是源于生活。生活德育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结;强调教育活动既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我人格的完善;强调教、学、做三合一。实施“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就是要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中心,以挖掘生活中教育素材为教材内容,使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5.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依据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实施“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就是引导学生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现实意义

“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的实践探索,是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具备与一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及道德信念等,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内在发展。同时,“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的组织实施,是锤炼班主任教育基本功,提升班主任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主题教育课的育人功能

“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是在新形势下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及学生道德学习特点,对传统主题班会加以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学生而言,它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的内心情感体验,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则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它能改变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能彻底改变“黑板上讲道德”“书本上学道德”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与“做中学”“做中悟”等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教育息息相通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

2.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体验式学习”主题教育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内容上,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的、鲜活的事例,这些东西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改变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积极参与活动和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在获得有趣、丰富、有深度的切身体验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构建社会与时代所希望他们拥有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集体意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

3.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技能

主题教育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其设计和教学过程既要体现课程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德育的特殊要求;既要完成课程设计要求,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既要体现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又要体现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主题教育课的这些特殊要求,不仅对班主任专业技能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很多班主任对究竟应如何策划与实施主题教育课深感困惑。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提高班主任对主题教育课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提高班主任对主题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提高班主任对主题教育课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从而提高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专业技能。

4.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主题教育课应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作用。从理论上讲,作为教师,班主任比学生更能全面把握主题教育课的主题内涵、行为标志,体验主题的思想情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班主任在准备过程中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智力进行先行探索,而在主题教育课实施过程中,又从学生那里获得新的启示,因而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从学生角度来讲,通过与教师、与同龄人的交往,学生一方面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道德体验、学习和生活经验传递给他人,另一方面则接受他人的思想情感、道德体验、学习和生活经验,并通过主体的自我构建,使自己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道德体验、学习和生活经验更趋完善。因此,主题教育课就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