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 宋敬东
- 3989字
- 2024-11-02 21:10:49
第四节 健康如阳,永不“提心吊胆”——常见胆系病中医自愈妙法
胆结石患者自我调理法
胆囊内胆固醇或胆红素结晶形成的一粒粒小团块就是胆结石,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和血脂过高造成的。胆结石平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当结石异位或嵌顿在胆管时开始发作,主要于晚餐后胆绞痛、胀痛,一般在中上腹或右上腹,向右肩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
“胆绞痛,要人命”,这是对胆结石发作起来的痛苦的最佳写照。胆结石发作的时候会非常的疼,可以用死去活来形容,家属却又只能在旁边眼看着遭罪,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胆囊是一个腔体,它会开口到消化道当中。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刺激来缓解发作时候的疼痛的,甚至可以促进排石的功能。
在选择方法排石之前,最好能确定胆囊的结石大概有多大。如果结石的直径在半个厘米以上,就要注意了。因为胆总管的内径差不多半厘米,如果超过这个长度,胆结石过大,就会导致结石卡在胆中管上。这样的后果更加麻烦,所以一定要先检查,确定结石的大小,再决定用什么方法。
一般来讲,在人体的足部反射区做按摩刺激的动作是有助于排石的。先重点做脑垂体的反射区,再按揉脾的反射区,然后是上身淋巴、下身淋巴的反射区,最后是肝胆的反射区。这样的按摩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一般的按摩刺激,每天进行20分钟的按摩还是很有好处的。
稍微特殊的是,采用可以利排石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中药中的金钱草,这是一味能够促进排石的药物,所以要尽量发挥药物的优势。先用金钱草泡水喝,这样就相当于在喝排石药。另一方面是将金钱草捣碎,制成糊状,直接贴敷在足底的胆反射区上,这样排石的效果就会直接传达到胆囊,帮助胆囊排石。
对于胆结石可能到医院会是采取手术的方法,有一些人也获益了。但是手术也是在治标,并且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痛苦和成本。因此,关键还是要将胆的功能激活,这样胆汁正常分泌,也不会出现淤积。就好像一根排水的管子,定时地敲打一下,让管子四壁产生的垃圾物质随着流动的液体被带走。保护胆囊也是一个道理。
在平时要多注意饮食的保护,尤其是早晨要吃早餐。然后每天晚上都用温热的水泡脚,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激活足底的反射区,即便是还没按揉也会产生效果。然后多敲一敲胆经,敲胆经是一个养生的好方法,能够使全身其他的经络受到振奋,使疾病不容易侵犯。而敲胆经最直接的作用就包括了增强胆的功能,让胆囊里的气血通畅,这样就不可能产生瘀阻的现象,结石也就无从发生了。
在耳朵上贴王不留行子,给予一个持续的刺激。这都是帮助胆囊排石的好方法。但是切记结石的直径太大的话就不适宜以上的这些方法,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作为平时的预防,反射区刺激等方法,就完全可以胜任了。
◎每天晚上都用温热的水泡脚,再依次对足部的脑垂体、脾、淋巴、肝胆的反射区进行20分钟的按摩,可有效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胆囊排石。
驱除胆道蛔虫,让人不再钻心痛
蛔虫进入胆总管、肝内胆管和胆囊引起急腹症统称为胆道蛔虫病,祖国医学称之为“厥”或“蛔厥”。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为常见的虫体之一,它虽然通常作祟于人的肠腔,但它还有一个癖性,就是嗜好钻孔,且喜碱恶酸。当蛔虫在其寄生的环境发生改变,如过饥、受寒、高热、腹泻、驱蛔药使用不当时,它就会趁胆总管及括约肌由于炎症、结石等功能失常处于松弛之时而“逆流而上”,钻入人体的胆道。这时就会引起发作性的上腹剧烈绞痛,并成为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胆道蛔虫病之所以称之为急腹症,一是因为它来势急骤,患者往往在毫无预感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上腹“钻顶”样疼痛;二是疼痛剧烈,甚如锥刺刀绞,病人常抱腹屈膝,俯卧床上,辗转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呻吟不止。腹痛后不久,病人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可吐出胆汁及蛔虫。另外,这种腹痛常是时作时休,虽然剧痛时难以忍受,但间歇期间患者又静如常人。经查时,腹部平软,压痛轻微。
《黄帝内经》中说:“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这告诉我们,治虫之道关键是要“呕”。当然,预防才是解决胆道蛔虫病的最有效方法。在农村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饭前、便后勤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干净,生熟食物应分开刀切。对已受到蛔虫感染的人,应及时进行驱虫治疗,治疗中驱虫药物剂量与服法应遵医嘱,以避免由于用药不当而引起的副作用。对于早期患者,首先应通过饮食进行调治,宜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及酸辣之食品,如米醋、胡椒、梅子等;忌食生冷瓜果及生蔬菜。
◎为预防胆道蛔虫病,一定要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常见方剂
养生锦囊
右上腹隐隐作痛,可能是胆囊炎作祟
生活中有些人会偶尔感觉右上腹隐隐作痛,就怀疑是肝出了问题。于是去医院花了上百元做乙肝五项、肝功能、肝超检查,结果却显示他的肝没有任何问题。回到家之后,他的疼痛还是没有任何好转,有的甚至更加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得了胆囊炎,却误认为是肝有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拨开胆囊炎的重重迷雾,让这些患者不再迷茫。
据《黄帝内经》记载:“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什么是“食亦”呢?其实就是吃得多而身体消瘦。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胃病,也有可能是胆囊炎。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它为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与胆石症常常共同存在。胆囊炎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烧烤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多走动,多运动。并且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如果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治疗,对胆囊炎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一些治疗胆囊炎的营养饮食方案:
1 适量补充维生素A
我们知道,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全,防止细胞脱落。含维生素A的食品很多,如西红柿、胡萝卜、玉米、鱼肝油等。特别是胡萝卜,既能利胆又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既能利胆又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
2 掌握合理的饮食原则
(1)急性胆囊炎:疼痛发作时当禁食,静脉输液维持营养。疼痛减轻时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糖流食。
(2)慢性胆囊炎:应选用低脂、低胆固醇半流食。全日脂肪限量在20~30克,并将脂肪分散在各餐中,不可集中于一餐。食物以炖、烩、蒸、煮为主,忌用油煎、油炸食物。
2 务必要控制高脂肪饮食
一般来说,胆道疾病的发作常发生在饱餐(尤其是油腻食物)之后的晚上或清晨,这是因为消化脂肪需要大量的胆汁,而患本病者由于胆囊的炎症及胆结石的存在,在胆囊急速收缩时会产生疼痛,如果遇到结石梗阻,则绞痛更为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过食脂肪后,会出现隐痛,并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嗳气、腹胀、厌食油腻等症。因此,患本病者每日脂肪量应限制在40~50克,应严格禁食肥肉、猪油、黄油、奶油等,最好用植物油。
除此之外,胆囊炎患者也可以用民间的拔罐疗法来疗养,这是一种天然的治疗方法,无毒副作用。
【取穴】胆俞
【手法】先在胆俞穴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用拇指在胆俞上用力按摩15分钟。
【疗程】每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胆囊炎发作时,宜禁吃固体食物数天,仅喝蒸馏水或矿泉水。接着再喝果汁3天,可喝梨子汁、甜菜根汁、苹果汁等。然后才开始恢复固体食物,用生甜菜切碎加2汤匙橄榄油、新鲜柠檬汁、新鲜的苹果酱食用,这个饮食计划对患者很有帮助。
◎对胆俞穴进行拔罐后,宜用拇指对其再按摩15分钟,巩固疗效。
养生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