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第1卷):中国经验和数据
- 孟捷 荣兆梓 张衔
- 2288字
- 2020-08-29 06:07:01
三 测度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基本理论模型
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经常因为劳动价值论而受到批评,抛开意识形态的原因不论,核心概念无法用现实世界检验也是争论的关键所在,例如价值和生产价格概念。这一问题不解决,按照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经典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就不断受到质疑。
在马克思的原本界定中,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其必然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前一界定是形而上的(琼·罗宾逊,1982),后一论断则给出了计算价值量的方法。交换价值,是与价值成比例的价格,可以用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量(马克思,2004a),这一劳动时间,称为社会必要劳动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活劳动,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中间产品中体现的物化劳动。
因此,可以通过测度给定技术条件下,生产某一商品所需使用的、包含全部直接与间接劳动在内的全部劳动时间来衡量交换价值(或称直接价格),从而也就衡量了价值。进而,以此为基础,在马克思的“总量一致”等式约束下求解生产价格。
(一)估计劳动价值的方法
通常利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来估计劳动价值。下面是一个n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表1 n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简表
表中所有变量都以货币计量。其中,Xi代表各部门的投入(或产出),Vi,Ti,Di,Mi分别代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企业盈余,Yi和Yi分别是各部门和整个经济的最终产出,∑Xi是包含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在内的总产出(等于总投入),i=1,2,…,n。
从投入-产出表的行看,有下面的数量关系:
定义直接消耗系数aij为生产1元钱的部门j产品所需要投入的部门i产品以相同货币计量的价格,则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记作:
假设LjT和Lj分别是生产部门j产品使用的总劳动时间和直接劳动时间,记生产1元钱该j产品使用的总劳动时间为,直接劳动时间为,其中pjxj是j产品的市场价值,pj和xj分别是j产品的价格和数量。则对于部门j产品有:
记生产1元钱j产品的总劳动时间系数行向量为:
记直接劳动时间系数行向量为:
则式(4)的矩阵表达为:
可以求得:
其中E为单位矩阵,E-A即为里昂惕夫矩阵。这两个矩阵很容易从投入-产出表中获得,如果l也给出的话,则可以求出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等式(8)成立的前提是里昂惕夫矩阵的逆矩阵必须存在。
如果我们求出λj,它代表每单位货币价值所耗费的总劳动时间,则对于j部门产出Xj的总货币价值来说,它按劳动时间计量的价值量为:
这就是估计商品总劳动价值的方法。
(二)估计直接价格的方法
记X1×n=(Xj)1×n为部门产出行向量。由于各部门产出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里本身就是用货币计量,我们可以假设各部门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这是说,一单位货币产出就值一单位货币,记这一n维行向量为e。
由于代表单位产出劳动价值的λ用劳动时间表示,而e用货币表示,二者显然无法直接比较。按照Shaikh(1984)的方法,需要对λ进行归一化,得到其货币表示形式,称为直接价格向量v,以便使得λ和e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
定义社会平均意义上、单位劳动时间的货币价值为μ:
从而,可以得到直接价格行向量:
可见,直接价格与劳动价值成比例,这一比例为单位劳动时间的货币价值μ。
进而,有:
这说明,以货币表示的价值总和等于市场价格总额。
(三)估计生产价格的方法
按照马克思的标准定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生产价格被定义为[8]:
其中p为n维生产价格行向量,wp为货币工资率,r为平均利润率。
从前面已知的价值体系,求出未知的生产价格体系,这一过程就是著名的马克思转形过程。方程(13)的未知变量共有n+2个(生产价格、货币工资率以及平均利润率),但只有n个方程。求解的必要条件为还至少需要两个方程。对这两个方程的设定,就成为区分后世经济学家不同转形体系的关键。参照荣兆梓、陈旸(2014),转形体系可以分成A和B两个体系。
A体系如下:
B体系如下:
两个体系第一个和第三个方程是相同的,差别在于第二个方程。A体系通常给定实物工资向量从而货币工资率[9]。如b为给定的n维商品行向量,代表实际工资率。B体系则以张忠任的方法为基础,特点是在两个“总量一致”等式同时成立的条件下求解生产价格。sλ和wλ分别是价值体系下的平均剩余价值率和平均工资率。B体系第二个方程和第三个方程就是两个“总量一致”等式,第二个方程说明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第三个方程说明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
根据方程(14),整理有:
矩阵(A+bTl)T是对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的扩展,它的每个元素都是单位产出所耗费的物化成本与工资成本之和。(A+bTl)T已知并且通常情况下为非负矩阵,方程(16)表明,根据佩龙-弗罗宾尼斯(Perron-Frobenius)定理,1/(1+r)和pT实际上是矩阵(A+bTl)T的佩龙-弗罗宾尼斯特征根(它往往是一个最大特征根)及相应的正特征向量。这样,可以同时得到平均利润率和一个生产价格向量,然而,这一平均利润率无法保证马克思转形命题中“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成立,但它确实是“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马克思,2004b),因此,形成的也是生产价格。
在劳动价值体系下,可以使用一定方法计算出经济体系的平均利润率r、价值体系下的剩余价值率sλ和实际工资率wλ(荣兆梓、陈旸,2014),进而利用方程(15)得到关于未知生产价格向量p和货币工资率wp的下述n+1个方程而求解。
不管是A体系还是B体系,前面求出的生产价格向量都只是一组相对价格的集合,而无法代表价格水平。[10]求解得到的生产价格行向量,记为p*,还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类似于方程(11)的原理,按照下面的方法,得到生产价格向量p:
显然,两个体系都有:
即以货币计量的市场价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劳动价值总额都相等。但A体系无法保证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