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效教学的20项思考——“效能改进”教学模式

(一)重视效能改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什么是“效能改进”教学模式?建构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科学测评教学效能,不断改进教学过程。特点是:以德育人,科学树人,注重实效,讲究效率;提倡“高效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这就是“效能改进”教学模式。

“效能改进”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上课的可测评量是:①问题提出;②思考时间;③教学环节。课后的可测评量是:①作业设计;②批改方式;③反馈时间。

2.教师要有教案,学生必须要有学案吗?

教师要有教案,以充分发挥主导性;同样,学生要有学案,以充分发挥主体性。学生要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提出问题”。问题要提得好,能抓住关键点和要点。变被动地听课为主动地听课。既要有整体的教案,也应当有整体的学案。低年级的教学,教师既要写教案又要写学案;高年级的教学,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写学案。

教学必须是以教材为主,不能用参考资料代替教材。编写教材的专业人员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应当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参与编写“教学指导书”供教师参考;同时,编写“学习指导书”供学生参考。这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让每一位教师手工操作写教案、写学案,教师太辛苦,效率并不高。这是教育部门应当研究解决的问题。要走群众路线,要集约型地编写“教学指导书”和“学习指导书”。

3.什么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提出问题和思考时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选择好的问题,以引起积极思维。一节课内,提出多少问题为宜,要研究,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教师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后,要让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思考”“愤悱”的时间多长为宜,要研究,时间长了不好,时间短了也不行。

4.教学效能测评的两大要素是什么?教学中可以测评吗?

教学效能的测评有两大要素:“问题提出”和“时间控制”。问题提得好,问题的量适度,则教学效率高;时间控制得好很重要,时间多了或少了,教学效率都不佳。课堂教学的提问,一个中等难度的问题(50%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以学生思考3~5分钟为宜。教师要掌握好上课每一阶段的时间和节奏,才可能是“高效教学”。小组讨论要明确让懂了的学生具体帮助仍然不懂的学生,一对一地交流讨论才有效率。

(二)科学理解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知识”分为几大类?“教学目标”只能写出哪类知识?

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①外显的编码化知识(事实知识、原理知识); ②隐性的经验类知识(技艺知识、人才知识)。前者,可以言传,通常理解为狭义的“知识”;后者,难以言传,只能意会。教学目标通常只能写出可以言传的知识;而只能意会的知识是无法写出来的,只能融合、渗透在教学之中。分清两大类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6.知识与技能有什么不同?应该作为“一基”还是作为“双基”?

“知识与技能”不能作为“一维”。知识重在逻辑性,技能重在操作性,两者有明显的差异。这里的“知识”显然是指狭义的知识,是可以言传;而“技能”靠体验与感悟,难以言传。传统教学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即“双基”,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有意无意削弱“双基”,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打好基础”,包括“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

7.“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是显性目标还是隐性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多属于隐性的经验类知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很难准确地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维”。如果硬性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写出要达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通常就只能“贴标签”。形式主义地贴太多标签,教学效率必然降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很多情况下是“身教重于言教”,是“不言之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长期”目标,而不是一节课的“短期”目标;是“隐性”目标,而不是“显性”目标。分清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清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8.一节课40分钟,平均可以学习多少知识?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一节课仅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是相当“有限的”。一节课平均可以学5~20个组块,1个产生式。少则得,多则惑。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提供适应他们的教学才可能是高效教学。

(三)激发兴趣会教会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9.基础教育中,每一节课可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

在基础教育(1~9年级)中,每节课总是要有5~8个环节,平均每一环节占用5~8分钟。引入课题,一般应当是艺术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结束,一般要审美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每一环节(或称阶段),是一个小“节目”,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

10.教学中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要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习兴趣。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教师要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要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教师首先要“会教、好教、乐教”。

11.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各有哪几个要点?

教师“会教”有五个要点: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创之以新;相应地,学生“会学”也有五个要点: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整合顿悟。每一节课中,上述五个要点最好都能表现出来,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12.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维“发散”,需不需要引导思维“收敛”呢?

上课时,要求师生的思维要“发散”,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又要求师生的思维要“收敛”,不能一味不着边际地想。40分钟的教学,必须“聚焦”在“有限的”教学目标上,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作业设计多样化,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3.“作业设计”怎样才能做到多样化和科学化?

“高效教学”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学生自选的作业,有任务驱动的作业,有为竞赛做准备的作业,有师生共研的作业,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等等。一定要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使其“多样有趣”。“题海战术”往往使学生厌学,降低教学效率。“题海战术”加重教师负担,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4.“批改作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怎样提高效率?

三种作业批改方式,要交替进行:①教师发正确答案,学生自批自改;②教师发正确答案,学生互批互改;③教师全批全改,学生反思自评。要提高作业批改的效能,对于关键内容,教师应当全批全改;而对于一般内容,则可由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要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

15.在教学中,要即时反馈,反馈的时间以多长时间为好?

即时反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而言,所做的练习、所考的试题,如果当天能知道正确答案,那么就应当主动改正错误的部分,强化正确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精讲精练”,当堂完成,当堂评价。推迟几天才反馈,这种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例如,第一节课学生作文,接着连堂的第二节课就由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则具体指导相对后进的学生,当面评改,正面点拨,鼓励激发,因材施教。

16.有效教学的基本过程和突出特点是什么?

有效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复习旧课,讲解新课,突破难点,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或者说:感性体验,问题思索,理性讲授,具体应用,反馈评价。这些基本过程的顺序是可以灵活变换的。

“有效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激发思考,逻辑简明;引导活动,幽默有趣;富于激情,饱含诗意;指点迷津,充满智慧。把教学的环节规定得很死板,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方法建构的所谓“教学模式”没有普遍的“有效性”。

(五)改进学习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7.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

“高效教学”要提倡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因材择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好的“学习策略”,即:强调“逻辑”的策略、强调“操作”的策略、强调“情感”的策略、强调“交往”的策略。教师可以分别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不同策略的指导。通过调查统计,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由之路。

18.一般通用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是什么?

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一般通用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是:①专心听课,做好笔记,及时复习,认真做题;②独立思考,狠下苦功,不懂要问,直到真懂;③认真实验,细心大胆,动脑动手,追究根源;④每章学完,系统复习,学会总结,掌握联系;⑤不怕困难,反复钻研,败不自卑,胜不自满;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要急躁,不要停顿。

19.学习的方式有哪些水平?学习方式有一个发展过程吗?

学习方式有多种水平。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分别采用相应水平的学习方式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味采用高级水平的学习方式就是高效率。①初级水平:机械记忆,浅层理解,简单应用,被动接受;②中级水平:意义记忆,中层理解,综合应用,主动探索;③高级水平:整体记忆,深层理解,创造应用,有所发现。三种水平的学习方式都是存在的,应当重视由初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自然转化”,而不是“人为强加”。

20.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相同吗?列举不同学科的不同学习特点。

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很不相同,只有充分依据学科的特点,教会学生采用相应的学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①学习科学时,学习的特点是:探究问题,理解规律。②学习技术时,学习的特点是:设计方案,操作试验。③学习文学时,学习的特点是:熟读经典,领悟发挥。④学习艺术时,学习的特点是:模仿鉴赏,审美立美。对不同学科只强调某一种方法,显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