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边疆是国家基于客观条件而主观构建的产物,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在前主权时代,边疆指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及至主权时代,边疆则是国家领土的边缘性部分;而到全球化时代,边疆不仅指国家领土的边缘性部分,还包含超越主权管辖范围的超主权性边疆,如利益边疆、信息边疆。边疆架构是一个描述和分析国家关于边疆的认知、现状及实践的整体性概念,包括边疆观念、边疆理论、边疆现实、边疆治理、边疆战略等要素。边疆架构一旦形成,会随着国家实力及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并影响国家发展。而国家发展反过来又构成边疆架构调整的基础和动力,由此,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在历史中不断互动,相互影响,构成一幅二者互动的历史长卷。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互动贯穿了其整个历史进程,具有“双螺旋上升”式的互动特点。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北美殖民地开始谋取独立。1783年的《巴黎和约》,标志着美国的正式建立。自建立起,美国就具备世界眼光,并确立起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为解决面临的内部矛盾及外部危机,谋求良好的经济发展及地缘政治环境,美国开始陆地边疆拓展,并展开卓有成效的边疆治理。当特纳的“边疆假说”形成时,美国的陆地边疆架构也构建成功,并对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倍扩大了国家规模,促进了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协助北方取得内战胜利,迅速发展为北美陆权强国。不过,也存在负面影响,如驱赶、屠杀印第安人,生态问题严重。
1898年,美西战争打响,美国开始构建海洋边疆架构。经历了内战的美国实现了统一,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这些都为其海洋边疆架构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国家发展面临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及原材料问题,成为开拓海疆的强劲动力。
在“新天定命运说”和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下,美国积极增强海上力量,发动美西战争,并取得胜利,同时,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古巴、夏威夷、巴拿马运河、海地、多米尼加等纳入其边疆架构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布局海军基地,开展海军扩建,增强了海权力量。以上举措促进了国家发展:扩大了疆域规模,优化了疆域结构;陆、海一体的疆域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国家转型,使美国从北美陆地强国转型为海陆复合型强国;提升了国际地位,使美国发展为海权强国,进而成为海权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仅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强国,还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国,军事及科技实力也跃居全球第一。全面而超强的国家实力助推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给美国构建立体化边疆架构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及人才技术基础。为实现称霸全球的目标,必须先战胜苏联,国家发展的诉求成为美国构建立体化边疆架构的动力。
在杜黑的“制空权论”以及米切尔的“空权”思想影响下,美国大力发展空军以管控空中边疆,并开始建设早期预警系统,加强战略空军海外军事基地的部署。而高边疆的构建则经历了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以及里根政府时期,最终使得美国的边疆架构实现立体化,并促进了美国的国家发展:影响了美国的疆域,为国家安全提供了立体化保障,赢得美苏争霸,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
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美国军事及科技实力全球第一,虽然由于和苏联争霸而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但其经济实力还是居全球首位。此种国家发展成就给美国构建超主权化边疆架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此时美国的国家发展目标是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变单极时刻为单极时代。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时代,此国家发展诉求构成了超主权化边疆架构构建的动力。
美国超主权化边疆包括利益边疆和信息边疆。利益边疆构建的逻辑起点是如何有效地维持其全球霸权。在此基础上,构建认知及现实层面的利益边疆,以实现美国全球性的国家利益。利益边疆的构建及发展,经历了克林顿、小布什以及奥巴马政府时期。利益边疆的构建分为三大块:欧亚大陆、美洲、非洲。三人的执政理念及所面临的内外情势不同,对国家利益的认知和界定存在差异,导致利益边疆的构建和调整存在差别。总之,利益边疆的构建和调整既有成功一面,也不乏失败之举。信息边疆的构建由政治、技术以及企业精英合力完成。政治精英立法、出台政策、组建机构;技术精英提供技术支撑、制定技术标准;企业精英则将信息边疆及行业标准推向全球,并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美国超主权化边疆架构的构建及其发展,促进了国家发展:影响了疆域规模和结构,使得美国疆域“软”“硬”结合;影响了美国经济实力,克林顿政府对利益边疆和信息边疆的构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小布什政府对利益边疆的维护和拓展则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影响了美国的科技实力,信息边疆的构建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全球霸主地位得以加强,而小布什政府时期其全球霸主地位则被削弱了。
综上所述,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紧密、环环相扣,形成了“双螺旋上升”式的互动模式。虽然存在二者的消极互动,但积极互动占主导。它推动了美国的边疆架构和国家发展,使美国从当初英国的殖民地快速发展为当今全球霸主。
综上可见本书的演绎逻辑:美国存在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互动关系→纵向历史中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如何互动→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关系的回顾及总结。
对应的分析框架可归结为以横向研究起头和收尾,中间以纵向研究为主横向研究为辅。横向研究是指对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而纵向研究是指将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互动放到整个美国纵向的历史进程中来展开研究。只有在具体的历史走向中研究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才可能抓住本质。
本书具体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着重阐明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确实存在互动关系,以及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存在历史逻辑互动关系。这是理论的厘清和构建章,目的是搭建一个研究的分析框架。该部分可视为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横向关系研究。
第二至五章分别研究美国陆地边疆架构、海洋边疆架构、立体化边疆架构以及超主权性边疆架构共四个时代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互动。这四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从历史角度纵向梳理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纵横交错,以纵向研究为主、横向研究为辅。这是本研究最为重要的内容。
第六部分以横向研究收尾,对应第一部分的横向关系研究,首尾呼应,主要对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关系展开整体性回顾,并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