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尾论

本文考察了一种基于投入产出估算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方法,在已有的文献中,该方法还经常被视为一种劳动价值论的证明方法。本文的分析表明,由该方法估计得到的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联系所直接反映的是成本与产出之间的联系,其偏离程度之所以很小,很可能是成本加成定价以及投入产出结构内在平均化作用的结果。因此,该方法的结果与劳动价值论的联系是间接的。

此外,尽管该方法的理论预设具有新李嘉图主义的倾向,但是其应用层面的逻辑关系是相反的,即它不是从给定的技术条件来得到价值和生产价格,进而与市场价格比较,而是从给定的价格体系来得到技术条件,进而得到价值和生产价格,是一种事后的推算。因此在操作层面该方法并不必然违背市场价值决定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

最后,我们对劳动价值论和投入产出分析之间的联系再做一点探讨。在目前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动价值论其实更像是整个逻辑体系的出发点,一种预设。从这种预设出发,我们可以对整个经济运动规律进行自洽的解释。至于这一预设本身,其实并不需要直接的证据。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的经验结果并不与劳动价值论矛盾,相反是劳动价值论的一种经验表征。但这并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直接证明。其实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一问题。例如,如果最后得到经验结果是价值和市场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偏离,我们是否就能认为劳动价值论不成立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假定商品按照价值出售只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所采用的一个阶段性假定。随着分析越来越具体,诸如垄断、利润率平均化、虚拟资本等因素都会导致价格与价值的偏离。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学者指出投入产出分析背后有着类似于劳动价值论的预设。例如夏明和张红霞(2013)在谈到列昂惕夫体系的投入要素有无替代性时,就指出:“列昂惕夫体系的替代性的有无问题不在于固定系数,而根本问题在于列昂惕夫体系假定劳动是唯一的初始投入要素。在经济是‘循环流’的观点下,所有产品的生产都相互需要,没有一种产品只作为投入存在,只有劳动,或者说初始投入是例外。”可见,在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劳动作为唯一的初始投入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这一预设与劳动价值论是契合的。也正因如此,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的讨论并不是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否定,而是澄清这一方法与劳动价值论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反对的是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的结果看作对劳动价值论的直接证明。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一观点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局限。笔者认为,指明这些局限,反而会有利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