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创新经典丛书·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文选
- (美)亨利·埃茨科维兹(Henry Etzkowitz)
- 1099字
- 2021-04-02 22:23:19
1 大学与企业的关系
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企业和大学的关系至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二者是慈善关系,产业企业给予大学大量捐助。大学无论在何时接受大量捐赠,都会引发捐赠者对大学控制权的问题。例如:由于怀疑约翰·洛克斐勒(John D. Rockfeller)对芝加哥大学的意图,致使一些报纸称其为“标准石油大学”[3]。洛克斐勒试图通过保持其与芝加哥大学的距离并拒绝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方式来平息这些担忧[4]。
二者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是大学为产业企业提供可雇佣的经培训人员。这是学院和大学在培训神职人员功能上的拓展。尽管人们一直抱怨相对企业而言大学有太多无关紧要的工程和学术培训,但是,大多数企业仍认为大学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其输送员工。另外,一些大学教师认为,学生接受这样的培训可能会更易于受雇于公司;企业会为这类教师提供科研支持。这两类功能现在仍然非常重要。
第三个阶段是开展有利于特定企业或公司的研究。有时,大学会为某个特定行业的公司提供一个进行校企合作研究的基地。例如,19世纪20年代,加州新兴的飞机产业公司协助创建了加州工学院航空学院(aeronautics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5]。他们需要一个独立的基地来联合投资,诸如合作研究项目和业内所有公司都可用的研究设施(例如,对任何单独企业而言十分昂贵的风洞)。早期,将大学作为整个航空产业基础研究基地的例子就是现行项目的先导,这个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nited State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支持协办,旨在建立一系列交叉学科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整合科学和技术的所有领域来解决产业研究问题。目前,这些中心由联邦政府资助,但预计,受益于学术研究的特定企业迟早都要承担资助责任[6]。
最近,一些大学产生了一些“溢出”企业。这一系列基于科学的公司为当地、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收入并提供就业职位。虽然在教育与研究的平衡关系和与基础研究相关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上反复出现冲突,但是,大学发展的每个新活动都促使大学找到了或多或少能与其传统活动相协调的方式。事实证明,大学是一个很具包容性的机构,还能够以互赢的方式来联合大学教育与科研、公共服务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这种承担新任务的能力推动了私立学校的扩张并且促进了截然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模式的出现。
一种科研机构的新型通用形式大致在20世纪末形成。单一目的机构仍坚持其原有的模式,比如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教育和研究相结合成为大学的通用模式。另外,越来越多的大学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其使命。在美国,技术转移活动主要集中在“赠地”大学和工程学校。从19世纪晚期开始,那些将纯粹科研作为其办学理念的大学开始疏于从事此类技术转让活动。数十年来,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只有麻省理工学院在建校之初就主动地将科学研究融入产业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