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与意识及意识障碍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睡眠与意识障碍
虽然正常人熟睡时对自身和环境均不清醒,但这与意识障碍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常人在睡眠的任何时间均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正常,睡眠中人可以通过梦境再现记忆痕迹,而昏睡、昏迷的患者则没有这一功能,睡眠中人的脑血流、脑代谢、脑电图等指标的变化符合生理机制。
二、脑死亡
脑死亡(brain death)是20世纪50年代由欧洲神经病学者首先提出的概念。昏迷患者的大脑发生不可逆损害,脑干已无功能,但通过人工方式还可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这种状态称为过度昏迷、不可逆昏迷或脑死亡。诊断标准如下: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活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消失,瞳孔散大且固定;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人工呼吸机维持换气;脑电图电活动消失,呈一条直线;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无脑血流灌注现象;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脑干功能丧失;上述情况持续时间至少12小时,经各种抢救无效;需排除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儿童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与成人不尽相同,在新生儿产后7天内不应做出脑死亡的诊断,观察时间应持续72小时。
三、脑电图的改变与意识障碍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反应意识障碍的指标之一,患者多有脑电图的改变,但缺乏特异性。谵妄患者的脑电图偶发高幅慢波,昏睡者表现为均匀的2~3Hz的高幅慢波,深昏迷则表现为慢波甚至脑电静息。巴比妥中毒表现为高幅快波。有些昏迷患者表现为全脑的8~12Hz的脑电活动,称为“α昏迷”。这种脑电活动遍布全脑且不能被外界刺激所抑制,预后不良。不同类型代谢性脑病昏迷的脑电图各不相同,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各自机制不同造成的,肝性脑病的特征是脑电图为“三相波”。与心电图一样,脑电图只反映描记时间内脑电活动的变化,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用脑电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