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以前的南方诸岛,有很多可以烧掉中间部分并掏空来制作小船的巨大木头,将数只这样的船连接在一起,就会容易航行、难以倾覆,这一技术从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发展。漫长的等待不是问题,只要掌握天气并战胜风浪[70],总有一天能踏上北方广阔岛屿的土地。以前,我曾提到西南诸岛有几个被称为“古见(komi)”或是“久米(kumi)”的地方,这些称呼都是证明很早以前水稻种植就已开始的证据。大八岛的古国中,也有许多被称为“久米”或者“久见”的地方,其中有两三个位于内陆的山间,其他大多数则位于离海较近的低洼地带,是直到今天稻米产量仍然十分高的古老的土地。可以看出,人们泛舟在海湾附近寻找这种地形的习俗长久以来一直持续着。这一现象,至少值得我们重新思考。迄今为止的文化传播论者中,也有极少数人会强加某种理所当然的“连带责任”,仿佛那些传播到大岛一端的外来事物能在一瞬间就影响整片土地。即使在火车电话等交通通信手段十分发达的今天,也很难简单地期待有如此效果,更不用说在山间没有盘山公路、河流没有码头渡口的古代了。作为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国家的人们,如今对海上之路的忽视已到了顶点。我所提出的有些过于标新立异的民族起源论能够被体无完肤地击破之时,也就是我等学问开辟崭新之路之时。不用说,我正迫不及待地渴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1] 日本的人文科学系学会的联合组织,在日本各地进行跨学科的地域研究并发行报告书和学会杂志《人类科学》。1947年由支持日本民俗学的涩泽敬三发起并有6个组织参加,1950年成为了由日本民族学会、日本民俗学会、日本人类学会、日本社会学会、日本语言学会、日本地理学会、日本宗教学会、日本考古学会8个学会组成的联合会,1951年日本心理学会加入,成为九学会联盟。

[2] 一般指的是鄂霍次克海气流带来的湿冷的东北风或东风。尤其指梅雨季节后的冷空气。

[3] 奈良时代的政治家、诗人。

[4] 原文中使用的日文是“ahe”,是古日语的表达方式,现代日语中“he”发为“e”音,因此这里说是同一个词。下一句中也提到了辅音的脱落。

[5] 指湖面或海面与陆地的交界线。

[6] 日本和歌中的一种修辞技法。

[7] 这里或指男子的妻子不愿让其前往。

[8] “寄物(yorimono)”指的是被海水冲到岸边的木材、海草、鱼类、贝类等。

[9] 停泊船只的渡口。

[10] 江户时代的货物批发商。

[11] 指由于遭受事故或灾害而破损的、被遗弃的船只。

[12] 指从海上漂来的鲸鱼尸体。

[13] 指被海水推到岸边的木头。

[14] 与“寄木”意思相似,指漂浮在海面或河面的木材。

[15] 位于现爱知县名古屋市热田区。

[16] 日本古代信仰中的位于大海另一端的另一个世界。作为一种理想乡,与永久不变、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现象相关,是日本神话中的一种彼世观念,在《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风土记》等中均有表述。

[17] 潟湖指的是被沙嘴、沙坝或者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18] 此处应为对神灵的尊称。

[19] 供奉神灵的小殿社。

[20] 出自歌谣《催马乐》(平安时代流行的一种宫廷雅乐,带有民歌的特点)。这首歌谣大致描写了纪伊白良海滩(现和歌山县)上的场景。

[21] 在这里指长度单位,1町约等于109米。

[22] 岛崎藤村(1872—1943),日本诗人、小说家。参加了北村透谷等人创办的杂志《文学界》,以第一本浪漫诗集《若菜集》开创了日本近代诗的新境界。

[23] 原本是柳田国男将看到椰子之事告知岛崎藤村后,岛崎有感而发创作的诗歌,后来被谱曲,如今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

[24] 此句出典于《日本书纪》垂仁天皇二十五年之条,原文为“是神风伊势国、则常世之浪重浪归国也”。

[25] 也称为《和名类聚抄》,平安时代的一种词典。

[26] 出现在《倭名抄》中的词条,读作“yashi”,是一种居住在海底的贝类,它具有神的灵力,外形酷似骷髅,有鼻子和眼睛,据说一旦见到人类则会沉入海底。

[27] 日文音同椰子。

[28] 指椰子的种子,“guwa”在民俗词汇中是“孩子”的意思,说明在当地人心目中,椰子的地位有所不同。

[29] 此处应该是指江户。

[30] 收集了有关江户地方志书籍的丛书,于1917年经江户丛书刊行会出版,共12卷。

[31] 《嘉陵纪行》是德川幕府时代的三卿之一——清水家的佣人村尾正靖(号嘉陵)的著作。村尾非常爱好旅行,在闲暇之余经常探访江户附近的名胜古迹,故写成此书。

[32] “合”是体积和容积单位,1合约等于0.18升。

[33] “nimazenoki”,曲亭马琴在江户后期写就的随笔。

[34] 原文提及的植物是“藻珠(modama)”,意为榼藤,这里应指榼藤的荚果。

[35] 《本草启蒙》全名《本草纲目启蒙》,是江户中后期的本草学家小野兰山的著作,发行于1803—1805年,它是孙职孝根据小野关于《本草纲目》的讲义整理而来的。

[36] “说话”是近代新造的词语,没有固定的概念,一般在国文学、民俗学、民族学、神话学等领域使用。广义上指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故事,狭义上特指民话(昔话)、传说等,与“民话”意思相同。

[37] 由石川县图书馆协会出版的地方志,出版于1933年。

[38] 指的是上述形似水牛的怪物撞开“岩石”的事。

[39] 出自欧阳修的《日本刀歌》。

[40] 《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根据《古事记》记载,《千字文》由居住在百济的汉人王仁献给日本,儒教与汉字也被认为是借此传至日本。

[41] 松本信广(1897—1981),大正至昭和时代的民俗学、神话学者。

[42] 海部是指在日本上代,在渔业与航海技术方面服务于天皇的部民,也写作“海人部”。

[43] 丝满市,位于冲绳本岛的南部。

[44] 此处指的是古代中国、朝鲜、日本的私有民或者私兵等身份的人。

[45] 指的是把握时机。

[46] 这个词无论如何查不到意思,故欠奉。

[47] 意为海上之路。

[48] 日本歌舞伎狂言《桑名屋德藏入船物语》中的人物。桑名屋德藏在海上与大入道(留着极短平头的体型巨大的男性)进行辩论并将其击退。

[49] 存在于日本各地港湾的名山。人们通过观察天气情况,决定船只是否出海时所利用的山。人们普遍认为周围没有树木、建筑物以及其他高山的地方较为合适。一般会选择位于港湾附近的较为低矮的山或丘陵。

[50] 此处的“宝贝”(takaragai)是一种贝类,尤其指贝壳,其颜色亮丽,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

[51] 尚顺(1873—1945),琉球国王族,琉球国末代国王尚泰王的第四子。后为日本男爵、贵族院议员,《琉球新报》和冲绳银行的创立者。

[52] 大森义宪(1907—1982),山梨县的民俗学者,曾受教于折口信夫。

[53] 出版于1961年。

[54] 原文中用的是“采访(saiho)”,意思是探访某个地方或神社寺庙,收集与该地历史和民俗相关的资料。

[55] 藤田剑峰(1869—1929),原名藤田丰八,是明治—大正时期的东洋史学者。

[56] 记录了琉球王国外交文书的汉文史料。

[57] 此节回避了日本侵占琉球国的历史。

[58] 指现冲绳县宫古列岛池间岛北侧的广阔的珊瑚礁地带。

[59] 大约发祥于1400年的信仰,供奉女神“玉女”,是航海的守护神。

[60] 意为神灵降临人间。

[61] 指的是冲绳一些负责村落神灵祭祀活动的世袭的女性神职人员。

[62] 原文的“猪鹿的道路”实际上指的是“猪路(shishimichi)”或“鹿路(同上)”,意思是由于野猪和野鹿经常经过而自然形成的山中之路。

[63] 出自《古事记》中的神话故事。

[64] “晴”在日语里有非日常、正式之意,“亵”有日常、非正式之意。柳田把这作为一对概念引入民俗学,扩展其内涵,用以理解民俗生活中时间、空间的不同性质。这一对概念为日本学界接受,成为诠释日本文化时的一对基本概念。

[65] 主要指“新尝祭(niinamesai)”,是一种宫中祭祀,后文将有专门的章节论述,此处不做详细解释。

[66] 金泽博士指的是日本国语学者金泽庄三郎(1872—1967),他曾经提出,冲绳人是从北方移居到冲绳的,而表示原本所在的北方之地则用“inishi”一词。

[67] 位于海湾的田地。

[68] 意思基本同上。“湊”在日语中指海湾中的陆地部分。

[69] 这里指古代以朝鲜半岛南部为中心在纪年前后定居于此的民族。该名称可被看作现代韩国人(朝鲜民族)名称的由来,但是在民族系统上与现代朝鲜民族的关系尚不明了。

[70] 这里的“风浪”原文为片假名“doai”,汉字“渡合”,指的是船和风浪相抗衡的这种状况,此处译者处理为“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