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府信用债券的重要地位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政府信用债券在债券结构中占有最大的比例,充当着市场的主角。据统计,到2009年12月末,我国全部债券的余额为17.5万亿元,其中政府和准政府债券为14.4万亿元,占81%,是各类债券占比最高的债券。这一特点,也是历史形成的。

一、债券市场始于政府债券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债券市场最初就是由政府债券市场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为平衡财政收支,抑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以及筹集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的需要,我国连续5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81年,为进一步治理通货膨胀,国务院恢复了国库券发行。债券流通市场的发展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国债流通转让试点开始的。

除了国债,我国1995年开始由政策性银行发行的政策金融债券,也是一种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的债券。因为政策性银行是国家设立、又由国家财政最终为其财务结果承担责任的,因此,政策性金融债券是一种准政府信用债券。由于政策性金融业务是需要财政提供部分财务支持的,在发行数量上也有严格的限制。

至于中央银行票据,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实际上也是一种政府信用债券。我国中央银行的资本是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列入国家的预算,中央银行发行的票据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信用债券品种。当然,中央银行发行票据并不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为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服务的,目的在于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政府信用债券占比很大

在发达国家,公司债券是债券市场或资本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债券市场中居于中心地位。2007年,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量为1.1万亿美元,约为同期国债发行量的1.5倍,截至2007年末,公司债券余额为5.8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国债余额的85%。

而在我国,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主要体现在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等政府信用债券方面,非政府信用债券规模非常小。从债券发行量可以看出,1997年—2007年,我国政府信用类债券年度发行在全部债券发行量中所占比重长期在90%以上,直到2008年,这种情况才开始改观。债券托管量的情况也十分类似,2009年政府信用债券托管量占到债券市场托管总量的81%。

注:(1)国债包含记账式国债、电子式储蓄国债和凭证式储蓄国债及地方政府债;(2)非政策性金融债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普通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及证券公司债;(3)企业债包含企业债、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4)其他包含国际机构债、资产支持证券、可转换债券。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2009)。

此外,即便是公司信用债券,目前很多发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是国有大型企业,部分企业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为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融资,还有很多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多多少少也带了一点政府信用的色彩。

国债在债券市场中充当主角,从根本上说,是与我国经济形态相联系的。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社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重大建设项目。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种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在债券市场上,公司信用债券正在逐步增加,其比重也在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