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曲——复杂系统管理学

一 复杂科学的起源

起源

新时代来临了,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网络……种种现象让我们看到,一个科技大变局时代好像来临了。

总有一些专家会基于这些技术的变迁预言,将来会有50%的职位消失,50%的人会失业,我们的工作内容会完全改变,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量人体脑力劳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这些预言都没错,但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改变不是一直在推动着社会大变迁吗?在欧美,从大概140年前开始,就有50%的农民失业了,他们变成了工人。大概60年前,又有大量的工人失业了,变成服务业从业者。但是我们要想清楚,什么是不变的——科技始终来自人性。我们要想想,人会如何利用新技术?

所以在新时代,我们要如何做一个好领导?面对大变局、大趋势,必须顺势而为,但又如何不听天由命?作为公司管理者的你能够做什么?到底是你在创造历史还是历史在挟制着你?

过去,我们的整个科学范式是化约主义的,多是运用分析式思维。但有另一个范式,它是复杂的,运用的是整体性思维,被称为“复杂科学”。这一范式在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利高津提出耗散理论时就已奠基。1984年,一个跨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成立了,它叫圣塔菲研究所,成为发展并推广复杂科学的重阵。在20世纪60年代,相同的思维在社会学界也产生了。复杂科学强调看到系统本身,相信个体的加总不再等于总体,你也无法再把总体看成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每一层系统就像人的大脑,是层层自组织系统。每一层系统都会涌现很特殊的东西,系统的上一层都不是下一层分子的加总,而是加总之外还有涌现出来的其他特质。这就是本书要谈的“复杂”,尤其是与组织治理有关的一些复杂理论。

我们当前在管理学中常听到的概念,如“平台”“共生”“生态系”,其实都是在谈复杂系统。我们更常讲,在不确定的年代怎么办?黑天鹅乱飞,灰犀牛到处有,我们作为管理者该如何自处?复杂系统理论中有一句话:个体都是脆弱的,但系统可以是强健的。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只要有可能把它变成一个平台或一个网络式的组织,就有可能把它变成一个复杂系统。但如何使它强健呢?

系统确实可以很强健。一家比较成系统的公司或一个平台,甚至一个产业生态系统、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是复杂系统,这样的系统是怎样被管理的?怎样才能使系统强健呢?

复杂系统中有一个复杂演化的过程分析,类似遗传学家瓦丁顿的胚胎发育坡模型。一个个的受精卵分化、演化出很多器官,到最后变成一个婴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系统演化发展的过程。一个受精卵会分裂成很多细胞,然后发育出各种器官,就好像一堆大石头随着大势滚下山坡,它们各有各的坡道,最终各就各位。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山峰滚石的比喻来说明好的复杂系统管理是什么样的。当然,比喻不是科学方法,严谨的研究自然需要很多构建动态模型和验证真实资料的过程,但一个好的比喻往往能十分形象地阐明一个道理。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过程在“上帝之手”之下,使得95%左右的小朋友在生下来是十分健康的(环境污染等因素会使这个比例下降)。然而,很不幸的是,在“人类之手”之下,99%的企业都在不长的时间内消失了。实际上,一家公司想要存活实在太难了。一家公司能存活100年的概率大约是0.45%。英国物理学家、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长杰弗里·韦斯特有一本在我国很火的书,叫《规模》,书里就提到了关于公司高死亡率的数据。譬如,他总结指出,1950年以来在美国公开上市的28853家企业中,截至2009年,共有22469家公司消亡,也就是说,将近78%的上市公司在50年内消亡了。它们已经是企业中的佼佼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九成以上的企业熬不过7年的初创期。

如果我们借用物理学所说的“半衰期”的概念来衡量,那么可以说美国上市公司的半衰期就是10.5年。这个意思是,每经过10.5年,这些公司就会消失一半。不管这些公司所在的具体行业是什么,规模如何,何时上市的,只要是一家曾经辉煌、能上市的公司,在10.5年内就有50%的倒闭风险。

基业长青的因素

让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这些公司,包括上市的大公司,为什么会如此容易消亡?系统领导者们要如何做,才能让企业基业长青呢?

让我们借用瓦丁顿胚胎发育坡模型来反思何为复杂演化的过程,看看基业长青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好比今天你在一个系统中当领导者,环境的大势就好像隆起的山峰,有着坡峰与坡道,系统中的功能单位或自组织(一个系统可能是企业、平台、产业生态系、社会或经济体)就像一堆石头,它们顺着大势而动。大石顺着大势滚下去的时候,你如何使这些石头最后各就各位呢?

在以往的层级制管理思维中,我们总是想控制、控制、控制。就像西西弗斯的神话,西西弗斯老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石头推到一个高点上,然而石头却总在高点滚下来,最后他的一生就是在那里不断地推石头,而石头在不断地向下滚。而用复杂系统演化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简单来讲就是一些大石头在乱滚的时候,你和你的团队有没有办法站在坡道分岔点,如在图1.1中的A点最正确的地方轻轻一拨,石头就从这条坡道滚到那条坡道,最后在良好布局下,大石在山脚下各就各位,成就一幅你想设计的“八阵图”。

图1.1 瓦丁顿胚胎发育坡模型

大势不可逆,但英雄可以顺势而为,趁势而起,造势成事,在分岔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大家面对的大势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人拨动了它,最后这块石头就会跑到不同的地方。大势不能改,就好像大石在山顶一定会顺坡道向下滚,人力不可逆,但是你怎么布局却会使一个复杂系统的发展大不相同。

等环境再变动的时候,就好像发生了地层隆起。造山的时候,这些石头再一次回到山顶上,我们就要再一次布好局,顺势而动。中国人特别擅长利用这样的复杂思维。全世界有两种文化是基业长青的,一个是犹太文化,一个是中国文化,它们各有4500年的历史。所以本书最后一章就试图用我们中国的例子来讲复杂系统的故事,因为中国的例子特别适合用来讲这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