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朱熹“格物穷理”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1.强调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石

虽然朱熹的大学教育的概念和现代大学教育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是教书育人的本质是相同的。朱熹以“格物穷理”为基本任务的大学教育思想,强调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对于道德教育缺位后果曾经有言曰:“自道学不明之久,为士者狃于偷薄浮华之习,而诈欺巧伪之奸作焉。上之人知厌之矣,然欲遂变而复于古,一以经行迪之,则古道未胜,而旧习之奸已纷然出于其间而不可制。世之人本乐纵恣而惮于绳检,于是乘其隙而力攻之,以为古道不可复行,因以遂其自恣苟简之计。俗固已薄,为法者又从而薄之,日甚一日,岁深一岁,而古道真若不可行矣。”朱熹.与汪尚书书[M]//朱熹.朱子全书:卷廿四.出版者不详.

通过上文不难发现,朱熹把世风日下的原因归结为道德教育的缺位。因此,朱熹无论是在教育实践中,还是在理论总结中,都强调大学教育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教育,从而改变人的气质,去除人性中恶的成分,发扬人性中善的光辉。

当今社会,以强调人欲为核心的价值观,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过分强调人欲,在我们的生命树上结出了很多恶的花朵,产生了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难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我们有必要把道德教育视为基石,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知行一致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古代,“知”与“行”的关系,是放在伦理道德的范畴里讨论的。“知行一致”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朱熹的“格物穷理”教育思想,就坚持了知行一致的标准。

朱熹认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强调“知与行工夫须着并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二者皆不可偏废。如人两足相先后行,便会渐渐行得到,若一边软了,便一步也进不得”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四[M]//四库全书本.出版者不详.。因此,他要求学生“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进其知,使本立而知益明,知精而本益固”朱熹.程氏遗书后序[M]//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五.出版者不详.。其要旨就是强调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只重视道德理念的灌输,结果和没有学习道德修养是一样的;反过来,只重视道德行为训练,就会像失去航标的航船,没有方向。

知行一致的道德教育原则的核心是强调道德灌输与道德行为实践的有机结合。如朱熹所言:“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其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朱熹.答曹元可[M]//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五九.出版者不详.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坚持知行一致的道德教育原则,才能培养出学生完满的道德人格,避免出现“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知”是相对容易的,真正做到“行”却是很难的。我们再来看当今的大学德育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知”的定位很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有部分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对于“行”的要求被忽略了,或者是非常弱化的,特别是在对于学生德育状况的评价标准上没有严格坚持“知行一致”,导致德育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当今大学德育教育的问题,敢于面对实际,实事求是地找到症结所在,弘扬知行一致的育人精神。

3.“格物穷理”应用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必要性

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于20世纪20年代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在此之后他认真研究了古埃及、古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相继消亡,而中华文明却通过不断的改良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罗素认为这与中华文明固有的道德特质有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使“四万万中国人汇聚成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的刚强伟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的某些无与伦比的优秀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生活最最迫切需求的”罗素.中国人的性格[M].王正平,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59.

朱熹的“格物穷理”教育思想作为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经典,对后世的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早已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融进罗素所讲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中。当今时代,科技飞速进步,社会环境与朱熹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于高尚道德的敬仰,是没有改变的。中国古老智慧的光芒,又一次在世人面前闪耀。西方社会在后现代危机中,也将目光投向古老的东方,去寻找西方价值体系中缺失的那部分质朴的儒家精神。自然的规律,也就是朱熹所谓的“理”是不曾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具体的“物”。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沉下心去积极学习朱熹的“格物穷理”德育思想,认真研究“物”的变化,把时代精神中的积极部分融入“格物穷理”的思想中,引领学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