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正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预计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2亿,经济总量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发展期,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经济体量,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承受不住,环境容纳不下,发展不可持续。为此,中国展开了一场深刻革命,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国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正迈向绿色发展之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步入新常态。1978年—2015年,中国保持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均9.74%的增速,尤其在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中国保持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均10.69% 的增速。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资源消耗还在呈刚性增长,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为此,中国适时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经济发展的目标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向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将经济发展的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将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将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近年来,中国的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艰苦努力,中国201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提高了21.7%,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8.2%,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了45%以上,这不论在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少有的。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逐步提高,发展的轨迹正逐步绿色化、低碳化。
向污染宣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014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是:“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表明中国政府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部署。中国政府从立法、政策、资金等方面多措并举治理环境污染。2014年,中国政府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3年—2016年的短短三年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并且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82亿吨,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煤电机组安装脱硫设施的安装率由83%增加到99%以上;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2%和48%。用中国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的话来说,“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中国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全球在共同行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控制,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量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成为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中国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和谐、责任、可持续、福祉、整合、治理、公正、共享、包容等核心理念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已得到体现;中国为《巴黎气候协定》的达成、签署乃至生效做出了积极努力,并率先垂范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务实态度与坚定决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当今社会,各国互相依存,休戚与共,中国能实现绿色发展,这不仅关系着中国人民的福祉,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实践经验不仅能为发达国家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还能为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