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体制保障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市场导向的改革。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理论上有一系列创新。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一是说,已经把这个体制的框架搭起来了,基础奠定了,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按照新体制的轨道和规律运行了;二是说,新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不规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还没有到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待深化。又如,健全的市场体系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商品市场建设和市场供求形成价格方面已迈出很大步伐,但是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本等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又如政府职能转变同深化改革、完善体制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政府通过行政审批等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明显薄弱,宏观调控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改革有待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其他重要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包括收入分配秩序尚不规范,初次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再分配的调节措施不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全面深化这些领域的改革,才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这就深刻揭示了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动力和保障。

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以解决,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抓住的关键环节。例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就与城乡体制分割、农村经济体制不适应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密切相关。再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不适当的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地区经济结构趋同,以及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适应市场能力较差。再如,就业矛盾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同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因素有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促进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缓解和根本上的解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适应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只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