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
- 于平
- 2014字
- 2020-08-29 16:00:25
十四、端正学习态度的目的是创造新的舞蹈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1964年初由文化部、中国音协和中国舞协联合召开了“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会”。李正一作为参会者,特别谈到对“如何建立新的民族舞蹈教学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从中国古典舞教材中所感到的问题》(载《舞蹈》杂志1964年第1期)一文中,李正一指出:“从主观上来讲,我们是很希望能建立起一套民族的训练方法和教材来的,并根据这一设想,朝着以下三个目标努力:一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本训练教材;二是为培养舞蹈演员服务的,必须使学与用紧密结合;三是教材本身和训练方法是科学的、系统的,适用于学校教学的具体需要,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只需简单将李正一提到的目标与十年前(1954年)叶宁在《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前言”中提到的“目标”相比,你就能看到“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目标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深入了。对于上述三个具体目标,李正一说:“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是好的,这三点也是我们的教材所需要的。问题就在于必须明确前提是什么?因为训练的设想是不能离开创作的要求的。创作上要表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工农兵,那在训练上也必须紧紧与它相适应,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否则社会就会以个人主观臆想、以个人对某种纯艺术形式的追求来代替实际的需要。”事实上,李正一先生“所感到的问题”正是“时代的声音”——我们以“中国古典舞”名义用“民族传统舞蹈培养舞蹈演员以表现新时代人物”的做法,不仅过去不是“伪命题”,今天也仍是“主旋律”。我们不可能、也不应将这一使命拱手相让于必须“借鉴西方现代舞的训练方法、创作和表演意念及技法”(参见1994年在东莞举行的“中国首届现代舞大赛”章程)的所谓“中国现代舞”。
针对中国古典舞近十年(1954年—1964年)的实践,李正一指出:“过去我虽然也看到这套教材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缺点,比如民族特色不够浓;训练质量不够理想;还不够科学系统;在整理方法上,对芭蕾的训练方法和教材有生搬硬套的现象;有脱离开传统发展得不好的现象等等。但是我觉得那是教材建设过程中难免的不成熟现象,那也是我们对传统懂得太少的缘故。只要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继续向传统学习,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现在看来,过去我对存在的问题的实质是估计不足的。”请注意,在唐满城1957年执笔的《舞蹈学校中国古典舞教材整理与教学情况》和1960年执笔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前言”中,执笔者的第一人称是“我们”;李正一这篇文章对中国古典舞前十年(1954年—1964年)创建历程深度反思的文章以“我”作第一人称,充分说明了她在学科建设中“主帅”的地位。如果按照某位中国古典舞学科创建前辈以人名命名“古典舞时代”的主张,我以为学科建设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舞”只有一个时代——那就是“李正一时代”。与之相关,还可以有“前李正一时代”和“后李正一时代”。而“李正一时代”的代表性发言人,除了李正一自己,便是她的学生和同事郜大琨(此是后话)。
1957年舞蹈学校正式对民族舞专业和芭蕾舞专业分科,古典舞基训课程内容加大、数量增长,在取得积极进展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李正一看来:“1.新发展的技巧多,对上阶段分类分不进去的民族传统技巧,在课程里愈来愈少。对腿部和跳跃部分发展的过多,而对上身动作、圆场及中国特有的韵味、手眼身法步的训练愈来愈不重视……2.由于片面地要求跳得高、转得多,就不再去考虑跳、转等动作中必须保存民族特色。按照芭蕾中跳、转的方法和规格来修改民族的动作,从起法、落法、连法、形象、尽头也都全改了……大大地削弱了民族的风格和特色。3.出现了‘风格不可知论’。有人说由于民族舞剧形式还未形成,舞蹈的民族风格就没有准则尺度,无法要求。他们根本否定了戏曲风格有继承的必要,因而就表现为或者是不求风格只练技术,或者表现为‘我说什么是风格,那就什么是风格’……4.在个别人身上逐渐滋长了一种‘为科学而科学’的思想,完全离开训练的民族性来考虑问题,认为又练‘开’又练‘关’效果不大……为了训练效果只要‘开’一种……”针对问题,李正一提出今后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使基本训练跟上创作的要求;二是深入生活和工农兵结合;三是踏实地向传统学习;四是努力学习党的文艺思想。她写道:“必须建立起一套有社会主义时代特点的、民族的训练体系,努力创造条件开设新课如身段、把子、表演、理论课等,并使实习课剧目尽快充实起来。演员身体基本训练课是一门主课,更需积极更新……由于我们实在学的太少,懂得太少,心中无数,遇到问题就只好向外国伸手,简单地搬用,不能很好地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今后不但要努力的学习,而且还应加强对地方戏曲的学习。学多了熟能生巧,就会运用发展;学多了心中有数,才能懂得什么是精华必须继承,什么地方需要革新。要端正学习态度,不仅认真地学而且目的一定要明确,不是为学而学,也不是为保存而学,目的是创造新的舞蹈”,这是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主帅”李正一发出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