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牵伸技术:运动训练与损伤预防
- 常祺
- 1312字
- 2020-08-29 05:54:50
一、牵伸的种类
牵伸包括静态牵伸、动态牵伸、被动牵伸、弹振牵伸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本章将介绍牵伸的这几种基本类型,并明确每种牵伸方法的利与弊。关于上述的几种牵伸的作用效果,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看法。
1.静态牵伸
静态牵伸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牵伸形式之一,也是被推荐相对安全、易学并且效果良好的牵伸训练。方法为首先使预牵伸肌肉达到弹性极限,随后小心增加纵向拉力使肌肉组织延长。实施牵伸活动前,肢体摆好牵伸所需姿势,而后自身逐渐小心施加牵伸力量。例如,腘绳肌的牵伸,方法为将足部放置于台阶之上,将腿伸直,之后身体逐渐前倾,直到大腿后部肌肉有牵拉感。在此种牵伸中,身体随时根据牵伸的强度、自身的感觉,调整姿势或牵伸力量,完全处于一种自身可控制的范围内。
2.动态牵伸
动态拉伸是指在运动状态下,牵伸身体各个肌群以及关节,并且能够主动达到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动态牵伸通常作为运动前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运动中牵伸涉及的各块肌肉,并达到热身的效果。随着动态活动的重复,动作的速度和幅度也在增加。动态牵伸与弹振牵伸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跳跃或快速的终末动作,仅仅是舒适有控制地活动和牵伸肢体。在动态牵伸训练中,牵伸力量很容易控制,可以很好地降低牵伸损伤风险。动态牵伸的典型例子是,行走时做弓箭步下蹲。此种牵伸是利用弓箭步下蹲,来达到牵拉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这一对拮抗肌的效果。
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一般来说,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牵伸主要利用神经肌肉的反射作用,以增加牵伸效果。首先利用拮抗肌的收缩,使主动肌得到放松,以便利用神经肌肉的反射进行牵伸。以腘绳肌的牵伸为例,治疗师先使受试者屈髋并尽量伸直膝关节——即直腿抬高,到达一定角度时可感到阻力。随后嘱受试者尽力收缩腘绳肌——即向下压腿,此时治疗师施加力对抗腘绳肌收缩,腘绳肌等长收缩,此过程通常持续6秒,随后迅速放松肌肉,治疗师予以助力进一步被动屈曲髋关节,此时腘绳肌通常可以获得更大的牵伸幅度(图1-1)。
图1-1
4.弹振牵伸
弹振牵伸是首先使肌肉尽量伸展,随后利用反复弹振的牵伸力,使肌肉组织延长。例如,我们以前在体育运动之前经常做扩胸运动等。一些专家认为,弹振式牵伸较静态牵伸而言,对机体损伤的风险较大。弹振可对肌腱产生间歇性超负荷张力,这会引起组织微小的撕裂,并引起“牵张反射”——即肌肉肌腱对于迅速出现的张应力的本能反应为肌肉收缩,反复应用弹振牵伸力会引起肌肉的反复反射性收缩,并不利于肌肉伸展。基于弹振牵伸可产生超负荷的张力、反射性肌肉收缩,有专家认为此种牵伸方式并不是特别安全。
5.自我牵伸及被动(协同)牵伸
静态牵伸、弹振牵伸以及PNF牵伸等均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两人协作完成。有人认为,协助牵伸相对自我牵伸受伤风险较大,因为其不可自主控制。最有效的预防牵伸损伤的方法是,认真监测机体实时的反馈感觉,尤其注意疼痛的产生。但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治疗师,也无法完全准确地感知患者牵伸时的感觉。因此,协助牵伸在机体感受反馈的处理方面不及自我牵伸。但在治疗损伤或康复训练时,协作牵伸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瘢痕挛缩所致活动度受限、骨关节术后的患者,在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帮助下,通过被动牵伸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