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管理从新手到高手
- 刘仕祥
- 3282字
- 2024-11-01 19:10:34
华为中兴裁掉部分中年员工,HR能逃过中年危机吗
2017年,我觉得有两件事情是值得HR关注的。
第一件事:2017年年初,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则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
第二件事:近日,中兴网信员工欧某打开26楼办公室的窗户纵身跃下,结束了42岁的生命。欧某的妻子在网上发帖称,事发前,欧某的公司领导跟他谈了劝退的事宜。
消息一出,评论各异。
对于这两件事的发生,我既感到意外,但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怎么就那么脆弱?他们在公司拿着不菲的工资,难道离开公司就活不成了?难道失业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工作?
觉得在情理之中是因为我理解华为和中兴。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能者上,庸者下”是企业用人的基本准则。作为HR,我们应该更懂。我们在做招聘的时候,除非是中高层岗位,否则都倾向于招聘35岁以下的人。所以他们害怕失业,我也觉得可以理解。
这两件事的导火索,我理解为是今年的热词: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七年之痒”——婚姻危机;缺乏金钱——财务危机;易被替代——职场危机。
35~40岁,确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
在家庭方面,上有老,小有小,处在“三明治”的中间阶层;在生活方面,开支巨大,有的还要还房贷、车贷,金钱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在职场方面,由于精力的下降,随时受到年轻人的冲击而被替代。
中年危机体现在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只讨论财务危机和职场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中年危机?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单一经验时代正成为过去式。
过去,我们招聘一个岗位注重一个人是否有经验,注重一个人的年资;现在,我们依然看重经验,但经验的作用似乎在慢慢削弱,而且我们看重的是多重的工作经验。
比如,几年前,主要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但是现在,网络招聘成为主流。作为招聘的HR,如果你还沉浸在过去单一的招聘手段中,那你就会被淘汰。
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激烈,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才能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目前正经历中年危机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搭上了工作包分配的末班车,又经历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在他们中间,既有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也有笃信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人。
当一个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时候,他的经验就会相对单一,无法跟上公司快速发展的步伐,就会出现中年危机。
第二,职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建立。
从毕业到退休,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对很多人来说,是为了拿到更高的工资。其实,拿到更高的工资,并不能100%地让你优雅地老去。
就像中兴的欧某,我相信42岁的他,工资并不会低,但他却在接到公司辞退书的时候,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就像我认识的一家公司的一个副总,他的基本工资4万元,跟老板的关系很好,可是,由于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脚步,他的职位被取代了。现在,他依然处于失业之中。
他们工资不低,可是依然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究根结底,是他们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建立。
职场优势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你所在职业发展阶段的内职业发展。如果你的内职业发展无法形成“头部效应”,也就没有职业核心竞争力。
这里又涉及职场的一个热词:头部效应。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财富。在坐标轴上,这是一个头部严重向左靠拢,还拖着长长尾巴的分布。这种直观的不均衡体现了头部的收益更高,发展更快。
头部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发生,例如互联网时代,各种互联网公司迅速发展:“共享经济”兴起后,出现了N家共享单车,现在只有摩拜、小黄车等几家富有活力;一时火爆的外卖行业,在经过市场洗牌之后,现在也只剩下饿了么、美团等。一个充分竞争、互联的时代是几个头部与众多长尾的时代,如果一个领域有人能获胜,那一定是头部的人。
你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没有建立,其实就是你没有成为这个领域中头部的人。
第三,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也是今年的热词,是指无须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金钱而工作的状态,即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大于等于日常开支的情况。
财务自由是所有人的梦想。
财务自由跟你是否已经建立职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系,但不一定成正比。因为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有些人通过创业实现财务自由;有些人是富二代,所以他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些人则依靠个人职业发展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危机是中年危机中最大的危机。
如果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我们注定要在还房贷、车贷、养小孩、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中担惊受怕,一旦失业,其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面对变化莫测的职业发展环境,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吗?其实,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办法真的很多。
以前,我跟大家分析过月入5万元的可能性和度过中年危机的方法,有创业、打造职业核心竞争力等。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让大家在职业发展中平稳度过中年危机的方法。
这又涉及今年的一个热词:“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一个新概念,来源于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她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评价中会用“斜杠”来区分多重职业,例如:张三,律师/作家/摄影师。斜杠成了这一类人的代名词。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名翻译,月工资在8 000元左右,同时,他也是一名小吃店的店主。他的小吃店只在晚上开,所以他白天上班,晚上开店。这样,他就又多一份收入。他说,他开小吃店一个月能够收入1万元左右,比他的主业收入还多。
如果你能够和我这个朋友一样,那么就算你被公司辞退了,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互联网时代,斜杠变得更加有可能。在过去,人们从事副业最大的阻碍是时间。但是现在,人们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同时从事副业。成为“斜杠青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首先,人们从事一份职业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生活所需;其次,成为“斜杠青年”,可以让自身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最后,通过成为“斜杠青年”,可以使自己在职场中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因为它符合一个投资原则: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我们失去第一职业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第二职业来获得收入。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成为“斜杠青年”。
成为“斜杠青年”,你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处理好主业和副业的关系。我们一直说,做事一定要专注,才能让你发挥最大的能量,才能让你快速成功。毫无疑问,做“斜杠青年”会让你分散注意力,这到底是弊还是利呢?这个要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你的主业能够让你有很好的收入,而且你能够通过主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建议你不要做“斜杠青年”,专心做好主业,你会获得更多。如果你想做“斜杠青年”,那么你的主业和副业最好有一定的关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优势。
很多朋友问,成为“斜杠青年”,会不会违反《劳动合同法》?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指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可见,兼职劳动的存在必须以不侵犯原用人单位的利益为前提。
因此,《劳动合同法》实质上承认了兼职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对兼职劳动关系是一种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
我的建议是,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在从事副业的同时,不要影响主业的发展。
第二,发挥最大优势。除了你的主业之外,你还有什么特别有优势的技能?比如画画、弹吉他、写作,把这些技能找出来。
第三,把最大的优势和商业结合起来。“斜杠”要有变现能力,否则就只是兴趣。要有变现能力,就要有贸易。现在网上有很多平台,只要你的技能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你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金钱。
第四,不要想着一劳永逸。年轻的时候不要想着舒服地过日子,多付出,多做一些增值的事情,也许可以让我们平稳地度过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危机没有一点准备和预判。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