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
- 于平
- 1444字
- 2020-08-29 16:00:25
十、中国古典舞还需戏曲艺术的反哺和滋养
在那一时期,不仅舞蹈界注重学习戏曲,而且戏曲界也更热心传授“舞蹈”。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为此常邀请京剧、川剧名家开办讲座。先看顾森柏《探索京剧“亮相”的形体美》(载《舞蹈》杂志1962年第3期、第4期)。文章写道:“舞台上的表演,从外形动作来看不外乎两种状态,一是‘动’,一是‘静’。‘动’是连续不断的身段动作,‘静’是每个动作过程里的停顿或是结束……舞台上的‘静’在戏曲通常称为‘亮相’。‘亮相’在表演里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把角色的思想感情更集中更明确地表现出来,使观众能有较充裕的时间,清楚地接受和欣赏这一艺术形象……要使‘亮相’做得美必须掌握五个要点:一是松弛,二是面向,三是曲线,四是四称,五是重心平衡。这五个要点在具体运用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说明问题才分开来谈。”顾森柏指出:“凡是带技术性的舞台表演,都要求肌肉松弛。松弛是一种手段,并不是表演的目的;松弛只是为了组织力量,增强表现力……所谓松弛,是说‘亮相’时应该合理地使用劲头,使自己的肌肉和筋骨保持生理上的舒展……”关于“面向”我们通常都知道“两轴三面”,知道“颈为小轴,腰为大轴”以及“头面、胸面、小腹面”。顾森柏说:“根据人体的生理现象,这三部分面向的变化,可以构成五种不同的姿态:一是三部分保持平行的同一面向,二是三部分采取三个不同的面向;三是头面、小腹面平行,胸面朝向另一面向;四是头面、胸面平行,小腹面朝向另一面向;五是胸面、小腹面平行,头面朝向另一面向。”关于“曲线”顾森柏的解说是“形体有了三面,还要有曲线,才能构成完整的姿态。人体前俯后仰、左右倾斜的运动是由曲线决定的。曲线的规律和面向相同,因为组成曲线的基础,也是人体头、胸、腹这三节。运用这三节的弯曲变化,人体可能产生姿态(指曲线),也同于上述面向问题中举出的五种情况……”关于“四称”,顾森柏说:“是指手、脚四肢如何与身体躯干相配合,如何用四肢来装配和调节身体躯干的办法。这里既要注意四肢与躯干之间的配合,又要注意讲究四肢本身的姿势和地位。”关于重心平衡,顾森柏认为:“除了要掌握本身的重心平衡之外也要注意自己的形体与舞台面之间的关系……”
同样精彩的还有琼莲芳的《谈川剧中的舞蹈表演》(载《舞蹈》杂志1958年第一期)。她认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必须有目的性,否则就破坏了剧情。而这首先就要做到合情合理,动作必须和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及剧情相结合,才会有内容,有分量,有色彩……演员在做一切动作时,都要有步骤、有起伏、有交待……演员的手、眼、身、法、步等,都必须有鲜明的节奏。节奏是舞台动作的纽带,它能将许多动作联系起来,组织起来,表现人物事件。有些演员的动作零乱松散,层次不清,没有起伏,不准确,不连贯,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节奏……演员的表演必须真实。戏曲表演的动作都是虚拟的。虚,就是没有实在的东西;拟,就是模仿。这种虚拟动作并不是对实物做简单模仿,它有想象、有夸张、有省略、有装饰、有写意……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剧情来进行设计,才会富有表现力……演员在舞台上必须时刻都生活在角色中,对于一切事物都要有所反映,不能脱离内心的情感。这样才会使观众感到真实。”此外,白云生《略谈面部表情》(载《舞蹈》杂志1963年第6期)对我们舞蹈表演也是极其有益的。写入这一段是希望我们某些自认为识“古”通“典”的研究者,切莫以为戏曲舞蹈是传统舞蹈的末世形态,它所承载的厚重文化才显露“冰山一角”,它所贮藏的丰富文化还等着“芝麻开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