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与全国其他地方有若干差别。以下笔者选几个地区来做比较:江西、四川、福建、河南、湖南。

吕某某是闽西客家人,他父亲在49岁时就向家人宣布退休。从此不再参加家里的主要农业劳动,最多只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在吕父看来,自己生养了子女,子女都已经成人,自己也该享福了。虽然吕父宣布退休的做法未必就是闽西客家农村的常规,但至少可以说明,在闽西的客家地区,老年人可以心安理得地退休。而在京山农村,农民只要能动,就得劳动,否则舆论就会说他们不懂得怜惜子女,自己也觉得愧疚。由于可以心安理得地退休,闽西老年人在老年生活安排上就有很大自主权和发言权,在代际关系中处于相对较好的位置,他们也不必走自杀这一条路。

闽西农村老年人自杀少,还与他们对自杀的恐惧有关。吕某某说,闽西客家农村认为,自杀的人在死后会变成厉鬼,厉鬼一副恐怖的面孔,整天想着报复仇人。死后做厉鬼远不如做家神好。同时,张牙舞爪的厉鬼具有惩罚相关他人的能力,从而引起人们的恐惧。这种关于含怨含恨自杀者的死后想象,不仅给自杀者设置了障碍,而且为可能自杀者提供了以自杀变成厉鬼来复仇的想象,并因此使他人在做事情时不至于太绝。

与闽西相似,江西吉安农村,老年人关心的一件事情是死后能否进入祠堂。江西宗族型村庄里,老年人死后要在祠堂办丧事,若不能在祠堂办丧事,不能算是善终,而死在村外的人是不能到祠堂办丧事的。罗某某是江西吉安人,据他讲,江西某医院院长是他的家乡人,院长的母亲90多岁,住在南昌,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就坚决要求回到家乡等死,得以在祠堂办丧事,并死后进入家神榜。江西老年人很少会去主动谈论死亡,除非实在无奈(比如病痛),否则不会贸然尝试自杀。而在京山农村,老年人认为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死亡持一种唯物的、无所谓的态度。

在北方农村,比如河南、山东、陕西农村,老年人自杀会造成极其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其子女的名声一定会被搞臭。正是这样一种结构性力量,可以防止老年人自杀,老年人即使真的想要自杀,他也不得不顾忌会给子女留下什么样的坏影响。同时,一旦子女不孝,老年人又可能通过自杀来报复子女。有的老年人担心达不到报复的效果,而会将自杀搞得十分惨烈,唯恐人们不知道他是因为子女不孝而自杀的。

杨华调查的湘南农村,老年人自杀的情况与北方农村具有相同的轰轰烈烈的效果。只是湘南老年人自杀率要远高于北方农村。

四川是一个老年人自杀率很低的地区,笔者在四川绵竹5个村调查,很少听到关于老年人自杀的报道。王某是四川人,她说,四川老年人都很怕死,对死亡十分恐惧,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们赖活着也要活着。

还有一些地区,比如郭于华所调查过的河北农村,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孝活不下去而自杀的情况,似乎比较普遍。自杀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带着对子女的强烈怨恨情绪,因为他对子女具有很强的期待。他选择自杀,抱着“我死也不能让你们好活”的心理,他要报复一下子女,他可能把自杀作为一种抗争方式,诉诸村庄的舆论,甚至法律,搞臭子女名声。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带着无奈和失望而自杀,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