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校学术资本的功用
一 高校学术资本与大学自治实现
“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无论它的经费来自私人捐赠还是国家补助,也不管它的正式批准是靠教皇训令、皇家特许状,还是国家或省的立法条文,学者行会都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人们曾经认为,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52]与个体或其他组织机构的自治程度相似,高校的自治程度无疑与其拥有的、与外界讨价还价的资本量密切相关。但是,与拥有富可敌国的公司企业不同,大学不能主要通过物质资本来提升自治水平;与拥有高层网络关系的个体不同,大学不能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来与外界讨价还价;与掌控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的政党组织不同,大学不能通过政治资本来强化自主能力。大学与外界讨价还价的只能是丰厚的学术成果和崇高的学术声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等。
中世纪时期,大学可以通过学术资本转化,从宗教组织、世俗政权以及学生团体等多重对象中,获得广泛的物质资本、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些资本形态能够使大学游刃于外部权力空间,产生力量制衡,增强自治能力,提升自治水平。伴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冲击,除少数私立大学由于拥有自己的经费,可以保持相对自治外,多数大学逐步滑向世俗政权的掌控。资本交换对象的减少直接导致大学自治空间的压缩,部分大学甚至成为政府掌控下的附庸。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危机,一方面导致了政府对大学公共经费投入锐减,另一方面政府的绩效化管理却日益加强。无数事实证明,如果大学想要恢复自治,就必须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公共资源。于是,“创业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兴起。研究认为:“平衡来自企业、州和地方政府以及自我资助等多种资源的能力,有望提高大学的独立性。”[53]作为从事高深学问的场所,高校运用其雄厚的学术资本与外界产生广泛交换,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而且还能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治。反之,如果学术资本缺失,高校就不可能积累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等,大学也就丧失了与外界讨价还价的基本条件。这个时候,再谈论大学自治,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 高校学术资本与大学职能发挥
“培养人才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基本职能,只要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根本性质不发生改变,培养人才就始终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之于社会的主要意义所在。”[54]作为大学资本的基本形态,学术资本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①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生源质量。众所皆知,生源是决定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多样性、高质量的生源是每所大学希望追求的目标。中世纪时期,正是经院哲学家皮埃尔·阿贝拉尔的学术声望,才使得欧洲众多学子负笈而至,促使了巴黎大学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德国柏林大学高质量的研究和教学,才使得世界范围的学者来此求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当下,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没有显著的学术成就和声望,大学招生将步履维艰。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质量。以著作、论文、发明、专利等为载体的显性学术资本,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到学术前沿;以面对面交流才可能内化的技能经验、思想方法、价值观、组织文化等隐性学术资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大师云集、声望远扬的高校,无疑又能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名师出高徒自不待言。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扩大学生就业。生源和培养的高质量,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起着关键作用。此外,高校基于声望的混合学术资本,对于学生就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中国当下而言,在教育部明令禁止之前,不少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需是“211”或“985”等名校毕业生,就是一个鲜明例证。
19世纪初期,德国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强调“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研究相统一”,使科学研究进入大学。高校学术资本在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①从校内来看,可以促进学术资本再发展,形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科学研究需要竞争,没有竞争的学术将是死水一潭。丰厚的学术成果、前沿的研究思想、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崇高的学术声望等,都是促进校内教学科研人员形成竞争的催化剂,从而使高校学术资本得以再发展,并形成强者愈强、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②从校外来看,可以形成广泛的科研联盟。科学研究需要合作,没有合作很难产生重大的原创性成果。2012年国家公布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就旨在促使高校形成跨地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基地。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高校自身学术资本不足,那么就不可能建立广泛的、高层次的校外科研联盟。
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莫里尔法案》,在开启赠地运动的同时也开启了大学的第三种职能——服务社会。高校学术资本服务于社会,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威斯康星大学在开办之初就明确了大学应当直接服务于当地工农业发展的办学理念,校长查尔斯·范海斯更是提出了“大学的边界就是州的边界”这一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有力推进威斯康星州工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威斯康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果说在范海斯任大学校长之前(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还只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学院,那么当范海斯1918年离开时,它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了。[55]②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伴随人类步入知识经济社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果说在“前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要素是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金投入,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则表现为高端科技和教育。无论是“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还是“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火星探路者”发射等,可以说都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正是依靠众多一流大学的学术资本,才使得美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够一枝独秀。③提高全民教育素质。尽管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专长的院校,所拥有的学术资本总量是不同的,但是所有院校都承担着提供不同的教育培训服务的职能。只有拥有更多的学术资本,才可能更好地提高全民教育素质。没有雄厚的高校学术资本,康奈尔大学就不可能开设出数以万计的教学课程,“任何人在任何学习中都能得到教育”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痴人说梦。
三 衍生学术资本与大学组织衰落
事物的双重性意味着任何发展都摆脱不了自然辩证法的属性。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当下社会,“治洪防洪”一直成为人与自然抗衡的生命主题;人类生活离不开火,古希腊火神普罗米修斯因盗取火种触怒宙斯而被锁悬崖,但是火能够创造生命为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能够将生命毁灭于旦夕之间;人类为摆脱蒙昧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在发明原子能、基因等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核威胁、伦理失范等不可回避的现实困境。[56]高校学术资本在拥有诸多良性功用的同时,也具有负面效应。
根据高校学术资本的双重性,我们又可以将其划分为本体学术资本(内生的、合理的)和衍生学术资本(外生的、不合理的)两种类型。那些符合道德正当性,具有社会合法性,符合知识传播创新的内在逻辑性的学术资本,可以称之为本体学术资本;那些破坏大学学术生态环境,干扰大学学术创新进程,败坏大学组织声望的学术资本,则属于衍生学术资本。当大学内部的衍生学术资本超过并压制本体学术资本时,必将面临大学组织的衰落。譬如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传统大学,教师聘任不是基于学术水平,而是基于信仰或关系;师生之间不是基于知识传授,而是以金钱来维系;大学不是致力于知识创新,而是对新知排斥或抨击等,势必要造成传统大学的衰落甚至消亡。衍生学术资本滋生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高校本体学术资本的基础地位动摇。也就是说,高校内部不再是以学术资本为主,而是被其他资本形式所取代,这必然造成对大学组织的破坏。譬如小团体内的裙带关系盛行,学术门户林立,学科壁垒森严等,就是社会资本代替了学术资本的主导地位;那些不顾学术声望和道德,以市场交换形式单纯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学术交换行为,其实质就是经济资本代替了学术资本的主导地位。一旦学术知识被政治权力、人情关系或者物质利益所遮蔽,高等教育发展必然会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沼。