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格物穷理”教育思想与学生活动结合助推大学生道德教育

朱熹的“格物穷理”教育思想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生活实践中的“事”为出发点,以做“事”为基础,去体会和实践“理”,“教”和“学”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当今大学教育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都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在德育实现方式上与朱熹的“格物穷理”教育思想有很强的共通性。因此,“格物穷理”教育思想与学生活动结合将有力地助推大学生道德教育。

现阶段高校学生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但是理论总结和思想提升不足,可以描述为重“格物”轻“穷理”。无论是过程还是评价机制都强调“行”;理论提升与学生的实践感悟,即形而上的“知”的层面相对薄弱。这一现象可以描述为重“格物”轻“穷理”。由于学生活动重“格物”轻“穷理”,学生获得的实践经验没有得到理论总结和思想提升,缺乏相应的理论总结去帮助学生升华在实践活动中的体悟。同时,学生活动和思想政治课结合程度不高,影响了学生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效能。基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高校学生活动模式进行以下探索:

第一,创新活动形式,引起学生共鸣。目前学生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使得德育培养成效不大。因此,德育教育应顺应当代大学生的潮流,把“格物穷理”教育思想渗透到学生活动中,找到让学生主观上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创新活动形式,引发学生共鸣。

第二,重视社会实践,强化知行一致。当前的高校教育计划中几乎都有学生社会实践的环节,结合目前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帮助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强化对“格物穷理”德育观的养成。

第三,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平台宣传。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越来越多,应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新媒体发布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有启发作用的内容来辅助德育教育。

第四,构建基于“格物穷理”教育思想的高校学生活动效能评价机制。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实施的效果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为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学生活动的开展,有必要探索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导向性为原则,构建支撑“格物穷理”教育思想的高校学生活动效能评价机制,综合创新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效果等指标进行评判。

参考文献

[1]罗素.中国人的性格[M].王正平,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2]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边慧民,孙玉杰.朱熹“力行”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4]卜耕.理学宗师:朱熹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5]李娟.朱熹、王守仁教育名著导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