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清理肠道方治疗慢性结肠炎
【专方来源】
印会河.论清理肠道方[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5(4): 22-23
【药物组成】
条黄芩、赤白芍各15g,丹皮、桃仁各10g,生苡仁、冬瓜子(打)、败酱草、马齿苋各30g。(沈殿礼文有杏仁10g)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凉血活血。主治泄泻不爽,腹痛,便后不尽感。西医学之慢性结肠炎或结肠溃疡。
【验证病例】
例1:张某,女,35岁,1999年9月27日初诊。诉腹部疼痛,大便泄泻,一日数次,便中黏垢甚多,滞下难行,且便后每有不尽之感。病已年余,经内科诊为慢性结肠炎,并经结肠镜证实,唯服中西药乏效。此次复发已近半月,除上述症状外,伴倦怠纳差,视其舌苔薄黄而腻,脉之弦数。此乃湿热蕴结于肠道,拟清热燥湿,凉血行血,处印会河教授清理肠道原方加柴胡、枳壳各10g。10月5日复诊,诉腹痛已减轻,腹泻次数已有所减少,且饮食增加。守方再进。10月25日诉,前后服药21剂,腹已不痛,大便每日一次,呈条状,饮食已正常。经随访,迄今未发。
例2:马某,女,51岁,2006年5月12日就诊。诉病已3月余,小腹胀满,伴大便一日数次,量少,便意不尽,时夹黏液,肛门坠胀,舌黯红无苔,脉沉细。处以清理肠道方5剂。6月6日诉,药后病愈。
【验证体会】
1.抓主症 本方只要抓住湿渍肠道见泄泻,伴大便黏垢不爽,舌苔黄腻即可。或经结肠镜检查证实为慢性结肠炎或结肠溃疡者,即可运用本方。
2.本方特点 酌古证今,衷中参西。此方系由《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汤变化而来,该方是治疗肠痈的主要方剂之一。方中黄芩既能以苦燥湿,又能以寒清热;既能清肺以解大肠之热,又能燥湿以去大肠之滞。赤芍偏于行血凉血,而白芍偏于养血敛阴,同用之,则行血而不伤阴,养血而不滞。因而本方用以治疗结肠炎症而出现的热象与痛症,特别是“行血则便脓自愈”,有现实意义。丹皮活血、凉血,西医学认为其能消肿抗炎。桃仁、薏苡仁、冬瓜子开利肺与大肠,行瘀血、排脓毒,此数药均能治大肠之炎症属瘀停热结者。而本病之病位在大肠,其炎症肿痛及部分带疮面之溃疡,与肠痈、肺痈有近似之处,故移用来治疗慢性结肠炎、结肠溃疡。败酱草乃《金匮要略》中治肠痈之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成药物之一,此药清热解毒,特别对大肠已成脓之肿疡有较好的作用,故也移用来治结肠炎症。马齿苋清热解毒,民间单方以此一味作汤,治疗痢疾,经西医学证实,其治疗菌痢效果良好。痢疾杆菌腐蚀肠壁,乃是引起结肠炎的因素之一。结肠溃疡多为细菌性痢疾的后遗症。总之,本方将继承古籍遗产、吸取民间单方与接受西医学知识结合了起来,这是其临床疗效较好的原因所在。泄泻用桃仁、杏仁等脂类滑肠之药,有通因通用之意。
3.沈殿礼报道,借清理肠道方的清理肠道作用,通大便则给邪以出路,用来治疗荨麻疹2例,疗效满意 。因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荨麻疹见于皮毛,恰是体内失调的外在表现。借清理肠道方的清垢通肠、宣肺理气之功,表病治里,上下兼顾,是机体自身调节的结果。
4.加柴胡、枳壳 余在临床运用中,常加柴胡、枳壳,与方中芍药同用,寓四逆散之意。湿热内蕴,必阻气机,而泄泻腹痛、大便不爽正是气机失调的表现,四逆散疏肝理气,有助于本方止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