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 陈龙国主编
- 738字
- 2021-03-11 18:09:21
二、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高校辅导员队伍会出现稳定性差、年龄结构失调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辅导员工作现状直接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务性工作繁重
“有事没事都找辅导员”,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一线人员,也就是说凡是学生的事,便都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而且作为学校基层工作人员,辅导员除了要处理所在学院的相关工作之外,还要对接学校各个行政职能部门,诸如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办、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后勤中心,等等。高校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纷杂烦琐,使得辅导员分身乏术、疲于应对,严重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工作的开展,时间越久,辅导员工作成就感越低,于是造成辅导员队伍“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局面。
(二)职业认可度低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辅导员及辅导员工作的认知不全面,且评价较低,认为辅导员就是处理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就是“保姆”“保安”“消防员”之类的角色,认为辅导员工作更适合初出茅庐的新人来做,或者更适合女性来做。辅导员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尤其不少男性辅导员,在舆论压力下纷纷选择调岗、转业。而且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长期重视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直接导致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得不到发挥,岗位重要性及长久性得不到重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
(三)配套制度不完善
目前,中央1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并逐渐形成了“选聘—培养—管理—激励”机制。但该机制并未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在实际队伍建设中开展难度大、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辅导员岗位无法吸引经验丰富、成熟优秀的人才长期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