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德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
- 2283字
- 2020-06-24 14:31:04
要革命的跟我走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3日,起义军南下,计划在广东实行土地革命,重建革命根据地,并再次北伐,以统一中国。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军长和先遣司令。起义军南下途中,在三河坝实行分兵:起义军大部分向潮汕进发,朱德指挥的第九军教导团和二十五师留守在三河坝。
10月3日夜间,在同钱大钧部激战三昼夜后,朱德认为大量地杀伤敌人,掩护主力进军潮汕的任务已经完成。起义军在激战中伤亡也很大,为了保存实力,必须立即撤出战斗,去追赶主力。于是,他下令留下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第三营做掩护,其余部队交替掩护,迅速转移。
朱德在三河坝战役中的指挥所旧址
10月6日,朱德和周士第率领第二十五师约2000人,拟经百侯圩、饶平到潮汕与主力军会合。可是,一个意外的沉重打击却突然来到。当晚,他们抵达饶平以北的茂芝。第二天清晨,遇见第二十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带领的从潮安退下来的起义军官兵200多人,才得知第十二军二十四师和第二十军已在潮汕失败。主力失败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大家头上。许多人心情沉重,思想混乱,一些指挥员也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
这真是一个异常严峻的时刻。部队的处境极端险恶。敌人大军压境,集结于潮汕和三河坝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有五个多师,共约4万人左右,来势汹汹,企图完全消灭朱德所部,扑灭革命火种。面对这种严重形势,部队不论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都相当混乱,士气非常低落,军心也有所涣散。一些意志薄弱者,在艰苦的重压之下,畏缩了,动摇了,在岔道上悄悄溜走了。部队减员每天都在增加。
此时他们既孤立无援,又同起义军的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失去联系,一切只能由朱德独立负责,由他当机立断地做出决断。虽然部队里绝大部分都不是他的老部下,领导起来有困难,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朱德分析了当前的敌我情况,毅然挑起了重担,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朱德同几个主要领导干部研究后,决定部队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甩开敌人重兵,摆脱险恶的处境,否则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7日上午,朱德召集周士第、陈毅等20多人在茂芝的全德学校召开会议。会上,朱德先介绍了起义军在潮汕失利的情况。随后,他断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他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他说:“我们要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到农民运动基础好的地方去,到那里去找个落脚点。这个地方就是三不管的湘粤赣边境。那里山高林密,便于同敌人打游击。”这一下,就为这支处于困境而陷入混乱的队伍指明了出路。
朱德率领这支部队离开茂芝后,一路急行军,经麒麟岭,过闽粤交界的柏嵩关,进入福建,再沿闽粤边界北上。10月16日到福建武平时,部队还有2500余人。这个行动很快就被敌人发觉了。他们立刻派钱大钧部一个师紧紧尾追。起义军击退了追敌,但本身又受到很大伤亡和散失,只剩下1500多人。随后,他们立刻向西北转进。
南昌起义余部在天心圩整顿时朱德的指挥部
当时,这支部队的处境依然十分困难:四面受敌,孤立无援;虽然摆脱了敌军重兵的尾追,但仍经常受到地主武装和土匪的袭击,不得不在山谷的小道上穿行,在山林中宿营;同上级党组织还没有取得联系;官兵饥寒交迫,疾病流行,得不到供应和治疗;部队思想一片混乱,许多经不起考验的人,甚至师长、团长均逃走,营长、连长亦多离开。每个人都考虑着同样的问题:现在部队失败了,到处都是敌人,我们这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应当怎样办?该走到哪里去?不少官兵相继离队,有的甚至带着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有的还在继续散布失败情绪,要求解散部队。部队有顷刻瓦解之势,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革命火种,有立即熄灭的可能。
10月下旬,起义军摆脱了尾追的敌军,来到江西安远县的天心圩。一天傍晚,朱德传下命令:“全体军官在河坝子里集合,开会。”
不一会儿,朱德、陈毅、王尔琢等走来了。朱德慢慢走到人群中间,环顾一下,招招手,示意大家坐拢一些。在这前途渺茫的严峻时刻,一双双眼睛注视着他,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有关前途命运的答案。
朱德望着这些和自己一道浴血奋战的同志,激动地说:“同志们,大家知道,大革命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革命的旗帜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要走下去,我们还是要革命的。”
朱德的语气越来越慷慨激昂。他大喊:“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随后,他停顿了一下,环顾着大家,期待着每一个战友的回答。官兵们个个低头沉思,在这最重要的关头,做着最艰难的抉择。
见此情景,朱德又继续说:“我希望大家不要走!我是不走的,陈毅、王尔琢也是不会走的。就是剩下我一个人,也要革命到底!”他那慷慨激昂的声调越来越高,在山谷中回荡。
接着,朱德又启发大家说:“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好比一九○五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朱德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使大家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困难中认清了方向,受到鼓舞,增强了信心。
这时,陈毅首先站出来支持朱德。接着,沉闷许久的将士纷纷站起来,拥护朱德的主张。大家统一了认识,振奋了革命精神,扭转了部队中思想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部队的情绪有了转变,开小差的减少了。
朱德就是这样在极其危险的境况下,为党和人民保存了这支战斗力量,留下了革命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