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精神分析培训实务教程III:什么是精神分析
- (法)纪·勒-构菲
- 1047字
- 2020-11-28 18:26:14
3 “数学基础危机”(能指/所指脱离的问题)
好了,现在我们要进入数学史上的一些细节。我估计你们不一定知道,除非有人已经在某些哲学研究中遇到过这段历史:就20世纪西方思想史来说,这是很基础的。
我要讲的,是“数学基础危机”。它围绕着三个名字展开(板书(以下略)):Frege(弗雷格), Hilbert(希尔伯特)和Russell(罗素)——英国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
在1892年,弗雷格出了本书,叫《算术基础》(《Les fondements de l'arith-métique》)。你们看,那是个以基础为依据的年代,有个《几何基础》,又有这个《算术基础》。两位作者——希尔伯特和弗雷格,他们都是德国人,还有过书信往来。
弗雷格在他的《算术基础》中,试图将算术基础完全变成逻辑学的。几年过去,他很高兴,确信自己已经成功。但到了1902年,他收到一封无名小辈写来的信。一个叫贝尔特朗·罗素的年轻人指出,在他这套理论构建的过程中,某个环节上有个令人无法修正的矛盾。弗雷格回复年轻人说:确实如此,这简直是灾难。整个理论构架就此落水!而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依然从这套理论出发,都还在无忧无虑地继续着研究,浑然不知在算术的核心有个严重的问题,已经是肯定的。而算术本身,又属于所有数学的核心——所有的数学,包括最为诡辩派的,事实上都建立在实数的秩序上。
我不可能在这里更深入地讨论这些事情的细节,但我想给大家讲讲希尔伯特的一手“回刺剑术”,是这个动作让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古怪的解决方法,最终得出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发现。
多年来,希尔伯特一直在做其他方面的研究,但到了1922年,他决定要解决上面所说的理论架构中存在的这个问题,就给他的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工作流程,要论证数学是有能力论证出它不是矛盾的。——我开始从你们脸上看到,你们在问我,我们要走到哪里去?
我们要往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向去寻找解决办法,我写在黑板上。加法有个属性,叫“可交换性”(commutativité):
a+b=b+a
无论次序如何,这么过来也好,那么过去也行,结果相同。
但这里涉及的“a”得是随便什么数字,“b”也是随便什么数字。而“随便什么数字”,就意味着会有无穷的数字。一旦进入无穷,罗素向弗雷格所指出的矛盾就出来了。
希尔伯特的解法是:我们切断它,我们将单纯研究数学公式,不再拿实际数字作参照。——大家还记得前面我们关于能指/所指的讨论吧?在“加法可交换性”这个例子里,“a”或“b”是能指。当我写“a”,这个“a”的所指,可以是随便哪个数字。希尔伯特的建议是:单纯研究这些数学文字,不考虑数字本身。
这样一来,他就做出了一个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做过的动作:隔离出后来被拉康所冠名的“象征维度”(symbol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