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利益 千里与仁义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梁惠王篇上》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学派的缔建者之一。

梁惠王:即魏侯,名罃,因在位时迁都于大梁,故也称为梁惠王。

叟:老先生,老人家的意思。

记得几年前读金庸武侠小说,其中曾有这样的句子:“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显然,这句话是挖苦孟轲的(孟子名轲,字子舆)。这样的挖苦之言,着实令我惊骇了一下。疑团虽说未凝成,但疑点总还在,只是觉得孟轲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吧!人们!总想实现自己,免不了委曲求全呵!但心里又不敢直将孟轲看作这样的人,因为孟轲果也如此,与凡俗之人,是又何异?

一朝,我心血来潮,重新披读《孟子》,见《梁惠王篇》首章,忽尔大震(振)。所“震”的是,多年来常讲的孟子义利之辨,竟尔被金庸书上的两句打油诗唬住了,更荒谬不解的是,我竟从凡俗观点,替孟子开罪,想到这里,便觉有一分深深的罪过与难言的愧疚。所“振”的是,孟轲当下直斥地说:“王啊!又何必一开口就说利呢?在我孟轲的想法里,亦只有‘仁义’才做得起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基础。”或许,我们怪孟轲冷峻无情味,但这样的冷酸才不落流俗,才凸显出道德的庄严。

您想,孟轲岂只是一个死守礼法的书呆子?如果是,他又何须不远千里的到魏(梁)国去劝说梁惠王,当他与梁惠王初见面,梁惠王当头就问:“老先生,您不远千里地到我这儿,想必会给吾国带来很大的利益与贡献吧!”孟轲心里一定这么想:这国君一开头就恭维起我,说我会给他们带来利益与贡献,他会这样恭维我,可见他是把“利”放在首位的,他必然的也会想到我姓孟的跑了千百里路,也是为得一个“利”字。这如果不来个当头棒喝,以后还有立足余地吗?罢了!罢了!宁可守住阵脚,要做一个大丈夫,也不可枉尺直寻,去做一个妾妇。

是的,孟轲就在这样的思虑之下,开启了他的辩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