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90%的病是憋出来的:罗博士教你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 罗大伦
- 2354字
- 2021-03-27 01:38:23
2.什么是“家源性疾病”
家,是生命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出生,成长,沐浴在爱中。在这里,我们受欢迎,被接纳,感到安全、舒心和温暖。
家,是支撑生命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所以,如果家发生了问题,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情绪上的打击,导致肝气郁结。
前些日子,我分别碰到两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看病。第一位,是跟着妈妈过来的3岁女孩,她的妈妈介绍,小女孩的身体有很多问题。我一看她的舌头,形状是尖尖的,根据经验,我知道她内心憋屈、郁闷,处在肝气郁结的状态。然而我非常吃惊,因为对方是一个只有3岁的小女孩,这个年纪的孩子,怎么会肝气郁结呢?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家庭气氛造成的。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住在什么样的房子,进入什么样的学校,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永远是爸爸和妈妈。孩子感知情绪的能力特别强,如果妈妈紧张,孩子就会恐惧,偏偏这位3岁女孩的妈妈就是一位容易紧张的人,她总是不停地问我:“罗博士,我该怎么办?我好害怕。”似乎遇到的是天大的事,浑身充满了无能为力的感觉。我们常说,妈妈是孩子的天,现在连天自己都在颤抖,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孩子的恐惧也就不言而喻了。
并且,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她不可能完全理解妈妈为什么如此紧张和害怕,很容易就会觉得是自己不好,所以才让妈妈紧张不安,于是陷入自卑、自责、郁闷和憋屈之中。再严重些,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个累赘,不应该来到世上,认知上从而形成了“受害病”和“嫌弃病”,这些都是孩子肝气郁结形成的原因。
肝气郁结并不是遗传的,而是取决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3岁之前,但这并不意味着,性格一旦形成就永远无法改变。
我对这位母亲说,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妈妈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妈妈先要放松下来,做出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她的回答更令我惊讶:“和孩子他爸比起来,我已经好多了,他才是一个‘压力山大’、随时随地都紧张焦虑的人。”
任何一个家庭,都需要一根定海神针,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充当这个角色,都要负责遮风挡雨、稳定全家、引领家人。但是,在这个家庭中,爸爸和妈妈都很敏感,都很紧张和焦虑,孩子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必然感到强烈的惶恐不安,她只能压缩、委屈自己,最后便肝气郁结了。
第二个来找我的孩子,是个跟着爸爸来的男孩,年纪稍微大一点儿。他的爸爸也给我讲了一大堆孩子身体上的毛病,我一看,这个孩子的舌头也是尖尖的。我告诉孩子的父亲,孩子压力太大了,问他家里的气氛是不是很紧张?家长是不是压力太大了?在我提问的时候,孩子的爸爸表情特别紧张,不断地眨眼睛,这种状态,表明他是一个紧张型的父亲。我告诉他,要把自己放松下来,如果父母特别紧张,整天乌云压顶,这种情绪是会传递给孩子的。
上面两个孩子的身体问题,皆源自家庭,我称之为“家源性肝气郁结”或“家源性疾病”。
家庭是每天都要生活在其中的地方,家庭关系和睦,家中的成员情绪才会好,身体才能健康。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通过20年的研究发现: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排名第一的不是饮食和运动,而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与伴侣的关系、与同学和朋友的关系、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不过,这些关系仅仅是一种派生,核心始终是儿时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小时候,父母如何养育我们,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将决定我们将来如何与伴侣相处、与朋友和同事相处。可以说,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之母。
很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为其倾尽所有,为什么这样的父母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情绪,让孩子患上肝气郁结呢?原因在于,现今很多父母都患有“应该病”,他们给孩子制定出了各种标准,认为孩子“应该听话”、“应该门门功课考高分”、“应该像邻居孩子一样优秀”。可以说,是父母先病了,才导致了孩子的病。
每个人都渴望舒展和自由,都希望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没有人愿意作为别人的替身存在于世上,即使对方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王阳明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孩子的性情都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到约束,就像春天的草木萌芽时,舒展则枝叶茂盛,压抑则衰萎。”从根本上来看,孩子憋屈是因为感到自我无法向外伸展,被压制和束缚,由此深感愤怒、委屈和孤独,他们渴望能被理解和接纳。
自我伸展的第一站,是妈妈和爸爸。如果在孩子尚小、还需要爸爸妈妈接纳和理解的时候,父母却强迫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孩子就会深感憋屈,而这种原始的憋屈,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化解,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时间可能是一生。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就像前面章节里那个不能说话的女孩一样,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化解妈妈当年那些话对她造成的伤害。
我们很多人都曾被“应该病”伤害过。有一次,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突然端起酒杯对我说:“兄弟,我小时候,你可把我害苦了。”
我很纳闷,我小时候虽然淘气,但是并不会害人啊。我忙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你的阴影下,每天一回家,我妈就说‘你看人家罗家的孩子,怎么学习那么好?你应该像他一样’,然后对我好一通数落。”
我听后笑得前仰后合:“你可能不知道,我妈回家后也会说同样的话。”
我说的是事实,当年我常被我妈教训:“你看人家田大宁,学习成绩多好,你应该像他那样。”这个田大宁后来改名为田溯宁,是网通公司的创始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比如有的人数学好,有的人语文好,有的人体育好,各有千秋,世界才多姿多彩。如果父母总是按照一个标准来硬性衡量,孩子就会失去特性,失去自我,感到憋屈,并因肝气郁结而生病。
前面我们说过,脾气急躁、要强的女性,容易患上重症肌无力,而她们的孩子则容易被“应该病”所伤害。想想看,一个人每天在你耳边叨唠“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你会感到多么窝火和憋屈。一旦孩子处在这种病态的关系中,很难不肝气郁结、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