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都雅韵:京名园楹联匾额赏析
- 王立军 白如
- 2171字
- 2021-03-31 00:26:42
第三节 笔墨点画相益彰
汉字是组成楹联匾额内容的基础元素。楹联匾额的艺术特点需要经由汉字来表达展示。汉字的形体与楹联匾额紧密相关,许多名胜古迹的楹联匾额就是出自书法名家之手,本身就是珍贵的书法作品。汉字的读音则与楹联的韵律问题关系密切,不少长联、妙联更是别出心裁地运用多音字来组构,增强了楹联内容趣味性以及与游客的互动性。汉字的意义则是构成楹联匾额的核心部分,字词的组构能够传达出或气势恢宏、或婉约清丽的意蕴,与建筑风格和历史传统相互映照,相得益彰。
•楹联与汉字之美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特点和魅力就在于有许多可以拆分和说解的空间。有一些对联高手便将汉字形体的这一特点熔铸到对联的创作之中。不仅要求做到上下联之间的对仗,每一联内部还前后呼应。利用汉字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汉字的字义,巧妙相对,令人称叹。
故事一:
明朝时期朝廷与朝鲜十分友好,两国时常派使臣互相访问。有一次,明朝皇帝派翰林唐皋出使朝鲜。朝鲜国王特别喜好中国文学,对汉字也挺有研究。他看唐皋是个有学问的使臣,就出了个对子,请唐皋来对下联。其上联是: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琴瑟琵琶”是几种乐器。每字上头都有两个“王”字,加到一块就是八个“王”,这八个“王”又都在字的上头,所以说是“一般头面”。
这可难不倒唐皋,他听了上联,在手中反复比划了几下,随即对出个下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魑魅魍魉”是指形形色色的鬼怪坏人。这四个字左边都是“鬼”字,所以共有四个“鬼”字,这就是“四小鬼”。“鬼”里边的字又全不一样,这就是“各自肚肠”。唐皋的下联对得又工整又巧妙,朝鲜国王打心眼儿里佩服,对唐皋招待得特别热情。
故事二:
汉字当中有一些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有差异。有些文人便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将同一个字组成一联,利用其读音的交叉变换来表达语义。乍一看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细细品来别有一番趣味。
徐渭是明朝时期著名的风流才子,作得一手好联。有一年绍兴乡下建了一座露天戏台,请来徐渭给作个对联。没过多少工夫,两行大字就贴在了戏台两旁。百姓们团团围在周围,议论纷纷。原来这副对联着实有点奇怪:
盛盛盛盛盛盛盛
行行行行行行行
大家都不懂这位徐大才子又在葫芦里卖着什么药。这时徐渭才缓缓地说道:“乡亲们,这‘盛’字和‘行’字都有两种读法,‘盛’可读‘成’,也可读‘胜’。‘行’可读‘形’,也可读‘杭’。诸位把上联一三五六字读成‘成’,二四七字读成‘胜’。下联一三五六字读成‘形’,二四七字读成‘杭’,大家多读几遍试试看。”百姓们听罢纷纷带着江浙口音开始读。只听上联读成“成胜成胜成成胜”,像锣鼓震天之声;下联读成“形杭形杭形形杭”,像人声鼎沸之声。上下联合起来读,台上台下的热闹情景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出来。徐渭用这种汉字独有的多音读法模拟锣鼓声和喧闹声,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动,被当地人世代传为佳话。
•匾额与汉字之妙
故事一:
相传某进士的后裔想求郑板桥书写“进士门第”四字,制成牌匾,光耀门堂。板桥先生欣然允诺,但在写“士”字时,故意少写了下面那一横,变“士”为“十”。进士后裔收到题字后十分懊恼,心里怪罪郑板桥粗心大意、文识不高。但随便添上一横的话笔势又不协调。无奈之下再次登门,求郑板桥再给添上一横。板桥先生郑重其事地说:“我写字常常爱缺一横,邻村有户人家破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我写的,那里既缺了‘一’还少了‘十’。最近我身体不适,无暇动笔。你若想要那一横,到他家那副对子上去套印将就一下吧。”那人没有办法,只能跑到邻村去找。果然看到有副对联字迹和郑板桥相似,只不过联语的内容让人捉摸不透: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联是“南北”。进士后裔也无心多询问,便拿出自己的“进十门第”与之比照。“二”字和“三”字都有不少横,从中套上一个,“士”字便全了。但这家户主也是执拗,坚决不同意进士的要求。并说:“这副对联是郑板桥大人送的,笔墨值千金。你缺‘一’我缺‘一’,哪能随便要这‘一’。必须经由郑大人同意才行。”这位进士后裔十分懊恼,又折回去再次找上郑板桥。板桥先生笑道:“那户贫寒人家,只有二三四五,就是缺‘一’(衣)啊。六七八九,便是少‘十’(食)哪!”进士后裔恍然领悟其意,忙给贫寒人家送去柴米衣服,这样“进士门第”的“士”字便不缺横了。
故事二:
这个故事仍然与郑板桥有关。郑板桥为人疏放不羁、不惮权贵,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佳话。传说乾隆年间江苏兴化县有个土财主,依靠与衙门有些裙带关系,就仗势欺人、发了小财。虽胸中无墨,却也好附庸风雅。得知郑板桥是大书法家后,就打算花大价钱请他为自己家写一块匾。郑板桥一向不屑此类人等,这次却爽快地答应了。提笔写下“雅闻起敬”四个大字,用墨饱满、笔势雄健。不过郑板桥还有一个奇怪的要求,便是在制作匾额时,第一、三、四个字只在左边上漆,第二个字“闻”只能漆“门”字。财主还以为是什么秘籍,所以嘱咐下人严格照办,然后就高高兴兴回家了。但门匾挂上去没几天,财主就赶紧命人摘了下来,原来没有着漆的部分淡去之后,门匾上赫然写着“牙门走苟”四个大字,无疑是取笑财主为“衙门走狗”。
对于汉字,郑板桥不仅能够挥洒自如,展现汉字形体的魅力,更能深入到其构形和音义的层面,巧妙地利用汉字部件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多音字的偶合性来题写门匾,赈济百姓、讽刺权贵,留下了不少为人称快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