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小非优劣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里的境界是有区别的,有的境界是宏大的,壮怀激烈,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的境界是精细的,委婉缠绵,比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都是不同类型的境界。而很多人在读词的时候,很喜欢以自己的偏好去评价一首词的优劣,大丈夫往往喜欢豪迈之词,而小女子往往喜欢情浓之词。其实,这样的争论是没有必要的,犹如百花各有其美,而你却非要评出哪一朵花是最美的。王国维认为境界没有高低之分,因为只要是美,就没有贵贱。美只是一种境界,很多时候只是个人的感受。

王国维在举出的例子中,特别地举出了同一位作者不同风格蕴含着不同意境的作品,我们若去细细品读这样的作品,能不能凭借其中营造的意境去评价哪篇要优秀些呢?

水槛遣心二首 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开头两句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杜甫草堂的环境,当时杜甫的居住地远离县城,远离了市井的喧嚣,并且这一路望去,旁边并没有村庄房屋阻挡视线,于是眼界就极为开阔。

正是因为开篇已经点明眼界开阔,之后的四句集中写的就是开阔所见之境。其中“澄江平少岸”是很好理解的,这句写江,古来长江的意象总是给人以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但是此句读起来并没有多少波澜壮阔之感,相反却有一种温婉之感,清亮的江水,浩浩荡荡,溢满平川,远远望去,似乎已经和江岸融为一体。这景是远望的结果,我们在远望江河的时候,江河在我们的视线中是平的,好似长在平地之中,眼中漫涨着这浩荡的江水,真实自然犹如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远景如此,那么近景有远景的铺垫,就更好理解了。“幽树晚多花”即是杜甫草堂,那周围有着青翠的树木站立在黄昏之中,姹紫嫣红的花朵繁盛一片。

其中最叫人称赞的是接下来的两句,读完之后便会觉得原来杜甫竟是这样一个有着生活小情调的人。那种对生活精细的体会,真诚地表露无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五六句的字面意思极好理解:毛毛的细雨如丝,对着大地情意绵绵而来,惊起水面的涟漪,鱼儿却因这惊扰悄悄地出来了。微微的风儿中有着燕子倾斜的身影飞过。可是,要怎样一个细致、敏感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再朴实不过,却又再亲切、再真实不过的句子呢?“细雨鱼儿出”,鱼儿是因为细雨的滴落才出来的,而燕子倾斜的身影却是因为这轻柔的风儿吹着的缘故。我们知道如果下大雨,鱼儿便沉底不出;如果刮大风,燕儿便承受不了。细雨的召唤,鱼儿才出来,鱼儿舔舐着细雨,更见温柔;而尽管燕子被风吹斜了身姿,却是不愿离去的,因这是撩人之风,而燕儿的身姿娇小,在风中斜着,犹如女人扭动着腰肢,更见玲珑俊俏。而细雨、微风,都是些平常的物事,不比金银权贵,是我们极其容易感受到的,可这样的轻柔的感觉却不易得到。从这样的句子里,其实也可以读出杜甫当时的心情,当时杜甫刚刚定居杜甫草堂,长期的颠沛流离,而今刚获安身之所,心情大好,那么文字中流露出的,自然也是一些对生活满足的情感。杜甫常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而对自己的生活,只要是细雨和微风就满足了,闲适之意,悠然而现。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尾联实质是对比,讲出自己住得僻静,还有一丝得意之情,正是因为我住得离城远,才能享受到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闲适安静。

这是王国维举出的杜甫作品中的其一:闲适境界。

而后提出了下面的与之相对比的另一首诗:

后出塞五首 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这首诗歌理解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从一个新兵的感受角度来写。“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早晨到军营报到,晚上就已随军出征到了河阳桥。有些新兵刚到军营,初生不适应的感慨,这样的感慨是人之常情。“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写的是傍晚还在行军,天色已暮,落日西沉,马鸣风萧,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这两句便描写了队伍在沙地宿营,写出了军队的纪律和军风。“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军队在月夜宿营,明月高悬于墨黑的天空,军队里悄无声息,越是在荒漠之边,越是想念家乡,宿营的军队死寂一般,突然传出的笳声显得格外悲戚,这笳声里的哀切其实就是行军士兵的心声,于是凄惨之氛围便出来了。其中新兵在这样军纪严明的队伍中,很想知道自己的统帅究竟是谁呢?但是碍于这样严明的纪律,又不敢问,于是在心中回答自己,统帅恐怕应该是像霍去病那样的将领吧。

整首诗中最有力量的话乃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仅此一句,全诗的气场就出来了。诗句中采取的意象“落日”放在此处,正增添了一丝苍凉之情,这苍凉的落日和大漠的萧条是相吻合的,很熟悉的诗句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都是意象传达的固定情感,落日照在大旗之上,有了落日的映照,大旗给人的感觉不再是威风凛凛,而是分外的伤感,这代表着征战的旗帜仿佛象征一条不归路。此时的马鸣声飘荡风中,更有壮阔之感,但这壮阔是悲壮。杜甫还有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经·小雅·车攻》也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这是王国维举出的杜甫作品中的其二:悲壮境界。

闲适境界和悲壮境界,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境界,都是出自杜甫的笔下,而有些人却偏偏认为悲壮境界是出征为国,从而站在这样的高度看轻个人闲适心境的境界。其实两种境界从美的欣赏角度来说,都是人为再现的美感,从纯享受、纯审美的角度来说的话,这样的美感能够一分高下吗?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词的上阕并没有具体的人物出现,只是写一个女子在轻寒漠漠之时独上小楼,哀叹这没有尽头的秋天总是阴沉天气,画屏上的淡烟流水越发显得幽暗深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梦就是飞花,因此在梦中总是自在轻盈的,愁如这细雨无边绵长。用挂钩将窗帘挂起,不过是一个闲致无聊的动作,然而就是这一个“闲”准确写出了女子的闺情,她或许是悠闲的,或许是慵懒的,或许还有着淡淡的哀愁。心不在焉的时候,很多事情总是做得没来由,即使是做了,或许也没有意识。深闺中春心萌动,却深陷情感秋天的少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虽没有具体的人物出现,但是读起来却有着仿佛眼前就有一位深闺之中的少女的感觉,这正是抓住了典型的情感,加上细腻的描写而成的传神之笔。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首也是秦观的绝唱。“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色浓重使眼睛看不见楼台,月色迷蒙使渡口迷离恍惚,开头营造出迷茫之氛围,而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集中体现的幽怨之情完全可以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媲美。都是以水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感是外在的,是直接表露出来的浓重得解不开的愁情,而秦词的愁情也多,却是含蓄的,而这含蓄里更见曲折。真是借着追问这流水,包含了自己的万里不尽之情。

秦观的两首词都是写愁,一是闺怨之愁,一是失意之愁。能说哪种愁不好,哪种愁要胜一筹吗?各有其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