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盲目发展:在目光短浅的泥淖中渐行渐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对于物质的追求越来越迫切。抬着头看“钱”,低着头挣“钱”,就是对现在社会的完美写照。

与彩票以及楼市一样,互联网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彩票能够通过两元钱让人一下子变成千万富翁,楼市也能够造就中国顶级富豪。但相比之下,互联网更显夸张。从创业开始,到真正占据绝对势力的不足十年,阿里巴巴、腾讯这两家公司向人们显示了互联网这盏“神灯”的实力。

但与此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互联网可能不是神灯,而是瓶子里的魔鬼——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满足电商的飞黄腾达的美梦,而是为了要他们的命。决定这两者之间差别的就是人们是否能够冷静地分析互联网到底是“灯”还是“瓶子”。

正如同不断中彩票的激励一样,互联网上不断成功的案例也让创业者失去了冷静思考的头脑。盲目发展、干了再说,是很多互联网创业者的通病。一个个互联网企业,可能因为决策者的盲目,就丧失了判断代表机会的“灯”与代表危险的“瓶子”的能力,在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如同过山车一样会经历大起大落。

1.从“最成功的投资”到“人生最倒霉的事”

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十分常见,商界里的大起大落也不少,但是像凡客诚品这样,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就由全国顶尖企业跌落谷底的情况,却非常少见。2011年,正是凡客诚品最辉煌的时候,公司的总员工人数达到了13000人以上;而到了2013年8月,公司总人数一下子缩减到了300多人。这期间的大起大落让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一下子衰老了许多。那么,凡客诚品经历了哪些波折呢?

2007年,创办从事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的“我有网”遭到失败的陈年,重新拾取信心,决定再次进军商潮。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服装品牌PPG(批批吉服装网络直销公司)。创建于2005年的PPG,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创造了“日销衬衫三万件”的神话,这对于已经进入商海或是准备进入商海的人,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自然,对于曾经在商海里征战多年,有过辉煌,但最终失败的陈年,PPG的神话也是一种启示。仔细分析过PPG的运作方式之后,陈年发现,整个商业运作和他之前一些成功的经验差不多。他相信,他也可以复制PPG的神话。

于是,陈年联合自己以前创办卓越网时的团队成员,再次组建了自己服装品牌的创业团队。在进入商海之前,陈年是一个文人,创办过《书评周刊》。而就是凭借在文学上的素养和积累,在2000年进入卓越网以后,陈年将没什么名声的《大话西游》炒得火热,一天之内就卖了上万本;而高达550元一套的《丁丁历险记》在一个月内也卖掉了五千多套;甚至连《钱钟书全集》这种冷门书也在他的包装下一路畅销。当时,陈年带领图书总数仅为当当网八分之一的卓越网,以排山倒海之势超越了对方。

在陈年看来,PPG当时采用的商业模式,就是从他当初在卓越网“卖书”的模式上复制而来,只不过PPG将“卖书”变成了“卖衣服”而已。因此,他认为凭借自己成功的团队,他必然能够在这个领域内超越PPG。

正如同陈年最初预料的一样,他们的凡客诚品创办以后,就取得了很大成功。创办不到一个月,凡客诚品就获得了IDG以及联创策源的投资。2007年10月18日,凡客诚品在《读者》上进行了第一次广告投放。这标志着凡客诚品开始正式运营。

凡客诚品是一家网络直销的商务公司,因此从2008年开始,就转而大量投放互联网广告,并且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极大的声望。在此基础上,陈年凭借自己以前在商界的人脉和曾经在卓越网的辉煌,争取到了启明创投、软银赛富、IDG、联创策源的共同投资。这是凡客诚品的第二轮融资,也是凡客诚品一步步迈向辉煌的基础。

从2009年开始,陈年以及凡客诚品就开始了他们的大举扩张之路。在2009年之前,凡客诚品也像PPG一样,以做服装尤其是白衬衫为主,但在2009年4月,凡客诚品就对服务进行了升级,并且引入了很多其他的产品种类,从开始的男衬衫以及男装逐渐发展到其他领域——首先是进入了女装市场,其次是童装市场。

在服装市场见到成效时,凡客诚品通过帆布鞋的推出把主要销售对象拓展到了年青一代。而随着公司越做越大,业务越来越多,陈年渐渐地没法完全兼顾公司产品的各个环节。据陈年回忆,当时就不断有人说:“陈年你不懂服装,就别提意见了。”这对于当时的陈年既是一个打击,也是一个鼓励——打击是公司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他的个人能力范围,他自己服装上的“专业知识”已经用尽;鼓励则是他的公司越来越大,已经到了必须完善架构的时候。于是,陈年招聘了大量传统服装专业的员工来对服装设计、服装制造、原材料采购进行管理。一时间凡客诚品的规模突然因此膨胀了起来。

2009年,根据《2009~2010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研究报告》显示,凡客诚品占据了当时服装网络购物份额的28.4%,继续保持自主销售式服装B2C网站的首位。2009年年末的时候,凡客诚品更是获得了“德勤2009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区500强”冠军。2010年才刚开始,当时的北京市市委书记就以“支持民营经济,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题,带领大批人员到凡客诚品进行考察。这更加提振了公司的信心。2010年3月,凡客诚品获得了“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创新大奖”,而后更是签约了包括韩寒、王珞丹在内的大量明星为其品牌进行代言,从而加大了凡客诚品的声势。

获得了新一轮的融资之后,凡客诚品更是推出了“凡客体”的互联网推广创意。当时,凡客诚品签约的明星中,无论是韩寒的“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59元的帆布鞋,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还是王珞丹的“我爱表演,不爱扮演;我爱奋斗,也爱享受生活;我爱漂亮衣服,更爱打折标签;我不是米莱,不是钱小样,不是大明星,我是王珞丹,我没什么特别,我很特别;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都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当时,在公交站牌以及地铁站口,人们经常能够见到韩寒和王珞丹的这种特殊的广告。陈年不愧是精通文化和营销的双料人才,在他的领导下,由各种明星代言的“凡客体”将凡客诚品推向了事业的顶点。

2011年,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凡客诚品不仅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还将广告投放到了传统电视节目上,而且通过开办V+商城,将营业范围迅速从服装业拓展到了电子商务领域。V+商城经营的种类不仅有凡客诚品的男装、女装、童装,也包括户外用品、箱包、家具,甚至还一度囊括了数码产品、化妆品等几乎所有的时尚品牌。除了经营范围上的迅速膨胀,陈年更是把服装生产外包到了孟加拉国,而销售范围也拓展到了越南。

当时,虽然凡客诚品表面上还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而且名声日益高涨,但实际上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2011年年底,一度盛传凡客诚品要被京东商城收购,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凡客诚品的逐渐衰落。2013年,陈年虽然试图通过再一轮的融资挽救凡客诚品的命运,但是最后仍然没能挽回颓势。

2013年的这次融资,已经是凡客诚品的第七轮融资,算上这次融资数额,陈年以及凡客诚品总共收到了5.3亿美元的资金,而仅第七轮融资就收获了1亿美元的资金。2011年,凡客诚品的总营业额还在6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是随着库存危机、资金链断裂、电商大战,到了2013年第七轮融资时,不要说发展壮大,就是维持住当时的规模以及营业额都十分困难。

2013年8月,虽然当时凡客诚品的人员总数已经从13000人缩减到了5000人左右,但是陈年还是认为组织过于臃肿,于是在8月28日,陈年将公司总部从西二环的高档写字楼搬到了南五环亦庄。这次搬迁,其实是陈年对公司人心的检验——从繁华的市中心,一下子搬到远离人潮的郊区,这对于公司内部的很多人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于那些浮躁的人更不啻于天翻地覆。因此,陈年认为此次搬迁可以继续精简人员。据陈年后来回忆说,本来那个写字楼的房租还有一年左右才到期,但是他就是为了去除那些心底浮躁的人,才主动选择搬家的。尽管搬家会让公司损失近千万元的房租。当时陈年认为,搬家之后,原来的5000人怎么也能留下1000人吧,结果搬家之后只剩下了300多人。这时陈年才体会到什么叫“人情冷暖”,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从而寻求从头再来的机会。

从商界巨星级人物跌落至众叛亲离,公司员工从13000余人缩减至300多人,陈年以及凡客诚品究竟是怎样衰败下去的呢?

(1)盲目扩张

2013年,陈年的好友,小米创始人雷军就专门拜访陈年,并且指出了凡客诚品当时存在的问题:“凡客这种盲目扩张是上个时代的做法,未来的企业会像小米一样,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产品来塑造品牌。”凡客诚品做衬衫能够赚钱,做其他服装也能够赚钱,甚至做电商还能够赚钱,但是这种赚钱速度越来越快,让陈年的眼界也变得越来越狭窄。一直在成功的人,就不会想到失败,陈年就是如此。

从2007年开始,凡客诚品的扩张可谓是一帆风顺,一直到2011年,销售额突破60亿,这一路走来,不断的胜利让陈年的头脑越来越热。而在2012年传说的世界末日中,世界没有到达末日,但凡客诚品却走到了终点——IPO失败,让凡客诚品一蹶不振,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2)员工心理太过浮躁

凡客诚品盲目扩张带来的问题首先就是员工心理的浮躁。当时,凡客诚品内部,包括陈年在内,心理都相当不稳定。陈年在失败之后说:“当我见到供应商时,我才了解到以往我犯的错误有多大。他们告诉我,过去他们到北京拜访过我,但我太‘拽’,忙着看PPT,没空见他们。他们只能跟凡客基层的员工打交道,而为了拿到订单,他们还要招待他们洗澡唱歌。”

在回忆凡客诚品当初的繁盛时,陈年说:“当我要认真做一件白衬衫时,我去问公司的专业人员,要用什么面料、什么版型、怎样制作,但没人能说出门道。设计师说,白衬衫有什么好做的,为什么不设计更多的花色图案?”当时,陈年就已经看到了员工的浮躁,只是没有仔细思考而已。

陈年在失败后,沉痛地说:“雷军曾经问我,你说诺基亚手机他们的老板会用吗?凡客最鼎盛的时候,我穿的是Prada和Zegna。现在,我和雷军都穿着凡客的T恤衫和牛仔裤度过了整个夏天,想想觉得不可思议。”可以说,这也是凡客诚品辉煌时期,陈年等人浮躁的一种表现。

凡客诚品的由胜而衰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企业只有稳步扩张,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发展,才能在面对风险时岿然不动。

2.互联网鞋业明星跑得太快,死得也快

太美鞋业虽然只是一家做鞋类销售的“普通”电商,但是无论其实力还是背景都不容小觑。它的投资人有雷军、刘芹、徐小平等中国著名基金管理者,而太美鞋业的创始人闫丹,在创业之前也是一个投资人,他参与过像8848、卓越网、17173等重大互联网网站的投资,因此他与中国很多投资人都有联系,而与雷军的关系更为密切。就是这样一个聚集了众多力量的鞋业电商,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占据淘宝天猫女鞋销售的第一位。但是取得了如此的成功之后,它却没能再次铸造辉煌,以致一年之后关闭了天猫店铺而偃旗息鼓。那么,太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2007年,之前一直在做投资的闫丹看到了互联网趋于成熟的产业形态,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互联网企业的资金回笼周期将越来越短,于是他决定转变自己的角色,开始创业。在最开始的时候,闫丹以及他的团队做的是购物搜索引擎,但是他们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缺陷,于是只能转变创业项目。当时他们转向的创业项目是经营男装。凭借出色的策划以及良好的人脉,闫丹获得了800万元的初始资金。经过市场调研,他发觉男装市场很难有所成就,于是决定把这笔钱用来经营更加容易获利的女鞋。这就是太美鞋业的形成经过。

太美鞋业的建立,并不是没有一点根底。闫丹的父亲闫鸿勋早在1999年就创办了上海迈众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在迈众服饰的基础上,闫丹的太美鞋业才有了技术、设计方面的人力、物力基础。当时,太美鞋业只是将闫丹的关于女鞋的设想在淘宝店铺进行了初次尝试,开办了一个名叫“Shoooes”的淘宝店铺。Shoooes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对时尚有所追求,但是又缺乏大量时间的白领女性。相比较超高价格的时尚奢侈品牌的鞋子,这些白领女性更注重款式以及价格,一双新颖便宜的鞋子对她们的吸引力往往会更大。

其实,成立于2008年的Shoooes只是太美鞋业的一个探路石,闫丹只是希望通过Shoooes掌握到在互联网上经营鞋子的具体环节以及相关技术。经过近一年的探水,闫丹已经掌握了互联网鞋业的具体经营方式方法,于是关闭了Shoooes,正式开办了大名鼎鼎的UFO。UFO的全称是Universal Footwear Ordering,中文意思是“世界鞋业定制”。UFO之所以能真正成名,与它的“定制”以及对应的预售策略有直接关系。

对于如何进行商品买卖,我们通常都有一个潜在的共识,那就是先收货或者先看货,然后再付钱。即便是再大牌的生产企业,也不能光凭几张草图或者空口胡说,就期望从消费者那里直接拿到货款。一个消费者只有在切实看到商品实体,确定商品的质量以后,才会选择这个牌子的产品。这种消费潜在意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产品之间真正的差别就在于质量以及性能上,而消费者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具体进行对比选择。

但是,作为时尚产品的女鞋,更多注重的是外观以及时尚性。换句话说,女性购买者看到一双鞋代表时尚或者能够引领时尚,才会决定购买,可能一双鞋子穿几个月,一过时就直接扔掉了,这就使得鞋子做得再结实,用料再好,如果不时尚,消费者都不会买账。

在当时先看货后付款的消费意识根深蒂固的时候,正是女鞋的这种特殊性才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预售制度。所谓的预售制度,尤其是互联网预售制度,现在并不陌生,就是让顾客先付钱,厂家在收到货款之后,再进行生产。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积压以及库存问题。

当时,UFO采取的不仅是先付钱后看货的新奇方式,而且还创新地推出了越早买越便宜的策略。例如在当时的UFO网店里,一双正价为300元的鞋子,最开始挂卖的时候可能只需要100元,每卖出100双就加价10元,在预售期接近一半的时候,再把价格调整到300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时产品制造商的广泛价格销售策略都是先按照正价售卖,销售额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按照80%左右的折扣售卖,过时之后以20%的清仓价处理。可以说,这种价格策略也是一种创新。

不过,这两种创新,并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也无法推动UFO的迅速崛起。那么,UFO凭什么能够在八个月内就成为天猫女鞋卖得最好的店铺呢?那就是“紧紧抓住时尚”。什么是时尚?国际的时尚是如何确立的?现代的服装业以及附属搭配的时尚,首先出现在米兰、巴黎等时装博览会上,当一个设计师设计的服饰在类似的著名时尚盛会中取得成功之后,才会逐渐进入工业量产阶段,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从时装发布会出现,到真正穿到消费者身上的周期,一般是八九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一年以上,即便是世界大牌明星,也需要三四个月。因为正常的渠道需要反复定模试制,还要进行加工外包,这都需要经历很长的周期。

而UFO则通过对时装博览会上的女鞋的全方位观看,迅速对整体形状进行掌握,从而承诺最快在见到图片37天内,就可以收到代表最新时尚的鞋子。37天的预售期代表什么?代表着UFO的客户,只需要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就能穿上引领时尚的鞋子。于是,每一个“引领时尚”的梦想,就这样在UFO中实现了。

引领时尚的理想,加之十分平民的价格,让UFO在八个月内就卖出了23万双鞋子,而他们的库存则压力非常小——其库存只有200双鞋,并且还都是存在瑕疵的非卖品。也就是凭借着这种疯狂的销售业绩,UFO成了天猫女鞋卖得最好的商店。

但是,随着销售量疯狂暴涨一起到来的,还有大量的问题。因为顾客数量猛增,对于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种类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得鞋子生产工厂越来越难满足订单要求,最困难的时期,UFO能够在规定的37天内准时交付的产品不足20%。与此同时,这还造成了产品的大幅“走样”,越来越多的顾客反映收到的产品与图片不符。这种情况的出现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太美鞋业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订单,寻找更多的生产工厂进行加工,而新加入的工厂的工艺技术很难保证;另一方面,以前的工厂为了赶订单,也越来越放松对产品质量、加工工序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闫丹曾经想过使用数字加工的先进理念来替代传统手工制作,还曾一度与博励图这个已经有了丰富数字化生产经验的老牌企业合作,甚至最后到了互换股份建立战略同盟的地步。只是后来双方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最终分道扬镳。

面临着供应企业的严重限制,数字化生产谈判失败,以及鞋子设计上的“抄袭”问题,闫丹决定自己独立研发数字化生产,先完善基础制造,再对前端销售进行改良。因此在2010年8月,太美鞋业关闭了天猫上的UFO店铺。

当时,闫丹不顾众多股东的强烈反对,认为只有在把数字化生产等基础制造做好以后,才能进一步做好鞋子的供应。对于闫丹的想法,很多股东都很理解,但是却没有人认为应该就此关闭品牌价值达到几个亿的UFO。但闫丹是一个强势的决策者,有着自己的理念,他认为这样逐渐拖累下去,UFO的品牌随着用户越来越多的差评,只能越来越不值钱。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闫丹看来,与其勉强维持运营UFO,不如直接将其关掉。

当时闫丹期望建立一条自己的数字化生产线,并以这条精品生产线为基础,除了供太美天猫商城销售的产品外,还可以为其他品牌代工。很快,闫丹的这个设想就完成了。

2012年6月,太美鞋业以“TITAI”为标志,再次进入天猫,虽然这次他们拥有了更强大的后盾支持,并且有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产线,但却没有形成太大的声势。在几次尝试无望之后,闫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从而退出了电子商务的舞台。

那闫丹以及太美鞋业从辉煌到暗淡,究竟错在哪里了呢?

(1)把握了机遇,忽略了问题

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意能做大,闫丹也不例外。不过,他在建立UFO这个品牌以后——此前虽然有过Shoooes的成功,但是却没有做好当消费者大量增加后的应对预案。一个企业如果说没有完善的失败预案还不稀奇,但连成功预案也没有,那就是决策者的失误了。对于UFO这种电商来说,成功唯一的机会就是顾客不断增多。但是后来随着顾客增多以及UFO的成功所呈现出的问题,只能说明闫丹对问题的忽略,而由于没有及时解决问题,所以太美才逐步走向了衰落的边缘。

因此,激进不是问题,极速扩张也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2)过于忽视互联网的特点,对自己过分自信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涌进的枢纽。UFO凭借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在顾客中间建立起声望,已然非常不易。而闫丹察觉到UFO的体制出现问题之后,想的不是如何弥补,而是另起炉灶。UFO的模式本身就具有可复制性,它的整体策略并不难猜,也不具有什么商业机密,很多与UFO类似的电商在之后都不断出现。

中国互联网“一家独大”的常识,几乎所有电商都知道,而只有闫丹被蒙在鼓里。因此在闫丹关闭UFO以后,立刻就有人通过用“土”的办法解决了“供应不足”以及“模仿不像”的问题,从而抢占了UFO留下的位置。

太美鞋业的失败告诉我们,在面临可能到来的大举扩张之前,最好做好充足的预案,而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要动不动就放弃或者重起炉灶。虽然互联网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但只要坚持并且不断改善,可能一个今天看似重如泰山的问题,明天就迎刃而解了。

3.没想好就瞎干,一年时间白费

2010年以后,网络购物逐渐成了人们购物的主流形式,很多传统行业因此逐渐向互联网企业转变,而且药店以及医疗器材销售公司也不能免俗。在2011年,全国就已经有五十多家企业获得了网上药店经营资格。而贵州吉大夫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大夫药房公司”)就是贵州省内首家尝试网上售药的企业,并且获得了编号为“(黔)-经营性-2011-0001”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吉大夫药房公司虽然是贵州省内第一个开办网上药店业务的“吃螃蟹”企业,但是它拥有很长的经营史,并不是一个“互联网投机”公司。1998年,作为吉大夫药房公司前身的“万博药店”就已经成立了,并在几年时间里建立了十几家连锁店,而后改名为“黔东南州百信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在2010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吉大夫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时,已经有一百七十多家连锁店。

可以说,吉大夫药房公司在贵州省乃至全国,都属于药品零售的领袖级企业,在贵州省内更是接连几年在药品零售上排名首位。正是凭借着将近两百家的连锁店的支持,以及常年积累下的信誉保证,吉大夫药房公司才得以在互联网上售卖药品以及医疗器材。

与吉大夫药房公司的实体连锁店一样,网上药店“吉大夫健康大药房”经营范围也包括药品、保健食品、包装食品、化妆品、日用品、医疗器械、健身器材、消毒用品、美容、售后服务、健康咨询等众多项目,并且为了互联网转型,不仅专门制作了网站,还与物流公司形成了合作意向。不得不说,吉大夫药房公司对这次互联网拓展花费了很大力气。

但是,经过长达一年的尝试运作,到2012年成立一周年时,贵州吉大夫连锁药房电子商务总经理透露,网上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这一年时间里,无论他们如何提升硬件、改善服务水平,网上药店的经营状况都没有什么明显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吉大夫药房公司只能再次以实体连锁店经营为主。

让人不解的是,背靠着近两百家实体连锁店,吉大夫药房公司都无法扭转自己在互联网上的颓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传统行业的思维没能转变

吉大夫药房公司的连锁店之所以能够一家接着一家地成功开张,并且能够不断盈利,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日常微小病痛的医治。以前,像感冒、咳嗽这样的小病,患者可能三两天都不会去医院或者诊所,因为太麻烦。而且患者也知道,通常情况下只要多注意休息,或者喝些生姜水就能够解决。但是,不断开张的连锁药店,就让患者的不舒适及时得到了缓解,并且还不用亲自跑去医院排队、挂号、取药,这才是连锁药店成功的基础。

而吉大夫健康药房在互联网上的最初经营策略,还是实体连锁经营那一套理论,认为只不过是把连锁店开到互联网上而已。其实,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与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存在不小的差异。如果无法转变思维方式,就很难在互联网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2)物流速度跟不上

前面我们说了,吉大夫药房公司的传统策略与互联网存在冲突。那么,这个冲突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就表现在物流上。

药店在医疗专业程度上介于赤脚医生和正规医院之间,它能够提供的药物种类以及医疗知识比赤脚医生要强,但是在专业方面比不上正规医院。因此他们与赤脚医生一样,只能解决一些常见病、微小病。但是,无论是发烧感冒,还是烫伤、烧伤,都有突然而来、快速消退的特点。一个感冒,在普通人来说,即便不进行药物处理,只要注意作息,注意饮食,一周左右就能够减轻或康复;而轻度的烫伤、烧伤,一周的时间也差不多能痊愈。

但是“一周”恰恰是物流的标准运输时间。2011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省内,甚至在大一些的城市,快递物流都要一周左右,快的也至少需要三四天。这就是传统医药销售策略与互联网冲突的所在——物流跟不上。这样一来,感冒药到手的时候,感冒早好了;烫伤药到手的时候,伤处早就不疼了。这也是网上药店经营了一年还一直没有盈利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大病治不了,小病来不及治”就是对其困境最好的描述。

(3)省内优势并不代表全国优势

虽然吉大夫药房公司在贵州省内是大牌企业甚至是龙头企业,但是放到全国来说,只能属于第一梯队中的普通一员,比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药店还有很多。可以说,与吉大夫药房公司同时完成互联网药店审批的五十多家企业,基本都具有同等实力。因此,吉大夫药房公司虽然在贵州省内有很大名气,但是放到互联网这种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的场所里,它的优势并不那么明显。这也是大量投入之后,它无法迅速盈利的原因。

(4)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面对当时严重的“大病治不了,小病来不及治”的情况,吉大夫药房公司有两种选择方式:改进物流速度,让“下订单——发药——收货”这一系列过程最好在一天之内完成;改变经营策略,不再治疗微小疾病,改为销售理疗产品或保健产品等时效性不强的产品。这两个决策角度的出发点都是“要么改变世界,要么改变自己”。而当时,吉大夫药房公司决定既改变世界也改变自己。

一方面,在贵州省内通过与物流企业沟通,完善药房、物流公司、顾客之间的系统,让整个购物时间缩短到一到两天,而且在物流发达的城市开办连锁店。与贵州省内不同,沿海地区以及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速度更快,药品能够在半天之内送到。

另一方面,针对网上药店上,将慢性病中成药、理疗器械、保健药品、婴幼产品作为主要销售产品,逐渐将感冒药、烧伤药等突发病症的相关药物下架。

虽然从“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两个角度看,吉大夫药房公司都做得很恰当,但是这却是它放弃自己的一小步。

首先,无论在现实中开多少家连锁店,对互联网上的营销推动作用都有限,充其量是将网上药店作为一个市区范围的联络工具。而转变主要销售产品,则是一种放弃自己优势的行为。

包括吉大夫药房公司在内的五十多家首批网上药店,取胜的关键在哪里?就在于非处方治疗疾病的药品。而放弃这些非处方药,转向保健品销售,转向婴幼产品销售,则就完全失去了它在现实中建立的两百多家连锁店的优势。或者说,转变经营策略之后,现实中的两百家连锁店不再是吉大夫药房公司的依靠。

(5)不能使用医保卡

在中国推进医疗改革之后,医疗保险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几乎每个人在看病的时候都习惯带张医保卡——这能大大降低治病、买药的费用。但是在网上药店,因为各种原因,根本无法完成医保卡对接,也没法给出相应的折扣,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在网上买药的原因。

(6)网站建设特色性不足

吉大夫药房公司的网站没有体现出医疗特色,专业性不强,整体布局也相当繁琐。直到现在,该网站使用的仍然是2010年流行的布局格式。因此,后期没有真正再次崛起,也与网站制作用心不足有很大关系。

网站的首页格式,是一个电子商务企业的脸面,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的面貌。如果一家网站的首页四处都是广告,即便它真的是某个大型跨国公司的正规网站,那么也会被认为是一个仿冒品。因此,如何做好网站布局,尤其是首页制作,至关重要。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一个传统企业在转型互联网时,确实比初创企业要有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么大。必须一步一步地从基础做起,不能一味地想快速收回成本,否则,走弯路就无可避免。

互联网就相当于一堵墙,任何实体行业在跨过这堵墙之后,都只能从一个新手开始一步步地发展,也都需要面临以前完全没有遇过的问题。

4.互联网企业在运营中盲目扩张,必败无疑

“粉丝”这个词,一直到2005年“超级女声”在全国掀起粉丝狂潮之后,才逐渐被我国主流文化所接受,而“粉丝经济”这个词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形成概念还要更晚。但是在2005年之前,就已经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注意到,并且随着中国的粉丝经济进入规模化,率先进行尝试并取得了成功这家互联网公司就是“赛我网”。

赛我网是韩国的一家著名社交类网站,1999年成立。随着韩日明星逐渐成为世界流行主流,韩国人也对本国明星有了疯狂的追逐行为。也正是借着这股韩日风潮,赛我网在韩国占据了很大市场。在2003年韩日风流行的顶峰时期,韩国赛我网的注册总人数已经达到了韩国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注册用户主要是18~30岁的韩国人,其中24~29岁这一主流互联网消费人群,有90%进入了赛我网。而在韩国赛我网的注册采用的是实名制,必须要凭当地居民证件注册,因此在当时互联网世界完全虚拟的韩国,引发了更大风潮,几乎每一个明星都注册了一个赛我网账号。

当时我国有个“友联网”,做的也是社交网络服务,而且在2004年时,也曾推出过与韩国赛我网类似的明星活动。因此,赛我网在2005年进入中国时,直接收购了“友联网”,并加以改进,将其改造成了中国版的“赛我网”。

在当时,手机还主要通过移动梦网等原始无线网络上网,赛我网就抓住了在移动终端社交服务少的机会,率先开办了“移动赛我”栏目,不仅推出了像移动相册这种照片上传分享服务,还专门定制了“赛我风采”这种收费服务。当时“移动赛我”为赛我网创造了大量盈利,最辉煌时期,其盈利占到了其总营收的30%~40%。而凭借韩国SK公司的技术支持,在无线网络的业务以及技术上,赛我网也掌握了很大优势。

2006年,虽然韩日风潮已经逐渐衰弱,但仍然有很多明星、组合依然活跃在世界时尚前沿。随着互联网发展,许多明星已经意识到以往的“大腕”时代一去不返,于是他们转而在互联网上寻求新的契机。当时,赛我网在中国推出了“CY明星”“明星小窝”“明星访谈”等内容,将一大批韩国明星以及中国明星吸引了进去。

2006年,在观众眼里,明星尤其是国际巨星,仍然遥不可及,很多人只能在电视中看到明星。而对于明星而言,2006年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颠覆越来越大,无论是演出费用还是广告费用都有所减少,并且明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不对称,就成了赛我网制胜的关键。

当时,赛我网不仅让一大批明星进驻赛我社区,而且还专门请当时广受欢迎的韩庚来中国进行宣传。赛我网中国版对自己的用户定位就是18~25岁这一人群,因为这些人是追星的主流,更是当时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主流。

2007年年初,赛我网在明星的粉丝经济模式下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版,推出了“赛我小窝”这个个人网页性质的服务。在赛我小窝里,一个人可以随意添加这个社区里的人。这个功能现在看没什么新奇之处,但是对当时18~25岁的追星族来说,把偶像加为好友,与偶像进行日常沟通,那简直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因此,在当时即便是实名制注册的中国赛我网,注册用户仍然突破了500万。

也就是说,赛我网的500万注册用户,就是500万个现实中18~25岁的年轻人。这将是一大批潜在顾客。

但是随着2008年一系列的策略失败,赛我网的营收越来越困难,即便专门设计了“偶遇平台”并拓展了适合18~25岁的游戏功能,但是仍然没能挽回颓势。在2009年时,赛我网因此被互联网投资界评为“五年当中最失败的互联网投资”之一。2010年年初,赛我网不得不以合并的名义宣布关闭。当初很多用户保存的相片以及日记,也都荡然无存。

拥有了一大批粉丝,并且又有众多明星支持,更不乏SK公司这种强力技术后盾,那赛我网为什么在五年之间就迅速由胜而衰了呢?

(1)收费项目太多

18~25岁的中国人虽然是互联网的主要消费群体,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盲目消费。在赛我网上,除了简单的基本功能以外,几乎每个附加功能都要收费,到了最后甚至连上传一首歌曲也要收费。

当时,赛我网的主要收费包括“移动赛我”“赛我小窝”等增值服务。随着移动梦网的用户越来越少,“移动赛我”带来的利润越来越低,最后赛我网不得不把互联网增值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赛我小窝”就是赛我网提供的主要增值服务平台。

赛我小窝与QQ空间、博客类似,都是个人首页性质的社交产品。在赛我小窝中,用户可以使用照片分享、记日记、涂鸦等基本功能,还有大量包括悬浮物、字体、皮肤、家具、挂饰、标签、背景灯等一大堆花样装饰在内的增值服务。只是,除了基本功能以外,增值服务都需要付费购买才能享有,而且赛我网为了“方便”消费者付费,还专门推出了虚拟货币以及虚拟商店。

互联网企业赚钱本无可厚非,因为一个企业的存在本质就是为了赚钱;网站卖付费增值服务也无可厚非,因为不这样做,就很难形成现实效益。但是,像赛我网这样,一个标签要收费、一个字体要收费、上传音乐还要收费的网站,最后就只能招致用户的不满。可以说,收费项目太多,收费策略不好,是赛我网虽然拥有大量粉丝,却无法真正盈利的主要原因。

(2)实名制有欠考虑

实名制是把双刃剑,对于明星来说,通过实名制注册,可以让人知道哪个互联网上的明星确实是现实里的本人;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他并不希望将自己的隐私曝光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脚印”这个功能推出以后,赛我小窝的主人的日常动态都有了记录,这就将特别重视隐私的一批用户推出了赛我网。

相比较而言,现在新浪微博对于实名制的态度就相当不错。既为实名制提供方便,也不强制施行实名制。在新浪微博上,一个平常人如果不想实名制,可以按照以前互联网上的传统做法,取个虚拟名字,在网上遨游。一个明星或者名人如果想要进行实名制,除了要拥有一定的粉丝,还必须提供有效证件和照片,这样就完美地处理了实名制存在的问题。

(3)项目太多,突出点不明显

本来赛我网的“赛我小窝”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虚拟产品,但是赛我网在这里实现盈利后还不满足,还要拓展其余产品——不仅推出了自己的社区,还一度举办了现实的演唱会以及选秀活动,甚至开发出了自己的游戏平台。并且,这一切还都是在三年之内完成的。

试问,一个在三年内就推出如此之多项目的公司,如何能够盈利?

每一个类型的网站,它的用户都有一定的极限,达到那个极限时,即便再进行投入,能够吸引来的用户也有限。这是因为现实世界的限制,现实世界是互联网的基础,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特点,这种特色很难改变,因此面对不同特色人群建立起来的网站,其最大用户上限就是全部符合网站特色的人。

当时,在赛我网的一番火热推广中,500万中国青年人已经接近了当时赛我网的上限。此后,赛我网不是采取措施维护客户,而是接连推出付费服务。没有策略的收费,就是驱离自己的用户。而赛我网就是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收费项目的推出,让潜在的付费用户一个个相继离开的。

(4)选择的基础支柱有问题

赛我网是靠什么火起来的?靠的是粉丝经济。那么,它的粉丝经济的基础是什么?是明星,而且是现实中的韩日明星。“流行风”之所以带一个“风”字,就是因为它有猛烈的时候,也有消退的时候。韩日流行风吹得猛烈,赛我网发展就一路走高;韩日流行风一过,赛我网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做与潮流相关的产品就是如此,吃流行的饭,不流行的时候就只能挨饿。

所以说,赛我网这个以流行为基础的网站,注定了不可能收入稳定,而且在不适应流行环境的情况下,赛我网逐渐失去用户也是早晚的事。

而当初赛我网选择移动梦网这个基础做无线网络,也有欠考虑。虽然有SK公司的技术支持,但随着2G、3G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出现,加之后来WIFI技术的推广,这个项目逐渐失去活力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当时占营业收入30%~40%的“移动赛我”的消退也是早晚的事。

(5)纯粹复制韩国模式

除了中国以外,赛我网还在其他几个国家进行了推广活动。但是,所有这些推广项目都和中国赛我网一样,最后无疾而终。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具体文化背景,像赛我网这样毫不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就直接把自己的那套东西推广到对方国家,其中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每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发展进度都不一样,而且各国互联网用户之间也存在水平差异。在一个国家实施的很好的策略,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只能一败涂地。因此,跨国推广更要注意本土化问题。

从赛我网的失败中可以知道,互联网虚拟增值服务的推出一定要有策略性。同时,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属于优势的特征,也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