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位子传给有能力的人

黄帝成为中原大地的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制定了新的官制,把部落与部落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变得井井有条。黄帝死后,首领之位传给了孙子颛顼,颛顼之后,首领之位又传给了颛顼的侄子帝喾。这三位首领都是十分出色的领袖,对人类文明的建设有着杰出贡献。

在帝喾之后,首领之位传到了帝喾的长子帝挚手里。和他的先祖们不同,帝挚是个非常多疑并且荒淫无度的人。他一上位就把自己的兄弟都赶去了封地,生怕他们抢走自己的首领之位。随后,他又把与自己亲近的人都封了官,可这些人却偏偏都没有什么才华,只会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让老百姓怨声载道。

就在帝挚和他的狐朋狗友把百姓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时候,国家又遭遇了旱灾,不说庄稼无水灌溉,就连百姓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帝挚有个弟弟叫作尧,尧和帝挚不同,是个非常贤明又很有能力的人。

在被赶回封地之后,尧便组织自己封地的百姓一起抵抗旱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许多百姓见尧的封地生活好,都纷纷前去投奔,尧的声望与日俱增。

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天下百姓,最终尧在众氏族部落首领们的支持下逼迫帝挚退位,成了部落联盟的新领袖。尧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尧。

帝尧是个非常温和仁慈的人,他知人善任,治国有方,很快就把帝挚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干净,带着国家走上了正轨,深得百姓们的爱戴。有了帝挚的前车之鉴,帝尧对接班人的选择非常慎重。他一共有10个儿子,最疼爱的是长子丹朱。丹朱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脾气不好,性子也特别直,非常容易得罪人。因此,在思考了很久之后,帝尧觉得丹朱并不适合做自己的接班人。虽然他非常宠爱丹朱,但为了国家的稳定发展,他必须找到一个最有能力、最优秀的统治者。

帝尧是个非常有智慧、有胸襟的领袖,他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并没有局限在自己的儿孙之中,而是让各个氏族部落首领都给他推荐合适的人选。最终,一个名叫姚重华的人被众氏族部落首领推举出来了。

姚重华是个非常苦命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且还和这个新妻子又生了个儿子。姚重华的继母是个非常恶毒的女人,他的弟弟性格也是非常张狂傲慢。可想而知,姚重华从小在这个家庭中过着怎样凄苦的日子。

继母和弟弟一直都把姚重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他处之而后快。而事实上,他们也的确付诸了行动。有一次,姚重华的父亲让他去修补家中的仓库房顶,就在他爬上房顶之后,父亲就在继母和弟弟的撺掇下放了把火,想把姚重华烧死。幸好姚重华急中生智,拿着两个大斗笠当作翅膀,从房顶上跳了下来,这才死里逃生。

在这件事之后,姚重华不仅没有记恨自己的父亲,而且比从前更加孝顺他了。人们知道之后,都对姚重华大加赞赏,使得他在历山一带变得很有名望。

得知姚重华的事迹之后,帝尧并没有立即同意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而是决定亲自对他进行一番考核。

帝尧乔装打扮成一个普通百姓,亲自去了姚重华生活的历山。帝尧见到姚重华的时候,他正在赶着牛耕地,一头黄牛,一头黑牛。耕地的时候,为了督促牛奋力拉犁,人们通常会在后面用鞭子打牛。但姚重华却没有,虽然他手里也拿着鞭子,口中的吆喝声也十分响亮,但他鞭子抽的却是一旁的簸箕,而不是牛。

幸好姚重华急中生智,拿着两个大斗笠当作翅膀,从房顶上跳了下来,这才死里逃生。

看到这一切,帝尧觉得非常好奇,就走上去问他:“你的鞭子怎么不抽牛,却抽簸箕?”

姚重华回答说:“耕牛日日劳作,已经十分辛苦了,我怎么还忍心去抽打它们呢?我用鞭子抽打簸箕,大声吆喝,两头牛都会以为我在抽打对方,自然就会引以为戒,卖力干活了。”

听到姚重华的回答,帝尧觉得这个年轻人果真是宅心仁厚并且智慧过人,对他非常满意,并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他嘱咐自己的两个女儿,让她们好好考察丈夫的人品,以确定他到底是否真的值得重托天下。

姚重华的弟弟和继母知道他不仅娶了两个貌美的妻子,而且还获得了很多赏赐之后感到十分嫉妒,并再一次对他起了杀心。他们让姚重华去挖一口井,并趁着他在地面下挖井时推土把井填上,将他直接活埋了。

这一次姚重华早有提防,在挖井的时候,他已经在旁边挖了一条逃生的通道,再一次死里逃生。事情过后,姚重华依旧孝顺父母,疼爱弟弟,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帝尧得知这些事情后,对姚重华更加满意了。这一回,他直接给姚重华封了个官职,考验他治理一方的能力。姚重华为官期间,将其治下的地方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获得百姓的交口称赞,而且在官场中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帝尧决定给姚重华最后一项考验,将他送入山林,让他在荒野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这一次,姚重华同样没有令帝尧失望。他依靠自己的才智和毅力战胜了许多猛兽,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没有迷失方向,最终顺利走出了山林。

帝尧观察姚重华整整二十年,对他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最终认可了他,并以禅让的形式将天子之位传给了姚重华。姚重华正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帝舜,而帝尧与帝舜之间的禅让也成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禅让这项制度在中国古代并不少见,但通常发生在家族内部,但帝尧与帝舜之间的禅让却是发生在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从现实的角度考量,这种制度之所以能成功实施,主要还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那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要想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的力量。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力卓绝的领袖。换言之,一旦失去了这种社会基础,那么所谓的“禅让”很容易就会土崩瓦解,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