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
- 王鹤春
- 1850字
- 2021-01-06 19:07:59
第三节 协同与适配理论研究回顾
一 协同理论研究回顾
协同学(synergetics)是由赫尔曼·哈肯(Harmann-Haken)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机理和规律的学科,是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个系统将形成一个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结构,这个整体效应具有某种全新的性质,而在子系统层次上可能不具备这种性质。赫尔曼·哈肯还强调:协同学从统一的观点处理一个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宏观水平上结构和功能的协作。协同学的理论核心是自组织理论(研究自组织的产生与调控等问题),这种自组织随“协同作用”而进行。“协同作用”是协同学与协同理论的基本概念,实际上,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强调系统内部各个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差异与协同,强调差异与协同的辩证统一必须达到的整体效应等。
二 适配理论研究回顾
与协同理论类似的理论,为适配理论,但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状态”,当强调动态时,为协同;当强调静态时,为适配。本章在宏观上希望达到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在微观上希望解决制度逻辑与资源行为的适配,并最终实现通过微观适配,促进宏观协同目的的达成。适配理论原是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点,随着适配理论研究的深入,被更多地用到了战略研究等领域,而现有研究很少对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领域进行研究。
(一)国外研究情况回顾
人与环境适配研究,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人与环境适配(Person-Environment,P—E),fit是指个人和环境互相得到供需平衡,爱德华兹(Edwards,1991)基于供给与需求的概念,提出了个人与工作适配的模型。Olga Suhomilinova(2006)为描述组织和环境对组织生存的联合影响,建立了组织—环境联合进化模型并对其进行解释。
目前,适配理论更多地被用到了战略研究等领域。关于战略适配,贝茨(Bates,1992)总结了前人的相关思想,提出了“战略适配”概念。战略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形成应该是一个有意识、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因此,制定战略需要设计模型,以寻找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适配(Christensen et al.,1982;蓝海林,2007)。亨德森和文卡特拉曼(Henderson and Venkatraman,1992)规范了众多与战略适配相关的概念,并提出了企业战略适配的理论模型。亨德森和文卡特拉曼(1993)提出了企业战略和信息技术战略对应的战略适配模型(SAM)。杰里·拉夫曼(Jerry Luftman,2000)提出了业务—信息技术战略适配成熟度模型(Business-IT Strategic Alignment Maturity Model)。Ting-Peng Liang和Chih-Ping Wei(2004)等设计了两维度适配与生存能力模型用以解释服务应用成功失败的原因。Zaijac、Kraatz和Bresser(2000)提出了战略变革适配环境的规范模型,对后续研究企业的战略变革如何适配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2-1是动态战略适配环境的一般模型。
图2-1 动态战略适配的一般模型
(二)国内研究情况回顾
适配理论在国内是新兴研究领域。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有差距,主要是概念的引进和定性分析等。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侧重于战略适配等的研究。在研究的行业选择上,针对第三物流企业的研究略显薄弱。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我国学者对于适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楼永(2004)基于能力适配的观点提出,尽管专业化总体上更有效率,多元化也可能是一项最优化的战略。项保华、周亚庆(2002)通过万向集团案例,剖析了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阐述了企业战略如何与文化的适配。贾生华(2004)提出,在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企业家能力是变化的,需要有一个合适的适配,并对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和模式适配的三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陈蔚珠、陈禹(2006)介绍了“业务—信息技术战略”适配成熟度模型的起因、研究过程及其框架与内容,并对该战略适配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业务—信息技术战略”适配是基于关系和过程的共同适应和共同演化的适配过程。王瑞、钱丽霞(2005)从能力和环境适配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变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不同环境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其内在成因是企业不断寻找能力和环境相适配的机制。
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很少对物流领域的适配及量化机制进行研究,适配理论的研究领域仍有局限,需要拓展,特别是缺少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适配的本土化实证研究。因此,将适配理论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并进行本土化的实证研究,为通过研究管理创新适配问题,促进企业成长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框架,有明显的研究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